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源閣藏書與運河的聚散離合

海源閣劫後亂象拍攝於1929年

明清山東運河區域藏書家多,海內知名的大家亦多,如康乾時德州盧見曾雅雨堂,藏書10萬餘卷;乾隆年間曲阜孔繼涵微波榭,藏書數十萬卷,抄書刻書甚多;晚清臨清徐坊歸樸堂,“當其盛時,家富萬簽,駸駸與南瞿北揚齊驅並駕”。在諸多藏書家中,聊城楊氏海源閣藏珍善本書多,來源廣,歷時久,影響也最大。海源閣藏書的聚與散,與京杭運河的關聯也最為緊密。

匯集南北各地藏書

聊城楊氏海源閣乃清季著名私人藏書樓,當時與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齊名,素有“南瞿北楊”之稱。海源閣書之主要購藏者為楊以增。楊以增(1783-1856),道光二年(1822)進士。道光十四年(1834)後在廣西、湖北任道員,開始購藏書籍。道光十八年(1838)楊以增奔父喪歸裡,因藏書漸多,乃於道光二十年(1840)建藏書樓,題其名日“海源閣”。

道光二十八年(1848),楊以增升任江南河道總督,官署設於清江浦(今江蘇省淮安市),這裡是淮河與運河交匯之地,也是聯接南方與北方的漕運中心,同時還是明清兩代文人騷客匯聚之區。楊氏在此任職8年,近水樓台,收購江浙諸藏書家珍善本書甚多。常熟毛氏汲古閣、虞山錢氏絳雲樓、昆山徐氏傳是樓乃海源閣藏珍秘本書之淵源。太平天國時期,戰火燃至江浙一帶,各家舊藏紛紛散出。楊以增據守清江浦,地近江浙,故購獲甚多。江浙舊籍流入書賈之手者更多,他們知道楊以增嗜藏書,乃持書單登門洽談。清江浦的河道總督衙門到楊氏的老家東昌府不足千里,憑借運河一帆可航,數日即可到達,每年絡繹不絕的北上運糧船,更給楊以增提供了將獲購珍籍源源不斷運回海源閣的方便,故楊以增在江南河道總督任上收購的江浙舊籍量多、質高,成為海源閣藏書的主體。

幾番劫掠書盡樓空

據說,楊以增曾有遺訓,指示將海源閣藏書分作兩份,十分之四藏於聊城祖宅閣中,十分之六藏陶南別墅。鹹豐十一年(1861)撚軍至肥城西境,居楊氏別墅陶南山莊者一晝夜,其藏書被焚十之四五。這次撚軍所焚之書,約佔楊氏全部藏書的四分之一左右,且孤本珍籍甚多,實在是一次大損失。

海源閣書之最終損毀散出,是上個世紀20年代末期的事情。1927年,京津等地傳出楊氏出售海源閣藏書的清單,共開列子、集類書籍26種,價格7萬餘元。張元濟與傅增湘在1927年11月、12月的通信中,多次討論此事。1928年春,西北軍逵部佔聊城,海源閣書稍有損失,次年冬,楊敬夫匆匆回到聊城,將海源閣書中之精品裝十幾大箱,雇汽車運至禹城,而後轉火車運至天津,藏在他的英租界住所中。1929年7月,土匪王金發攻陷聊城,其司令部設在楊宅內。他的書記官、參謀都是清末的秀才,略識版本之優劣,乃將楊氏運存天津後剩下的宋元珍籍、金石書畫,擇其珍貴者掠去。這次土匪劫毀之書,皆海源閣藏宋元珍善本書,普通版本未曾波及,劫毀數量不甚大,因為海源閣藏珍善本書在此以前大部分已運至天津保存了。

至1930年春,土匪又進聊城,盤踞海源閣楊宅。此後又有改編之軍隊入城,此去彼來,連續不斷,時間長達8個月之久。不僅珍善本書蕩然無存,而且普通明清版書亦大量被劫掠損毀。據說,土匪進城後經常拿楊氏藏書出售,購者隨意給錢,並不計較。有時或撕開包物煮飯,或作枕頭使用。事後有記者前往採訪,聽目擊者說,匪徒退後,楊宅空無一人,“院內室外,書籍滿地,廁所馬廄,亦無地無之,院內書籍,盡為大雨淋爛”。

1930年12月14日、15日,楊氏將劫余之書籍,裝置50余箱,用馬車運至濟南,存放在經二緯一路東興裡楊氏私人住宅中。楊氏幾代人所刻《海源閣叢書》的書版和少量書籍,被運到聊城西南田莊楊氏祖墳旁的“弘農丙舍”存放。至此,海源閣書盡樓空,已無隻字片紙。

藏書散佚範圍多在北方

自1927年至1930年底,海源閣書兩次遭劫,兩次外運,此後其散出之書流布於天津、濟南、北平等地10余年,或被書賈攫去,或入公私藏書家手,星散於各地。1931年下半年,楊敬夫又將包括“四經四史”等鎮庫珍籍在內的92種宋元版書,以8萬元價格抵押給天津鹽業銀行。抗日戰爭勝利後,作價1500萬元,收歸國有,交北平圖書館收藏。此外,北圖歷年留意海源閣散出之書,購獲頗多,今共收藏有海源閣書170部左右,共中30多部被選錄在《中國版刻圖錄》上,作為古籍善本的精樣。總之,楊氏運津之書多被北圖購去,其余零星輾轉出售。

楊氏運濟南之書50余箱長期封存於其私人住宅中。1942年楊敬夫將這批圖書運至北平準備出售。山東圖書館館長辛鑄九等人捷足先登,以300萬元購妥,於1943年運回濟南。抗日戰爭勝利後,全部歸入山東圖書館。

被土匪劫去之書,散落華北各地,輾轉出售,有些為公私藏書家收買,有些下落不明。土匪劫海源閣之書,有一些隨即在當地出售,輾轉歸於濟南書賈,山東圖書館購得多種。當時北平書賈聞訊,來濟購買者絡繹於道,故流入北平書市者亦甚多。

海源閣雖然只存在了近百年,但其在山東運河區域的文化價值與影響是難以估量的。它通過運河將南北各地珍籍匯藏於聊城,一度改變了私人藏書以江浙為中心的傳統格局;同時楊氏祖孫四代大量刻印家藏的各種書籍,並整理刊刻藏書書目,極大地促進了山東運河區域文化的普及與發展。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