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益體驗 | 我跟7歲娃打手電摸黑回家,山路艱險趕不上孩子步伐

背著20多斤的攝影包爬了十幾分鐘,我便開始有些氣喘。7歲的心妍看出了我的疲憊,笑嘻嘻地回頭望著我說:“胖叔叔,爬不動了,需不需要我們幫你拿東西?”我看了看這些小小的身軀,每個人肩上都背著大大的書包,胳膊上挎著便當,一手拿著電筒,一手撐著傘,也都是在負重前行。然而,他們爬起山路來卻很是輕鬆,沒有絲毫吃力之感。這讓我自愧不如。

體 驗 官 | 戴繼民

騰訊圖片特約攝影師,紀實攝影師,江西免費全家福發起人

體驗項目 | 中國志願服務基金會照亮留守兒童那盞燈

體驗時間 | 2018年12月3日-12月6日

去年11月,朋友分享了一個關於留守兒童放學回家的遊戲給我,並且告訴我這個根據真實情景改編的遊戲,還得到了小馬哥的點讚!

懷著好奇的心情,我點開了遊戲界面。遊戲裡的小朋友為了上學,在黑漆漆的路線上打著手電筒翻山越嶺,涉水渡河,有時還會有蛇蟒出沒.....結果從小就對草叢裡的動靜十分害怕的我,沒有一次通關。

我不禁對這個遊戲產生了懷疑:這的確是根據真實情況改編的嗎?現在還會有孩子要摸黑下學嗎?帶著這樣的疑問,我來到了遊戲中所描述的地方——遂川縣戴家埔鄉河下小學。

革命老區留守兒童每天放學摸黑回家

河下小學地處南井岡山深處,被群山環抱。全校從學前班到三年級共70人,5個老師,校長陳禮章告訴我這裡三分之二的學生是留守兒童。

“我特別怕黑,如果路燈可以修到家門口就好了,也可以方便大人。”這是我在河下小學三年級學生陳丕文的日記本裡看到的願望。

校長向我介紹,小丕文雖然上下學很辛苦,但他卻並沒有因此在學習上偷懶。反而刻苦努力,成績優異,在全鄉統一考試中次次都是第一名!這不禁讓我對面前的小男孩刮目相看。

陳丕文雖然只有9歲,但他並不膽怯。我告訴他,希望下學後他能帶我一起摸黑走山路,體驗一下他們放學回家的日常。

他表現得冷靜又穩重,像一個成年人似的用過來人的語氣給我打預防針:“可以,但你們得做好吃苦的準備,從學校走到我家需要一個多小時,有一半的路是爬坡的山路。”

我剛剛結束了兩個小時的車程,路上還遇到了幾次山體滑坡正在搶修,聽聞此言,心頭難免一緊。但轉念一想,這樣一個九歲娃娃都可以徒步走下來的山路,我一個成年人又會有什麽困難?

下午4點半,放學的鈴聲一響,孩子們立刻就衝出了教室,一臉歸家的喜悅。

我和小丕文一起回家,同行的還有他的小夥伴:9歲的陳正紅、8歲的陳愛林、7歲的陳心妍。陳正紅最遠,從學校走到家中超過一個半小時。

冬日天色早早地暗了下來,連綿不斷的冬雨和未完成的修路工程,讓回家的路線變得更為艱難泥濘。

從河下小學出發,走了二十多分鐘,雨越下越大,寒意刺骨。我們沿著硬化的路面穿過幾座村莊,越過一條河,便開始爬山。天已經黑透了,黑漆漆的路面上只有孩子們的手電筒射出來的微弱的光。

黑暗中的相機也無法自動聚焦,拍攝難度更新,我只能放棄雨傘,淋著雨靠憑著經驗和技術全手動拍攝。

他們一邊照明,一邊用凍得通紅的小手撐著雨傘,努力前行。沒有穿秋褲的我,被山裡的寒風吹得瑟瑟發抖,暗暗懊悔自己低估了山裡的溫度,只能靠脂肪和搓手、跺腳來抵禦寒冷,心裡更覺得這條回家之路異常艱難,步子也越來越沉重。

然而,小丕文卻看不出什麽異樣,低頭趕路的同時還和其他小夥伴說說笑笑,腳步也很是輕快。

背著20多斤的攝影包,跟著孩子們爬了十幾分鐘,我便開始有些氣喘。7歲的心妍看出了我的疲憊,笑嘻嘻地回頭望著我說:“胖叔叔,爬不動了,需不需要我們幫你拿東西?”

我看了看這些小小的身軀,每個人肩上都背著大大的書包,胳膊上挎著便當,一手拿著電筒,一手撐著傘,也都是在負重前行。然而,他們爬起山路來卻很是輕鬆,沒有吃力之感。這讓我自愧不如,有時也不得不請他們慢下腳步來等等我。

讓我沒想到的是,肩上的攝影包並沒有成為我最大的負擔,反而是隱沒在夜色中的山路讓我打了好幾個趔趄。手電照出來的光與周圍無邊的黑暗相比,十分微弱,常常一不小心就會被碎石頭絆倒。

隨行的同伴跑前跑後地忙著拍攝,結果踩到了碎石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痛得齜牙咧嘴。我和孩子們趕忙把他扶起來,同時也對腳下的路更加小心。

如果這條路上能有路燈該有多好呀!我情不自禁地發出了和丕文一樣的感慨。

小丕文說,因為現在修路,他們每天都要走這一段泥巴路上學。到達山頂,轉過一個大彎,我在彌漫的山霧中,只能看到零星的燈光和走在我前面的幾個小小身影。

陳丕文到達家門,喊了一聲“爸爸”便跑了進去。小丕文的父親剛忙完活回家,母親在隔壁鄉種樹,這幾天都不在家。小丕文的父親說:“孩子從一年級就自己上下學,我們不在家的時候,他自己照顧自己。”

送完小丕文,我們還把心妍送回了家。陳心妍家需要從主路旁的一處斜坡下去兩百多米,小路又窄又陡,一節節的台階是爺爺親手用鋤頭砌成的,心妍一步一步的往下挪動,好幾次差點滑倒。如果沒有燈光,小路完全籠罩在黑夜裡,完全分不清一級一級的台階。

心妍告訴我,她從2歲起就開始走這條路,經常因為看不清前路而摔倒在地上,一屁股滑下來,再爬上主路。

她像是在講童年糗事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聽了卻很是心疼。誰知道小心妍在這條路上,究竟跌倒過多少次呢?

爺爺奶奶聽到門口有動靜便出門迎接。爺爺聽說我們是為修路燈來採訪的,開心的不得了,連連說道:“好事,好事。”奶奶拿出瓜子和特產招待,還非要留我吃飯。

從心妍家返程再次路過丕文家,他吃完飯後坐在父親用門板搭出的“書桌”上做作業,門板上放滿了各種書籍,這都是丕文讓爸爸從縣城裡買來的,門板一側的牆上貼滿了獎狀。“回到家,丕文每天都會做兩個小時的作業,學校的不夠做,他就讓我去縣城買。”陳丕文的父親很是自豪。

摸黑走完這段山路我都已經累得直不起腰來,小丕文竟然還如此用功地繼續學習,這讓我很是欽佩。

採訪結束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一路下坡,路面濕滑。我努力控制著自己的身體,避免摔跤出洋相。到達駐地已經將近十點,我計劃著明早再上山看看山路的全貌。

第二天5點我便起床出發,7點左右到達山腳下。一條陡峭的泥巴路通向山頂,被霧氣籠罩,看不到頭。

剛好碰見一個成年人騎著摩托車慢慢的向山下滑行,不停的控制手刹。聽路過的人說:“下雨天,一般的車都不敢開上山。”

可是無論晴天雨天,孩子們都要上學,都要回家,都要在這條汽車都不敢行駛的路上不停地摔倒再爬起......黑漆漆的路上,小小的手電筒是他們的唯一光亮。

戴家埔鄉位於遂川縣西部山區,村民居住分散,除了河下小學的陳丕文,還有孩子因為家離學校遠,會走一段夜路。2018年,民政部為同在一個鄉的阡陌村援建了太陽能路燈,那裡的孩子放學不再需要摸黑回家,這裡的娃娃們很是羨慕。

這兩天的親身體驗,我突然感覺自己很幸福,雖然也是農村出來的孩子,但十幾年前放學就很少走夜路;我自己的確也還是不夠了解農村,不知道江西還有很多留守兒童摸黑放學回家。

鄒春燕(五年級)左, 賴小龍(五年級)右;蜿蜒10公里的盤山路,旁邊就是百米深的懸崖再勇敢的男孩子,也會有擔驚受怕的時候

但我知道,黑夜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吞噬了孩子走出大山的希望。一盞燈可能很普通,但它卻是孩子前行的希望,於山路,於未來,都是!我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社會的愛心人士伸出援手,幫助遂川的山區修建太陽路燈,像阡陌村那樣,照亮孩子回家的路。

如果您想幫助這些留守兒童,請點擊【照亮留守兒童那盞燈】,或者微信登錄錢包,騰訊公益,搜索【照亮留守兒童那盞燈】,一盞燈,照亮他們的回家之路。

黑夜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吞噬了孩子走出大山的希望。

一盞燈可能很普通,但它卻是孩子前行的希望,於山路,於未來,都是!

趕緊戳下方小程式,幫助山娃娃通關!

大家玩遊戲的時候應該發現了,遊戲的界面有許多障礙性設定。比如:遊戲中的“洞”代表“懸崖”;“石頭”代表隨時可能砸到孩子的“落石”;即便是“河流”,上邊也是沒有橋,只是搭了一塊簡易的木板;還有“猛獸”等......

其實這些都是當地孩子會遇到的危險,玩著玩著掉坑裡時場景,也是希望讓大家去身臨其境。

其次,遊戲還設定了越玩越暗的“小心機”。其實是想告訴大家,摸黑上學孩子手裡的手電筒也在逐漸變暗。當然,大家可以通過買道具來讓界面變亮,用戶買道具的資金都會被捐贈出去,其實大家在玩的時候就已經在做公益了。

運營 | 袁媛 劉靜

暖冬系列策劃 | 汪曉為 徐松 劉靜

統籌 | 劉靜

關於體驗官

騰訊公益體驗官項目是由騰訊公益和騰訊新聞聯合發起,將內容生產與公益體驗相結合的創新項目。

該項目通過邀請、組織具備新聞采寫能力並對公益實踐有濃厚興趣的作者,對公益活動進行觀察、體驗,生產出有思考、有深度、有觀點的多種形式的體驗“筆記”。

體驗官對外招募即將對外開放,敬請期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