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脾比腎還重要?

為什麼脾比腎還重要?因為:

脾經常暢通——重病、急病、怪病難上身

有句話說,「脾經暢通,重病難上身」,為什麼只要「脾經」不堵住,任何重病難上身呢?

1、脾是生命的動力源頭

人們通常認為生命的動力源頭源於心臟,其實躲在暗中的脾才是生命的動力源頭,它才是推動全身循環第一動力,其次是腎,再次是肝,因此心臟並非生命的動力源頭,沒有被人看得起的脾才是推動生命循環的第一能量馬達。

然而現實中許多西醫醫師從來就沒拿著脾當回事兒,說摘除就摘除,完全不知道脾在全身的重要性。不知道脾不僅是全身的能量馬達,同時也是殺菌滅毒的航母級消毒器,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脾比腎還重要。另有一些人誤認為生命力量的動力是腎,這是錯誤的,因為只有脾分泌的物質強壓給腎臟,腎臟才有力量過濾血液中的雜質。


當然腎影響脾,但脾又反過來又影響腎,先天在脾,後天亦在脾,人出生後,脾就是那二小片,一直長到十八歲成人,也還是那麼大小,始終沒有變化,生長的動能全靠脾的能量供給,只有年齡增長時,脾才稍稍增厚,到五十歲時,我們的脾內已經呈蜂窩狀,其中已無實質——能量了。


如果將脾再次填實,腎水自然就會升入頭部,人就有回到年輕時期的感覺。脾與肝相輔相成,脾也存血。脾切除之後,肝失去了脾的滋潤,肝臟就會暴裂,人也就會全身沒勁兒,常患血毒疾病,皮膚上總起疙瘩。細心的媽媽都知道嬰兒出生落地時,哭的聲音特別響亮,音訊可以傳得很遠,為什麼能夠音訊可以傳得很遠呢?其主要力量就是源於脾。


2、 中醫認為:脾有病,人就廢了一半

脾的健康直接影響到大腦的功能狀態,腦衰,其暗中是脾的枯竭;腎枯竭的背後也是脾衰,因此脾衰比腎衰更可怕,因此脾比腎還重要!

腎有問題影響脾——脾出了問題直接就影響到腎。心臟衰竭的背後也是暗中的脾衰,一切大病皆根由脾衰!許多人都聽過「虛不受補」這個詞,其實「虛不受補」的要點就落腳在脾上,大病的最終結果是脾受到損傷。

3、脾胃是人體的能量之源頭

它們管著能量的吸收和分配,中醫學臟腑生理功能認為:人體氣血津液的生化,依賴於脾所消化吸收的食物營養精微物質,因此,脾為"氣血生化之根源",又稱脾為"後天之本"、"人體之倉廩也"。

故古代醫學家有一句格言"脾旺百病除",思發於脾,而成於心。脾氣健旺則氣血旺盛;若脾氣虛弱,食慾便會減少,則面色淡而無華,脾氣虛,則血少,血少則發無以得生。

4、脾為後天之本,充養全身

臟腑局部之正氣虧虛,亦與脾臟有著密切的聯繫。通常來說,脾胃虛弱是很多疾病的根源。中醫認為脾臟有攝血統血的功能,同時脾臟和胃同為中焦,為決瀆之官,和胃相表裡。


正氣源於水谷精氣,亦即李東垣所論的胃氣、元氣。胃氣和元氣的盛衰,又與脾之功能強弱有內在聯繫,脾旺則正氣充盛,脾弱則正氣不足。正氣若不足,百病潛伏中,因此, 古代醫家認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5、脾臟是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佔全身淋巴組織總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是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中心,通過多種機制發揮抗腫瘤作用。


首先,脾的主要功能是過濾和儲存血液。它是人體的"血庫",當人體休息、安靜時,它儲存血液;當處於運動、失血、缺氧等應激狀態時,它又將血液排送到血循環中,以增加血容量;其次,脾臟猶如一台"過濾器",當血液中出現病菌、抗原、異物、原蟲時,脾臟中的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就會將其吃掉;脾臟還可以製造免疫球蛋白、補體等免疫物質,發揮免疫作用。

古代醫家認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脾胃,注意飲食營養,患病治病時,用藥及忌口均要顧及脾胃。


人有空的時候,記住一定多按摩一下脾經,因為「脾經」常暢通,重病、急病、怪病難上身」。如何按摩脾經,抓牛要抓住關鍵,按摩脾經首先要按最容易堵的地方,哪些地方最容易堵呢?我說過關節的地方是經絡氣血所過之處,此處關節容易形成卡壓造成氣血和經絡的堵塞。

養護脾經---敲打脾經的妙法

一:「久坐傷肉」


中醫認為, 「久坐傷肉」,肌肉得不到鍛煉,就會引起脾虛, 「傷肉」也就是傷脾。平時多敲敲脾經可增強脾經的運化功能,補充因久坐損耗的元氣。


二:判斷脾虛的小方法


1:看眼皮:如果平常眼睛很大,明亮有神,而現在眼皮卻耷拉下來了,雙眼看上去沒精神,就說明脾虛。因為中醫認為眼皮也是為脾所主的,如果眼皮鬆了下來,說明脾主肌肉的功能出現問題了。不過這種情況在老年人中比較常見。


2:觀察舌頭:如果舌頭顏色較淡,舌邊出現齒痕,說明脾很有可能出了問題,最好趕緊去醫院檢查一下,或抓緊時間調理。


三:敲打脾經法


1:坐姿:將一隻腳的腳踝壓在另一條大腿上的坐法,也就是架腿法。採用這種坐法利於對脾經的按摩。因為脾經起於足大趾內側端的隱白穴,然後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再進入大腿內側前緣,然後進入腹部。這個坐姿正好可以將脾經暴露出來,從而便於按摩。

·

2:敲打法:拍打時要握空拳,用掌指關節端由上至下一路拍打下來,用力適中,對於大腿部位的脾經拍打時可稍用力。兩隻腿都要敲,每側以敲打10分鐘為好,敲打的時間自然是上午9:00~11:00之間,氣血流注脾經之時。敲打的次數視自己的時間多少而定。

·

3:功效:上班時可利用工作間隙,將腿盤成「4」字形,然後沿著脾經的循行路線一路敲打下來,可以起到健脾的效果。

·

4:提示:如果拍打的過程中發現痛點,表明脾經上有堵塞的地方,這時可以用點按的方法對其進行按揉,將淤堵的穴位打通,從而將整條脾經的氣血通暢。


四、推小腿脾經


如果在推小腿脾經的過程中發現痛點正好壓在脾經上,那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經才真正管用,也就是找到小腿脾經上的陰陵泉穴、地機穴、漏谷穴、三陰交穴這4個穴位上去推。如果找不準,也不想記得那麼詳細,您就索性順著脛骨內側邊緣上下推。那個穴敏感,哪個穴痛,您就多揉哪個穴。


實際上,揉脾經既管胖也管瘦。揉它可讓瘦的人長胖、胖的人減肥。總之,揉完後任何人都會感到歡喜。



3


脾經上重要穴位及功能

稍微懂得一點中醫的人都知道,脾是後天之本。所以,脾經上的穴位對於後天身體的養護特別重要。今天要介紹的這五個脾經上的穴位,各個神通廣大,堪稱大葯。



1,通鼻竅——隱白穴


隱白穴是脾經的第一個穴位。它位於大腳趾趾甲旁大約1毫米的位置。這個穴位最大的功用在於止血。所以,平時有消化道出血、牙齦出血、鼻出血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可以多用它來治療。方法為艾灸,每天每穴15分鐘。其次,這個穴位還有通鼻竅的功能。所以過敏性鼻炎患者可以掐按此穴來緩解癥狀。


2,緩胃痛——太白穴


此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此穴對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胃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還能緩解食慾不佳、腹脹。刺激的方法為揉按,以感覺稍有痛感為宜,每天120次。


3,抑胃酸——公孫穴


公孫穴是脾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這個穴位的作用是抑製胃酸的分泌。這對於從前有胃病,或者想減肥耐飢的人來說再適合不過。因此,它有減肥功能。刺激方法為揉按,以感覺酸脹為佳,每天120次。


4,消炎症——商丘穴


商丘穴的最大用處之一在於消炎。下身的很多炎症,比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等,都可以通過揉按商丘穴來緩解。每天120次。商丘穴能消炎的道理,在於其正好對應足底反射區中下身淋巴反射區。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此外,商丘作為脾經大穴,可以調運全身,尤其是脾經氣血,提高血液循環品質,有助於炎症、疼痛物質的排出。


5,三陰交——婦科病


三陰交穴在腳內踝上3寸,也就是四橫指的地方。「三陰交」就是肝、腎、脾3條陰經交會的點,所以這一個穴位就可以治3條經上的病症,真可謂一穴多用。三陰交穴還是婦科病的通治要穴。無論婦科問題發生在附件、子宮、卵巢還是乳腺,都可以用三陰交穴來治,而且有病時按揉該穴會非常痛、非常敏感。每天多揉三陰交穴,灸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三陰交穴還可以緩解痛經。


6,漏谷穴——小便不利


從三陰交穴貼著腳骨內側下緣往上3寸,就是漏谷穴。「漏谷」是穀子漏出來的意思,也就是吃下肚的東西,沒能得到很好地消化,營養沒吸收,又排出來了,這叫做「完谷不化」。而多揉漏谷穴就可以治療。它還可以治療小便不利,對男性攝護腺問題很有療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