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脾經大藥房——化掉任何慢性病

在中醫理論中,脾的功能非常強大,被稱作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健脾食療法有平常喝山藥薏米粥、冬天吃大棗,或吃些參苓白朮丸、人蔘健脾丸、補中益氣丸等。但安全有效且持久而久之方法就是揉脾經。

1、 氣血充盈邪無蹤——品味覺腳上的脾經大葯。

脾經上的穴位都是幫助血液循環的,能把子新鮮血液引到病灶上,每天一定要多揉「商丘穴」,把氣血引下來,同時還可以做跪膝法、揉其他穴位把氣血引過來。

治各種出血症、慢性鼻炎,艾炙或點掐「隱白穴」。脾經的循行從腳到胸,隱白穴是其第一個穴位,在大腳趾趾甲旁約1毫米的位置。最主要的功能是止血。通常是用艾炙的方法,或用香煙亦可。另一個功效是通鼻竅,治療慢性鼻炎、鼻出血。穴位不好找,可用指甲掐。

治缺鈣引起的肌肉萎縮、骨質疏鬆、腰腿痛以及頸椎病、糖尿病、消化能力弱,按揉「大都穴」。從隱白穴往上,大腳趾根的位置就是大都穴。大都穴對於老年人來講特別重要,因為是補鈣的要穴,能幫助吸引鈣質。

治睡覺流口水,舌兩邊有齒痕、消化不良、手腳冰涼、月經淋漓不盡、頭暈、糖尿病等脾虛引發的病,用拇指內側多硌「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脾虛的癥狀如夜裡睡覺流口水(脾不攝津),舌頭兩邊有齒痕,吃完東西就腹脹等。

治消化不良、胃反酸、婦科病、揉「公孫穴」。從太白穴往上1寸就是公孫穴。公孫穴功能非常強大,既可調動脾臟、脾經的運血能力,是一個疏散點,一個樞紐,又可幫助調節身體上由於氣血淤滯造成的各種癥狀,通氣,活血,解淤。

人體自有的消炎大葯,商丘穴。在內踝骨的前緣偏下一點,就是商丘穴。該穴對應足底反射區的下身淋巴反射區,可以治各種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每天一定要多揉商丘穴,把氣血引下來,同時還可以做跪膝法、揉其他穴位把氣血引過來。

2、為先天之本添磚加瓦——品味腿上的脾經大葯。按揉小腿脾經,肥胖者可以變窈窕,消瘦者可以豐滿圓潤。

治肝、腎、脾上的病症及婦科病,刺激三陰交穴。三陰交穴在腳內踝上3寸,也就是四橫指的地方。三陰交就是肝、腎、脾三條陰經交會的點,一穴多用。三陰交穴是婦科病的通治要穴。

治不消化、男性攝護腺問題、腿肚子酸痛,點揉漏谷穴。從三陰交穴貼著腳骨內側下緣往上3寸,就是漏谷穴。可治小便不利,如腿肚酸痛的可在上午3點到11點脾經氣血最旺時點揉。

治慢性胰腺炎、糖尿病,揉地機穴。貼著脛骨往上走,與腿肚子上的最高點正對著的地方就是地機穴。脾屬土,土屬大地,人體的後天之本都靠脾胃來供應,所以可增強整個腸胃的運化功能。

祛濕,治各種炎症、水腫,揉陰陵泉穴。順著脛骨一直往上,捋到膝窩下卡住了捋不動了,就是陰陵泉穴。該穴是一個祛濕的要穴,人體濕氣大易滋生細菌,引起水腫,以及各種炎症。

專治瘙癢、調節血液循環,揉血海穴。血海穴又稱百蟲窩。「男子主氣,女子主血」女子以血為先,血海穴可以調配人體的血液,其功效相當於足三裡穴,一個補氣,一個調血,但都是增強人體免疫力的治本大穴。

胖人減肥、瘦人增肥,推小腿脾經。在推小腿的過程中發現痛點正好壓在脾經上,那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經才真正管用,可以坐在椅上,彎腰雙手十個指肚順著脛骨內側邊緣上下推。

3、不給疾病原體任何藏身之地——品味胸腹部的脾經大葯。

推腹法,脾經還有好多穴位都在肚子上,一推腹就全經推了。通常都在人體中線旁開4寸的位置上,如有痛點,就是脾經上的問題。

治急性扭傷,按揉大包穴。大包穴是脾經的最後一個穴,在肋骨這塊兒腋窩直下6寸處。可治急性腰扭傷、急性脖子扭傷、急性肋間神經痛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