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胃病有多少種?如何判定自己的胃病是否嚴重?

「醫生,最近經常打嗝,反酸,噯氣,是不是有胃病啊?」

「醫生,我這裡吃飽飯後總感覺隱隱作痛,是不是得了胃病啊,給我開點葯吧!」

「醫生,我肚子突然間痛得要命,冷汗都飆了,實在頂不住了,給我打支止痛針吧!」

「醫生,快點給我打止痛針,快快快...」

每天我在醫院所遇到的就是這種腹痛場景,有急有緩,有輕有重。確實,醫院就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但是不要因為各種複雜的情況而亂了自己診療的思路,務必要做到處事不驚,否則就會出現漏診誤診的情況。

胃是重要的消化器官,食物經咀嚼並混以唾液被吞咽入胃,再混以胃液,通過胃的蠕動,攪拌研磨,成為半液狀的食糜,分次少量經幽門進入十二指腸和小腸,進一步消化吸收。是不是感覺有點像一條半自動化生產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機械式運轉,如果那個環節出現故障,勢必會影響到整個生產線的運行,在這條生產線上,我們醫護人員,就起著維修工人的作用。

胃的消化功能主要靠其所分泌的消化性極強的胃液。胃黏膜表面上皮細胞彼此連接緊密,細胞膜為脂蛋白,非脂溶性物質難以透過,從而阻止胃腔內的胃酸消化自身黏膜。胃的這種自我保護機制,稱之為胃黏膜屏障,一旦被破壞,就會使黏膜受到嚴重損害。胃黏膜損害的深淺程度及範圍的大小等,決定了我們所說的胃病輕重與否。

我們常說的胃病,是某些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病變,主要表現為上皮損傷和上皮細胞再生而胃黏膜炎症缺如或很輕,可以說是胃炎的早期。

胃炎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可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一、急性胃炎

以急性糜爛性出血性胃炎多見,可伴有一過性淺潰瘍形成,需積極治療,臨床上急性發病,多因近期服用非甾體類藥物史(即止痛藥,如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等)、大量飲酒或嚴重疾病狀態的患者,常表現為上腹部不適或隱痛或無癥狀,部分患者會突然發生嘔血和黑糞的上消化道出血癥狀而來就診。所以,急性胃炎如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癥狀,說明你的胃病較重,肯定要儘早進行治療了。

二、慢性胃炎

是胃黏膜損傷與修復的慢性過程,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老胃病,分三大類:1、非萎縮性(以往稱淺表性胃炎),2、萎縮性胃炎,3、特殊類型胃炎。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原因,因為絕大多數慢性活動性胃炎的患者胃黏膜中可檢出幽門螺桿菌,經根治幽門螺桿菌可改善胃黏膜組織學,可預防消化性潰瘍,少數患者消化不良癥狀也會得到改善。慢性胃炎患者臨床表現為上腹痛或不適,上腹脹,早飽,噯氣,噁心等消化不良癥狀。部分患者也可無癥狀,行內鏡檢查時才發現胃黏膜呈慢性炎症改變。

如果你的老胃病最近經常痛,呈規律性、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因進食而加重,癥狀多發生餐後或餐後半小時,疼痛持續時間長,程度加重,那麼你的胃病可能已進展到了胃潰瘍的階段,建議到醫院行鋇餐或內鏡檢查。內鏡可正確評估合併胃炎的範圍和程度,很好的顯示潰瘍的特徵。胃鏡檢查時肉眼所見良性潰瘍中8%實際是惡性的,所以胃潰瘍需行活檢和刷子細胞學檢查。大潰瘍(>4cm)和在大彎側的潰瘍惡性率更高。如出現潰瘍併發症(如胃穿孔、嘔血、黑便等,出血量多是有暗紅色血便,嚴重出血病人有面色蒼白、心悸、血壓降低等大出血癥狀)。

最嚴重的就是胃病發展成胃癌,胃癌是人類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早期常無癥狀,隨著腫瘤發展,影響胃功能時才出現較明顯癥狀,如上腹部疼痛不適,治療癥狀緩解後,短期內又有發作,伴食慾減退,消瘦,乏力,噁心,嘔吐,出血或黑便等。如出現上腹部腫塊,直腸前觸及腫物,臍部腫塊,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均是胃癌晚期或已出現轉移的體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