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英大基金七年之癢管理規模縮水七成 高管投研一堆匆匆過客

該公司從總經理到督察長都經歷了“走馬燈”式的換人,2018年末管理規模僅為18.68億元

《投資時報》研究員 齊文健

不出所料,英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英大基金)的股權再次發生變動,而這距離上次更迭還不足一年時間。

近日,根據中國證監會《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行政許可申請受理及審核情況公示》披露,英大基金申請股權變更的資料已於3月1日被監管部門接收。

種種跡象表明,這家成立於2012年8月的基金公司正陷入一個螺旋式密閉性的下滑通道,所有試圖阻止這種慣性的努力都幾乎沒有效果。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英大基金管理規模僅18.68億元,在中國全部基金公司中排名居後1/2,較2015年二季度末峰值時的79.31億元已縮水76%。至於同期成立的德邦基金,此刻的管理規模為79.47億元。

與被動“瘦身”速度相呼應的,則是英大基金高管的離任頻率,從總經理到督察長,捂熱那把椅子似乎成了小概率事件。

作為國家電網九年前全資設立國網英大集團下設的基金公司,其管理規模不振、高管頻繁變動等問題,難免引發全市場關注。《投資時報》日前發送相關採訪提綱至英大基金官網公開郵箱,不過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公司發展成謎

事實上,一年前的那次股權變更更像是“英大系”的內部調整。2018年5月25日,證監會核準英大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將其持有的英大基金49%股權轉讓給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然而,根據證監會3月22日發布的《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行政許可申請受理及審核情況公示》,在變更5%以上股權及實際控制人的基金公司中,英大基金再度亮相。更有意味的是,關於此次股權變動的“甲乙方”,卻至今不詳。

天相投顧分析師趙鷹對《投資時報》表示,基金公司股權變更大都與其效益或業務調整相關,部分基金公司成立多年規模和業績仍難有起色,股東隨之撤出。英大基金自2015年起管理規模整體呈下滑趨勢,股東撤資可以理解。

趙鷹同時強調,隨著公募牌照的紅利逐步削弱,越來越多的前公募大佬回歸並自立門戶,目前機構和個人也更傾向於創辦新的基金公司。

據悉,英大基金由英大集團、中交股份和航天科工財務三家股東共同發起。不過,這家適逢“七年之癢”的中小型基金公司目前多少有些內憂外患:一方上市場經營環境不佳,基金的銷售主要依賴於銀行渠道,而隨著後者銷售費用不斷提高,公募基金的銷售有時甚至是“賠本賺吆喝”;另一方面,英大基金自身在管理、投研、渠道拓展等方面也存在諸多不足。

該公司的發展規劃同樣令人不解。《投資時報》研究員發現,其不僅公募產品數量發展緩慢,專戶產品更是狀態低迷。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披露的數據,自成立至2015年6月19日,英大基金作為管理人共管理了46隻資產管理計劃,運作狀態或是正常清算或是提前清算。

近年來,中小型基金公司為獲得生存空間全力突圍者並不鮮見,股權激勵、事業部製、打造特色產品等都是常用手段。那麽,背靠國家電網這位“金主”的英大基金,又能靠什麽殺出一條血路?

袖珍基金成“主題曲”

據天天基金網統計,目前英大基金旗下僅有13隻公募產品(各類份額分開計算),其中股票型基金1隻,混合型基金9隻,債券型基金2隻,貨幣型基金1隻。從管理規模來看,權益類基金稍顯“營養不足”——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管理規模合計僅為5.48億元;而固收類基金(債券型+貨幣型)管理規模為13.2億元。

2018年末,該公司10隻權益類基金管理規模分布區間為0.66億元至1.52億元,即沒有一隻產品規模超過2億元。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其權益類基金踩著規模紅線成立的不在少數。以英大國企改革主題股票為例,該基金成立於2018年11月22日,目前由袁忠偉、張媛管理。該基金成立時募集資金2.12億元,但到了2018年末僅為0.36億元,早已跌破5000萬元紅線而淪落為迷你基金。

英大靈活配置混合型發起式A/B成立之初管理規模為1.06億元,2015年二季度末增至76.19億元,但彼時全部份額幾乎都由機構投資者持有。該基金規模大幅縮水發生在2016年二季度,當季末為11.36億元,至2018年末更是僅剩1.5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英大基金在新產品發行上也進展緩慢,2017年甚至未發行一隻新產品,而2018年也僅成立一隻基金。

“縱觀英大基金公司發展史,督察長、總經理等職位常年變動,基金經理更是頻頻離職。目前公司旗下投研團隊人員數量較少,基金經理多為‘菜鳥’。而投研人員有限也讓其產品數量較少,業務發展遲滯。英大基金近兩年鮮有產品發行,存量份額不斷被贖回,這些都是導致公司管理規模持續下滑的原因。”趙鷹說。

鐵打的公司流水的兵

管理規模持續不佳的英大基金,人事層面上的“走馬燈”已成一道獨特景觀。

從高管人事變動公告中不難發現,英大基金總經理、董事長、督察長已經過幾輪變換。從總經理職位來看,基金公司成立尚不足一年時間,時任總經理劉光燦就因個人職業規劃問題宣告離職,總經理職務由董事長陳書堂代任。一年之後,楊峰履新英大基金總經理一職,但好景不長,其也因個人原因於2016年9月離職,任職時間尚不足三年。

此後,時任董事長的張傳良代任總經理一職。2017年6月,張傳良又因工作需要離職,由孔旺接任董事長並兼任總經理。而公司現任總經理朱志2017年7月12日才加入英大基金並出任副總經理,上任13天后就被突擊提拔為總經理。

高管離職旋風從總經理刮到了督察長。2015年11月28日,英大基金原督察長張寧因個人原因離職,由時任副總經理的趙照代任。2016年3月16日,英大基金迎來新任督察長宗寬廣,但2018年1月30日宗氏也因個人原因離職。之後,督察長一職便由總經理朱志代任,時間長達6個月,直到劉軼履新。

一般而言,公司高管離職有三點原因:一是基金生存和成長環境有待提高,高管人員另謀高就;二是公司股東變動或出現人事紛爭;三是公司管理業績不佳,高管主動離職。

2018年12月29日,北京證監局網站發布的處罰決定書顯示,因未及時報送前任總經理的離任審計報告,英大基金及時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傳良、督察長宗寬廣被給予警告處分,並被處以5000—10000元不等的罰款。

在高管頻頻出走的同時,英大基金投研團隊也不安穩。公開資料顯示,自英大基金成立至今,已有劉熹、趙強、秦嶺、周木林、張瑋、劉傑、張琳娜等基金經理先後因個人原因離開該公司。

據天天基金網數據,該公司目前擁有基金經理5位,其中僅袁忠偉累計任職時間超過3年,而鄭中華累計任職時間尚不足10天,且在此之前並沒有基金經理從業經歷。

英大基金今年以來業績表現難言樂觀。截至3月25日,9隻混合型基金收益率均超過10%,排在同類產品中游水平;股票型基金英大國企改革主題收益率為7.1%,排名同類倒數;債券基金英大純債A、C收益率均低於1%,亦處在同類產品下游水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