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俞敏洪不是新東方的瓶頸,“選擇困難症”才是

年前新東方吐槽視頻的事本來應該冷了下去,年後一篇《新東方的瓶頸:俞敏洪本人》突然又將其推向台前,該文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技術分析”,認為問題最終要出在俞敏洪本人的管理上。

俞敏洪這種勵志教父成了瓶頸,難免惹來不少關注。誠然,新東方股價從一度過百美元到如今不足80美元,說掌舵人俞敏洪沒有責任是不可能的,但身處教輔行業這個特殊領域,把龐大的新東方的所有問題都歸咎於俞敏洪肯定也是不對的。

某種程度上,新東方的發展瓶頸,來源於教輔行業特殊的發展特徵下新東方對教育情懷與現代企業管理的“選擇困難症”,這造成了新東方既未堅守當初的本心,也未完成先進管理體系的構建,夾在半道不上也不能下。

而其所造成的運營管理與教學質量問題,從教輔行業的線下、線上、AI化發展脈絡來看,也具備全行業警醒意義。

做不好“三化”,因為俞敏洪很尷尬

新東方是個全員教師的企業,所有人都要先從教師做起。但是,“教師”這個職業給人帶來的某些獨立化氣質又與眾不同。

在許多企業中,員工依賴企業進行工作,例如紡織廠工人的織布機和棉花,程序員的企業級伺服器與多工種配合,這些都是員工自己無法自己製造,只能依附公司資源的東西。

而教師,可以完全依靠自己完成生產要素和生產工具的提供,教材、教案、教學,都可以一肩挑。

這種獨特的教師員工製使得新東方員工的獨立性大大加強,從事管理崗位後,表現出來的是相互工作配合的某種不契合,直接證明就是新東方流失率高且出來的員工選擇去自主創業的很多。在中國,冠上“老師”名諱的還有媒體記者、谘詢等工種,他們所做之事同樣十分獨立,管理層出來自立門戶創業的也不在少數,因為一肩挑式的作風容易形成獨立的工作作風與能力。

對現代企業管理來說,雖然鼓勵創新,但在流程制度上的螺絲釘思維對整個體系的控制力十分重要。過於獨立化的員工,小企業還好,一旦做大,不服管的現象就會越來越多(對應的,是膽子更大、行政花銷更隨性),改革推進難度就會越大,俞敏洪自己也承認,新東方的擴張是一個完全依靠個人能力的過程,例如分校的好壞完全取決於校長的個人能力。

而俞敏洪在2010年就開始講、2019年內部信中再度談起的三化(標準化、信息化、系統化),其實就是在解決教師獨立性帶來的運營管理問題,讓員工從“全才”工作風格剝離。

這其中,有生產工具(教材、試卷)等統一製備,新東方2019財年Q2財報行政費用中的研發費用大幅增加就與此有關;有生產要素提供,例如新東方近年上馬的教師在線備課系統、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小型私人網絡課堂)平台、VPS(新東方進步可視化教學體系)等,都是在弱化教師自生產能力、提升教師對機構的依附,讓教師變得更像一個現代上市企業的員工,降低進入管理層後的獨立秉性。

乍看,這沒什麽不對,但是問題偏偏又出在“教師”職業的屬性上。

必須承認的是,俞敏洪是一個對教師擁有獨立情懷的企業家,新東方是一個對課堂古板教育形式顛覆頗深的教育機構。三年前,俞敏洪在一片對在線教育的鼓吹中,不停地強調自己對課堂裡教師與學生情感鏈接的重視,認為技術不是教育的全部,“在過去,隻憑借書本也依然有人可以考出高分。”

教師的獨立性、非螺絲釘化,是教師與學生能夠產生情感鏈接而非做生意式地教授知識必要前提,早期的新東方都是靠這個博得學員認可(個性化鮮明的老師),新東方三化改革的推行與之背道而馳。

一個三化改革從2010年喊到2019年,個中的曲折不得而知,但新東方這種對情感鏈接與現代企業管理追求的矛盾與尷尬,必定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其結果,造成了三化改革成了半吊子,到如今,一方面,管理層不太好管理的特性沒有被遏製住(這需要徹底的三化改革),另一方面,無權無勢的教師底層又被三化改革弄得怨聲載道(三化施加的諸多規則),網絡隨便一搜,都是離職教師對新東方憤怒的言語鞭撻,年會吐槽成了一次集中發聲。

教輔三級跳,但“第二代”還是沒有逃掉“新東方問題”

新東方所面臨的運營管理與教育質量問題,在教輔行業具有一定的共性。

事實上,教輔行業從發展脈絡來看,可以分為一、二、三代(僅模式演進,不涉及優劣),當然,英語教育都是大頭:

第一代,以新東方及好未來為代表,是傳統教育外的班課模式,第二梯隊還有精睿教育及瑞思英語等;

第二代,以VipKid及51Talk為代表,主要是依靠互聯網(即在班課模式外,進行了工具進化),以英語外教為主要特徵,第二梯隊還有DaDa、VipJr及GogoKid等;

第三代,以寶寶玩英語、巧口英語、英語流利說為代表,宣稱引入AI進行英語教育,AI是否成立暫且不論,至少在模式上進行了科技化和智能化演進。

與新東方同屬第一代龍頭好未來日子同樣不好過,網絡負面多有報導這裡不贅述。把班課模式搬上互聯網的第二代,與新東方有著一脈相承的問題,製約著行業的發展,創業項目紛紛敗北。

1、教師層面,班課模式未改變,流失率高同時教學質量堪憂

在知乎上有新東方前員工現身說法,稱招生人員向家長謊稱剛剛加入新東方沒多久的自己“有三年教齡”。

由於教師崗位的獨立性和非依賴性,教師資質是家長重點考慮的報名參考。到了第二代教輔平台這裡,“外教”就堂而皇之成了招徠學生的重要砝碼。這個戲碼與第一代沒有根本上的區別,只不過沾上了洋大人在英語教學上顯得更加高大上。

某種程度上,外教搬運模式純是為了迎合家長心理,第二代的外教搬運模式是對第一代傳統班課模式的懷疑和否定,但是,隨著第二代平台的市場深入,不少家長在網絡上發聲稱自己上當了,鑽了空子的教輔平台拉來各種五花八門的外教,噱頭的意義明顯大於實際價值。

不止於此,平台出於成本的考慮,外教們則待價而沽,共同造成單一平台上外教經常更換師資,51Talk更換菲律賓外教的傳言更是讓家長們憤怒不已。這與新東方名師出走、謊稱新教師資歷(來源於網絡,待查證)如出一轍。

總得來看,第一二代教輔機構本質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十分重要的教師如同廣東工廠裡的工人,來來走走稀松平常。有人說新東方創造了羅永浩、李笑來、杜昶旭、翟少成、於浩洋等名師,其實另一個說法更靠譜:“不是新東方出了名師,而是高薪吸引了一批真正的牛人。”

2、運營層面,“教育導向”變“服務導向”

KPI是好未來稱霸的強力制度優勢,第一代教輔在經歷市場搏殺後,都開始十分強調商業化層面的業績,這本沒有錯,但作為優先導向就顯得舍本逐末。

同樣來自新東方前員工,有一些說法非常有意思,被主管問及教育和服務哪個為先時,回答教育的被批判——服務帶來的“續班率”應該更為優先,教育質量是次要的。

這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三化改革對教師所執行任務造成的必然偏向,只不過,這話讓家長聽見了怕是五味雜陳,自己享受的優質服務,其實是在犧牲小孩的教育質量。

然而,轉投到第二代教輔平台的家長,面臨的境況並未改變,在資本推波助瀾下,這些平台要的是什麽可想而知。這裡不否認有不錯的平台,會以優質的教育質量來換取長期利益,但急不可耐的資本願不願意陪玩怕是要打個問號。

3、學生層面:主動性問題不解決,聾啞英語依舊聾啞

教輔機構目光都盯上了K12教育(新東方的K12營收已經佔主要部分),相對成人教育,K12教育在學員的主動性上有著根本不同,孩子缺乏足夠的自控能力,更多是被動學習。

對第一代教輔而言,一旦教師在三化下失去對學生的“情感鏈接”,應付KPI想著拉攏家長,對英語這樣需要主動積極學習的科目來說,繼承的是傳統教育灌輸式聾啞英語,一些形式多樣的教輔課堂,也只能是課堂High一陣,課後全忘。

在第二代的外教這裡,情況也沒有好多少,孩子完全是被外教拖著走,網絡遠程外教對孩子的學習過程和結果沒有能力把控。在網上,一些孩子家長反映,孩子與外教的課堂對話倒是熟練,但對課程本身的內容的學習效果卻出奇的差,熱鬧了一場,這已經成了普遍現象。

“Repeat after me”模式,造成學習場景下還能夠模仿,但脫離場景後,到了真正該用之時,則表達不出。

所謂科技智能,用不好是在放大問題

第二代幾乎“完美”繼承了第一代的問題,而第三代拉來AI助陣,或可規避某些運營管理及教學質量問題,但科技智能應用到教育,也有自己的痛點。

作為老一代教育人,俞敏洪對情感鏈接的執著不是沒有來由的,教育的本質是人與人、人與知識的鏈接,它在一系列的校內外互動過程中潛移默化發生,教育需要情感,而機器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情。

AI的“無情”,在其他許多領域並無問題,畢竟,它們不需要AI來教會好奇、教會探索、教會塑造更加積極主動的習慣。但在教輔領域,僅有冰冷的算法與輸出顯然是不夠的。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AI是沒有價值的,只不過,一方面,AI肯定不能應用到教育全程,另一方面單純的AI技術應用只能是為學習互動提供輔助,它需要有溫度的“外殼”。

說白了,AI在教輔領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事,而不是一上來就為博資本噱頭宣稱教輔全AI化。

對AI來說,教輔尤其是英語教輔領域,屬於課堂外日常練習與回顧的重複互動與監管部分,與AI的匹配性更高,這個過程中,AI同樣需要更具溫度的外殼。除此之外,那些需要情感鏈接、調動學員積極主動性、強化知識沉澱能力的部分,毫無疑問需要人的協助,不論是線下還是線上,人與AI相互合作才能解決聾啞英語問題。

例如,一上來就對外標榜自己幫助孩子“開口”的巧口英語,其利用AI搞出了一套所謂的“AI移動學習+巧口語吧線下過關+北美外教在線翻轉課堂”課程體系:日常,學員每天使用一個名叫“大聲說英語”的APP學習10-15分鐘(通過益智遊戲形式鼓勵學員積極學習);周末,學員到線下一個叫巧口語吧的地方與教練面對面檢測效果;滿足一定要求後,可預約專門的北美外教注定學習計劃,最終實現開口說英語、杜絕聾啞英語的目的。

巧口方面宣稱這個模式“經科學驗證具有顯著效果”,這裡不置可否,至少,從其做法上反映出單純AI教育模式被資本鄙夷後,更理性的AI與人協作模式出爐,AI並不完全代替人工,隻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工作,價值提升的部分才由人工完成。

而回過頭來看,這個價值提升部分,也面對與第一代、第二代教輔相同的問題,只不過,從巧口英語的實踐來看,與AI的配合使其能以更低的成本解決調動積極性問題,例如課堂外日常訓練的監督,靠人力未免成本太高,本就在教輔上大把撒銀子的家長支出也大幅增加。

但是問題也來了,通過加載AI的APP等方式與學員對話,AI不是關鍵,如何將AI做成產品成了關鍵,教輔問題變成一個優質APP的設計,以及背後的體系化安排問題,它可能不比解決一代、二代那些問題更簡單。

教輔平台,不能做圈錢的“保健品”

儘管新東方、好未來、51Talk、巧口英語等在輿論視野中使勁蹦躂,過去的一兩年行業也在快速生長、快速淘汰,但總而言之整個教輔行業的集中度仍然十分低,相關數據顯示,巨頭新東方的市場佔有率也就1%左右,這樣的集中度,毫無疑問整個行業還處在相對早期,機會仍然很大。

教輔,顧名思義是傳統課堂教育之外的額外教學培訓,它對教育的價值,其實與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品有些類似:除了飲食,通過專門的食品獲得額外健康支持

雖然保健品被汙名化了,但恰當的保健品例如維生素的補充,仍然對身體十分有益。優質的教輔如同優質的保健品,對想要獲得優質教育的人來說必不可少。

但是,對應地,如同權健、無限極等保健品對人不但沒有益處還帶來過量服用、貽誤病情等傷害,質量不佳、濫竽充數的教輔對學員尤其是學習習慣養成期的孩子來說,不但沒有正向效果,還會起反作用。

這在英語教輔這裡體現尤為明顯,孩子學習英語的過程是最不可逆的,一步走錯很可能步步錯,不僅浪費時間和金錢,更養成了錯誤的學習習慣及學習態度,嚴重則極度影響今後的學習自信。

從這個意義上看,教輔的事也是社會的事,新東方的麻煩不能隻當個熱鬧,它或影響到了我們眼下十分重視的教育層面的切身利益。

作者曾響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