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頸椎病10年資深患者,竟然被一個小偏方治好了!不可思議!

鄭州大學附屬醫院 汪建平教授

頸椎病的危害性

1、頸椎病是由於椎骨受頸脖周圍的水腫壓迫而導致的身體其他部位與頸部與頭部的供血不足,經常會引起頭暈、頭疼、頸椎酸疼、骨刺等常見癥狀,這直接影響到對身體的傷害。這些癥狀可進行對頸部以及全身的肌肉鍛煉,可有利於頸椎病的恢復。

2、頸椎病嚴重者可造成亞健康,有時候還會引起對身體的早衰、心煩、記憶力減退、眩暈、耳鳴等,嚴重的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3、有的人認為頸椎病無非就是一些頸肩疼痛,感覺沒什麼,很容易被忽視,但頸椎病一旦到了晚期,重者會對人體造成癱瘓的危險。有時候還會大小便失禁、出現幻覺,所以要早防早治療。

4、頸椎病依人體的情況,有的會造成血壓過高或過低,嚴重者會造成心腦血管疾病

病。

拔罐治療頸椎病的作用:

1:負壓作用:國內學者研究發現人體在火罐負壓吸拔的時候,皮膚表面有大量氣泡溢出,從而加強局部組織的氣體交換。在機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起到一種良性刺激,促使其恢復正常功能。

2:溫熱作用:拔罐法對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藥罐最明顯。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促進以局部為主的血液循環,改善充血狀態,加強新陳代謝,使體內的廢物、毒素加速排出,改變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增強白細胞和網狀細胞的吞噬活力,增強局部耐受性和機體的抵抗力,起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從而達到促使疾病好轉的目的。

3:調節作用:拔罐法的調節作用是建立在負壓或溫熱作用的基礎之上的。首先是對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由於給予機體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於神經系統末梢的感受器,經向心性傳導,達到大腦皮層。加之拔罐法對局部皮膚的溫熱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徑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從而產生反射性興奮,藉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製過程,使之趨於平衡。並加強大腦皮層對身體各部分的調節功能,使患部皮膚相應的組織代謝旺盛,促使機體恢復功能,陰陽失衡得以調整,使疾病逐漸痊癒。

中醫講究辨證治療,標本兼顧,直達病灶。腰椎病的中醫辨證,主要是筋骨韁弱關失穩,加上慢性累積性勞損形態結構改變造成。中藥外貼法的治療原理並非將退變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回復原位,而是改變椎間盤組織與受壓神經根的相對位置或部分回納,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松解神經根的粘連,消除神經根的炎症,從而緩解癥狀。臨床中常用《淮、盛/堂》,可通過經絡的貫通運行,直達臟腑失調經氣失調的病所,發揮藥物「歸經」和功能效應,從而發揮最大的全身藥理效應,網路這麼發達,自己在家都可以用到!求醫不如求己,大家速速行動。

頸椎病食療妙招

1、桑枝煲雞

老桑枝60克,母雞1隻(約1 000克),食鹽少許。雞洗凈,切塊,與老桑枝同放鍋內,加適量水煲湯,調味,飲湯食雞肉。可補腎精,通經絡。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2、生薑粥

粳米50克,生薑5片,連須蔥數根,米醋適量。生薑搗爛與米同煮,粥將熟加蔥、醋,佐餐服食,可祛風散寒,適用於太陽經腧不利型頸椎病。

3、川烏粥

生川烏12克,香米50克,慢火熬熟,下薑汁1茶匙,蜂蜜3大匙,攪勻,空腹啜服,可散寒通痹,適用於經絡痹阻型頸椎病。

頸椎病的預防方法

1.不在頸部過於勞累的狀態下工作、看書、上網等,如果長期在頸部勞累的狀態下工作會導致頸部勞損更為嚴重。

2.糾正不適當的睡勢,調整合理的睡眠姿勢,選用合適的枕頭高低。

3.如果您的眼睛也累的話,建議多做些眼保健操等等的眼部按摩,因為眼睛勞累也會導致頸部勞累的。

4.防止頸部受風受寒,積極治療頸部的外傷、感染、結核、淋巴結炎和椎間盤炎等疾病,也是預防頸椎病的重點。

5.經常參加戶外運動。軟骨組織的營養不是通過血液供給的,而是通過壓力變化來進行營養交換的。缺乏活動,軟骨就會營養不良,進而導致退化,游泳、打球、瑜伽等都是適合頸部養護的好運動。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