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晨宇的個人才華,淪為了華語樂壇最後的倔強

近日上海音樂學院教授質疑華晨宇不懂樂理的新聞,迅速被推上了熱搜。

早在他再度登上《歌手》舞台時,或許已經預測到了即將發生的結果。

這位在音樂圈獨樹一幟的年輕人,無所畏懼地堅持自我7年後,再度被大眾廣泛提及。

從出道至今,華晨宇這個名字對於華語樂壇是極其獨特的存在。早在2013年,《快樂男聲》在全國海選時。

內斂羞澀的華晨宇在於最後幾個順位出場,帶著黑框眼鏡,一臉學生的氣質,青澀氣質撲面而來,光論長相更泯滅於眾人。

當評委即將錄完收工、打道回府之時,這位少年卻以一首無歌詞的低吟淺唱,鎮住了在場所有人。

在這首《無字歌》演出到一半時,評委已然對這位少年讚不絕口。而他所釋放的音樂能量,早已突破了“快男”選秀的邊界。

如今回看華晨宇,無論是當時現場對音樂無所顧忌的態度、即興的創作方式和情感的自由表達,這位火星弟弟已然鶴立雞群、獨樹一幟。

論及華晨宇的音樂人生,早在童年時已被寫好。因從小家境殷實,衣食無憂,作為家中的獨子,於這個世界交流的方式,自我感知佔據了他大部分時間。

童年時代,父親便帶他第一次聽交響樂。在演奏結束時,華晨宇已經淚流滿面,經過這輪洗禮,似他乎已發現了人生中最好的夥伴。

而後,父親便送給華晨宇一架鋼琴。當鋼琴遞到了華晨宇手中時,音樂的種子已經在他的心靈深處埋下。

近幾年的採訪中,華晨宇也說到音樂即是功課,也是生活。在音樂帶給華晨宇新生命時,卻在他步入專業音樂殿堂之後。

2010年,華晨宇以優秀成績考入武漢音樂學院,而他的人生由此被音樂改寫。當音樂成為了他與外界的交流方式時,他與音樂的奇妙感知也由此開始。

作為從小在孤獨中長大的孩子,鏡頭前的華晨宇至今仍然帶著羞澀。然而內心的堅定獨立似乎已預示著,他的未來注定是一條孤獨且充滿荊棘的前路。

從《快樂男聲》全國60強到總冠軍,除了受到得天獨厚的眷顧外,全方位音樂才子的特質亦讓他一騎絕塵。於21013年夏天的晉級之路上,他的音樂能量得到了最大的釋放。

在當時的國內主流音樂體系中,流行、民謠和搖滾三分天下,而流行的創造力逐漸衰弱、搖滾過於張揚,民謠過於清淡之下,華晨宇則以曲風的實驗性和華麗的視覺效果,於選秀的恆星戰役中獨樹一幟。

雖千萬人吾往矣。相對於揚言要“稱霸全國”的鞠起,華晨宇顯得極其低調內斂,且把舞台當成了內心的容器,外在和內外通過音樂,得到了完美結合。

就曲風來看,華晨宇擺脫了流行樂單調beat的束縛之餘,音樂華麗先鋒,且極具實驗性。而歌曲選擇上,華晨宇則避免過於激揚的旋律。

同樣,華晨宇的音樂才華,也於他獨立且極具辨識度的音域中得以充分展現。

在他演繹張國榮的《我》時: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沉醉感。華晨宇用音樂塑造了一個獨立於張國榮之外的獨特音樂世界。

與西樓合作的《煙火裡的塵埃》,反而正如內心世界的真切表達。

我就是我 我只是我 只是一場煙火散落的塵埃

《煙火裡的塵埃》於小眾實驗、氛圍音樂和流行樂之間的完美切換,既如對自我音樂道路的宣誓,更如華晨宇對自我人生的堅持。

在出道之後,華晨宇的人生道路或許無法被類型化,孤單卻帶有一絲超然。也因為他在音樂探索的表演的不斷人格化,“怪小孩”成為了他的性格標簽。

華晨宇的成長道路上,成為自己,才是他所最在意的事。真我背後的純真和少年感,成為了華晨宇獨立於其他人的強大優勢。

我們從華晨宇後續的音樂作品中發現,終會有一絲繞不開的孤獨感。他把童年的經歷,完全融入未來的音樂創作中,自我化的表達,足以讓他獨樹一幟。

比起當年那個孤獨的小孩,華晨宇早已功成名就。有千萬人為他歡呼。可7年娛樂圈沉浮,在成名這條路上,做自己才是最難的。

包括曾被稱為“主流選秀歌手”,還是如今關於老師學生間樂理的爭議,甚至出道7年來,華晨宇所堅持的這條孤獨道路,只不過把“真實”留在了音樂內外。

而不否定過往,接受當下,不揣測未來,也成為了華晨宇獨立於國內樂壇之中,極其難得的優秀品質。

華語流行樂壇的積弊沉屙一直被人痛恨,華晨宇的存在或如一道光芒。然而世俗眼光的壓迫下,華晨宇的一切都顯得不被接納。

誤解的不僅是華晨宇的曲風,前兩年整容傳聞、怪異台風、個性化表達等。這些負面消息多少困擾著華晨宇的團隊。

但就華晨宇本人來說,他敢於面對一切,承認所有的對錯,孤獨之外的勇氣可想而知。

在後續的採訪中,華晨宇也很自豪的說道:自己可以成為快男冠軍,十分自豪。而最近面對老師的質疑,華晨宇則虛心學習請教,撿回了曾經在學校的老本行。

可華晨宇在摒棄塵世喧囂之餘,讓外在和內在契合,更展現出獨特的少年心性。他的黑暗料理幾度惹人發笑,華晨宇更以可愛的態度,回報了媒體和大眾。

早在易烊千璽接受採訪時,談到了少年感。他說:少年感無關乎年齡,有的人大了以後心裡還永遠是18歲。

《煙火裡的塵埃》寫到“我的心裡住著一個蒼老的小孩”。這個極具“少年感”的年輕人於塵世中的進退迷惘,何嘗不是每一個人內心的寫照。

有人說華晨宇應該做小眾音樂徹底離開主流,有人說華晨宇應該徹底變成流行歌手拋棄那些別人聽不懂的音樂。

可對於被極度標簽化的中國樂壇,華晨宇讓二者得到了平衡,不取捨、不站隊、不排斥、不黨同伐異,這也是華晨宇又一優秀品質。

此外,華晨宇身體力行,以自我不竭的創造力,讓小眾實驗音樂獲得了成千上萬的閱聽人。粉絲在驚豔於他的才華之時,音樂本身也到了無邊界、無阻隔的傳播。

不分流行、搖滾或者小眾先鋒,華晨宇身上所代表的是音樂本身,音樂就是音樂而已。

我們把時間撥回2012年,我依稀還得在未成名之前,在唱Radiohead的名曲《creep》時,透過這首歌,我們看到了一個孤獨的靈魂和強大的人格。

他的投入和無法自拔,似乎早已向這個世界宣誓:我才是自己真正的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