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大名醫:如果「胃潰瘍」很頑固,那麼要高度重視了!

我們在看病的時候經常會聽到

「醫生,我肚子疼...」

可是卻又不知道是哪種疼

這時就需要到醫院做檢查

有時還要接受「胃鏡檢查」

播放GIF

有這麼一位62歲的老人,一年前開始反覆腹痛,在當地醫院做了胃鏡檢查,發現有胃潰瘍,於是醫生給他開了胃潰瘍三聯療法的藥物,他按照醫生的囑咐認真的服用藥物,只是剛開始似乎有些效果,但癥狀還是反覆發生,連續吃了3個月後,仍未痊癒。

老人以為潰瘍病就是這樣,也沒太在意。可又過了幾個月,腹痛開始加劇,人也變得消瘦,肚子卻越來越大,急忙到上一級醫院就診,胃鏡檢查發現胃內一處約拇指頭大的潰瘍,取組織活檢,病理證實是胃低分化腺癌。腹部CT顯示腫瘤已腹腔廣泛轉移伴大量腹水,已無法手術,後終因不治去世。

這是一個誤把胃癌潰瘍當普通胃潰瘍來治的典型病例,中大名醫、我院食管胃腸外科學科帶頭人彭俊生教授指出,其實這樣令人惋惜的例子比比皆是。對於經久不治的胃潰瘍,尤其是其中的頑固分子——頑固性胃潰瘍,我們要警惕有胃癌潰瘍的可能,特別是胃癌高發的中老年病人。

胃潰瘍治不好,小心胃癌「報到」

正常的胃是由表面的黏膜、中間的肌層及外面的漿膜構成,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胃黏膜局部缺損,深至黏膜肌層,就稱為胃潰瘍。胃潰瘍現在聽起來似乎很平常,但在20年前還是個令人談之色變的疾病,經常與恐怖的胃切除術聯繫在一起,因為藥物治療效果不良,常常發展至出血、穿孔、狹窄等嚴重併發症,而只能部分的切除胃。

近年來,隨著質子泵抑製藥物的開發、幽門螺旋桿菌(HP)與胃炎、胃潰瘍發病關係的明確,胃潰瘍的治療。現今標準的內科「三聯療法」,即一種抑酸葯或膠體鉍+2種抗HP抗生素,已能治癒大部分的消化性潰瘍,並使潰瘍複發的機率大為減少,成為潰瘍病治療的里程碑。經過這樣的內科治療,一般的潰瘍病人4~8周就可以好轉。

然而,上面說的只是普通的胃潰瘍,也有一些潰瘍屬於「頑固份子」,就算「三聯療法」也不能拿它奈何。如果經常規治療無明顯效果,在維持治療期癥狀仍複發,甚至發生出血、穿孔等併發症者,稱為「難治性潰瘍」。

其中特別頑固、經12周正規內科治療仍不愈,或愈後反覆再發的,就稱之「為頑固性潰瘍」。 「頑固」的原因有很多,如病因未去除(焦慮、緊張等精神因素),飲食不節、治療不當或伴胃泌素瘤、幽門梗阻等疾病,但對中老年病人尤其要注意的是癌性潰瘍的可能,因其和一般潰瘍有本質的區別,當作普通潰瘍來治當然是不行的。

潰瘍與癌,是誰先來?

每個胃癌潰瘍病人都有所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疑問,即是先有潰瘍,還是先有癌?胃癌潰瘍按發生機制其實包括兩種:

一種是由於遺傳、飲食、長期慢性萎縮性胃炎(癌變率約1%~3%)等誘因的作用,已經發生胃癌了,胃癌細胞因為生長過於旺盛,腫瘤組織供血供氧跟不上,部分癌細胞被「餓死」,從而形成潰瘍;

另一種是原來的潰瘍長期不愈,潰瘍周邊細胞受炎症等各種因子長期刺激,發生異變,變成了癌細胞,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潰瘍「惡變」,這種情況一般機率不高,不到1%。

雖然這兩種胃癌潰瘍形成過程迥異,但治療和預後卻是殊途同歸的,臨床上也一般不用予以鑒別。

播放GIF

普通胃潰瘍與胃癌潰瘍的預後是天差地別的,這點不解釋大家也應該明白,胃潰瘍就算再難治,也還是治得好,而且一般不會危及到生命,往往單純藥物治療即可。而胃癌卻面目猙獰,來勢洶洶,一不小心就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據我國一項2600多例胃癌的統計資料顯示,近80%的病人來就診時已經基本屬於晚期,這是個很慘痛的事實,因為胃癌發展到後期,治癒率就很低了,不到30%。在治療方面,除極少部分早期胃癌可在內鏡下切除外,一般都需要外科手術及/或輔助放化療治療。

胃癌潰瘍,早發現不可怕

一旦發現胃潰瘍其實是胃癌,也不要就萬念俱灰,以為毫無希望了,應儘早手術或化療治療,以儘可能改善預後。尤其是早期(I、II期)胃癌,現在的治療效果還是相當好的,治癒率甚至可達到70%~80%以上。

所以最重要的是做到「三早」——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當然,這就需要用上我們手中的這把利器——胃鏡檢查。胃鏡檢查發現胃潰瘍時一般都會活檢,只是受潰瘍位置、大小,活檢取材情況等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假陰性率,有可能發現不了癌組織。

因此對於可疑病人,多次複查胃鏡及行活檢是必要的。總的來說,考慮到胃癌的可能性,對於胃潰瘍病人,特別是頑固性胃潰瘍病人,癥狀好轉後一定要及時複查胃鏡,一般1年複查一次即可。

「三早」的病例臨床上也有很多,比如曾有位胃潰瘍反覆發作的病人,因為一直比較「聽話」,每年均到醫院複查一次,在一次胃鏡複查時,本只是常規做了活檢,結果卻出乎意料地發現了潰瘍周邊有癌變,於是得以及時地做了部分胃切除手術,術後恢復很好。

後來病理結果顯示是非常早期的胃癌,癌細胞還僅僅只是「潛藏」在胃黏膜內,還沒有「跑」到胃壁深層或別的器官去,而且因為發現得早,胃切除範圍比較小,還殘留有一部分胃,所以手術後生活質量比較高,進食和日常生活都基本如常。

複查胃鏡是為了做到早期診斷,以將胃癌扼殺於早期。如果能夠做到早期預防當然就更好了,而要做到胃癌的早期預防,就只有從日常生活上著手,改善生活方式。規律的飲食、起居,長期的運動鍛煉,避免過於勞累是最重要的,可以保持身體正常的免疫力,對抗各種疾病因素對身體的侵襲。

此外還應戒煙、戒酒,避免過熱飲食,少食醃製、燒烤、油炸食物。盡量攝入足量的水果蔬菜,以補充維生素B、C等,可以抗氧化、提高免疫力。胡蘿蔔、大蒜、香菇等不僅可做成色香味俱全的佳肴,還富含抗癌物質如β-胡蘿蔔素、蒜素、香菇多糖等,具有一定的抗癌效果,平常生活中可以適當增加攝入。

播放GIF

本文指導專家

食管胃腸外科 彭俊生 主任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護理學院院長,中山大學名醫

1989年畢業於中山大學,2004年取得教授專業技術資格並獲得博士生導師資格,近30年來一直從事臨床和教學工作。擅長食管、胃腸、胰腺、肛門疾病等疑難病例的診治。擅長外科手術治療配合圍手術期營養支持,明顯地提高了消化道重大手術的成功率和治療效果。在胃癌和臨床營養方面有深厚的學術造詣。其臨床營養研究成果和胃癌系列研究成果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

在臨床營養界,現為歐洲ESPEN會員,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會常務委員,中國外科醫師協會臨床營養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醫學營養與健康促進專委會主任委員等。參加《圍手術期營養支持治療》、《補充性腸外營養》等專家共識的制定。

在腫瘤界,現任國際胃癌協會委員(IGCA)、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消化道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參加了《胃癌腹膜轉移的診治》、《殘胃癌診治》及《胃腸腫瘤腹腔熱灌注化療》等專家共識的制定。


責任編輯:郭松青

初審:李饒堯

審核:簡文楊

審定發布:李冠宏

感謝外九科向軍副主任醫師對本文的支持

文章內容來源於《家庭醫生》

圖/銳景創意,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