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得了癌前病變,我離癌症還有多遠?

癌症是一種慢性疾病,在多種因素的誘導下,它的發生需要數年的漫長過程。

64歲的童叔經常感覺肚子絞痛,於是到江門市五邑中醫院脾胃病科治療。經內鏡檢查發現,童叔的直腸約3CM寬基側向發育腫瘤,這讓他十分擔心。

脾胃病科醫療團隊為他施行內鏡下直腸粘膜及粘膜下層全層剝離切除術-ESD。病理結果顯示,為絨毛狀-管狀腺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癌變(中分化腺癌),切緣未見明確癌侵犯,即癌前病變。術後數月,即6月上旬,當童叔拿到自己的複查報告時,心裡終於鬆了一口氣。報告顯示,複查腸鏡手術切緣無腫瘤複發,CT提示直腸癌術後無複發轉移。這意味著,童叔很幸運地完成了癌前病變的根治性微創手術治療。

「這位病人是幸運的,及早發現了直腸癌癌前病變。通過早治療,他預後很好。」江門市五邑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簡燕婷說。

癌前病變就是患癌了嗎?

癌症在發生發展過程中包括癌前病變、原位癌及浸潤癌三個階段。

其實所謂癌前病變是指繼續發展下去具有癌變可能的某些病變。癌症都會經歷癌前病變,但並不是癌前病變就會發展成癌。對於癌前病變,有幾點需要澄清的:

① 癌前病變並不是癌,因此不應將癌前病變與癌等同起來。

② 癌前病變大多數不會演變成癌,僅僅是其中部分可能演變成癌症。

③ 不能把癌前病變擴大化,把一些不屬於癌前的病變,如一般的皮膚痣、普通的消化性潰瘍和慢性胃炎當做癌前病變。

因此,癌前病變並不就等於患上了癌症。

幾類常見的癌前病變

比如說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子宮頸糜爛,大腸腺瘤,黏膜白斑,肝硬化,交界痣等都是常見的癌前病變。

大腸腺瘤

大腸腺瘤是結直腸息肉中的一種,也叫腺瘤性息肉或腫瘤性息肉。通俗說,就是在大腸的內腔粘膜表面多出來的一塊肉,臨床上許多患者都是因為做腸鏡檢查的時候無意中發現的它分布於結直腸的各個部位,尤以左半結腸和直腸較為多發。大腸癌的產生,大約80-95%是由結直腸腺瘤發展而來,是公認的癌前病變。

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

萎縮性胃炎是感染或者是長期使用刺激性食物或藥物等造成的胃部功能長期紊亂形成的,長期的刺激會使胃功能受到了退化。癌前病變與它的病史還有嚴重程度有關。在發生胃癌時伴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者高達52%-97%。

胃潰瘍癌變常發生於潰瘍邊緣,主要取決於胃潰瘍的病變的嚴重程度,正常的胃黏膜受損的嚴重程度,臨床上一般通過胃鏡檢查,在胃鏡的直視狀態下的胃潰瘍的活組織作相關的病理檢查,如果檢查結果明確為重度以上的不典型的增生,這個時候就屬於胃的癌前病變。其都有可能進展為胃癌,但概率僅為1%-5%。

宮頸糜爛

又稱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是宮頸與陰道交界部的鱗狀上皮壞死脫落後被柱狀上皮取代,因為是粉紅色,像發生黏膜缺損一樣,故稱為宮頸糜爛。子宮糜爛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可逆的。但是這種交替的現象如果經常發生,同時還伴有HPV感染,進而導致上皮的非典型增生,就有可能發展為鱗狀細胞癌。

黏膜白斑:

白斑的好發部位是頰、舌背腹、唇、齶、牙齦等部位的口腔粘膜,但有時也可發生在其它部位。最初多半是光滑軟斑,後發展為黏膜表面的白色或者灰色斑點,觸摸有粗糙感,到最後會表面發生潰瘍基地變厚變硬,這就是惡性病變的徵兆。

肝硬化

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覆作用形成的瀰漫性肝損害,一般由慢性乙型肝炎所導致。調查表明約70%的原發性肝癌是發生在肝硬化的基礎上的,尤其是大結節性肝硬化合併肝癌高達73%,絕大多數肝癌是在大結節性肝硬化基礎上發生、發展而來。

交界痣

又稱黑素細胞痣,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可長期保持原狀,病變呈扁平狀、棕黑色或藍黑色,相比其他痣較易發生癌變,但癌變的幾率非常小。如有瘙癢,疼痛甚至出現潰瘍的情況,就要注意去醫院檢查是否有發生癌變的可能。

癌前病變預防檢查

大腸腺瘤

預防腺瘤性息肉發展為腸癌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就是及時進行腸鏡篩查,發現息肉後及時將其摘除,癌變風險也就隨之消除。

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

定期的胃鏡檢查很重要。慢性萎縮性胃炎主要靠胃鏡和胃黏膜活組織病理檢查。胃潰瘍的診斷主要依靠典型的周期性上腹疼痛和X線鋇餐檢查、內鏡檢查。

宮頸糜爛

可做婦科常規檢查。目前推薦21歲以後的女性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宮頸刮片檢查,30歲以後,可以聯合作HPV檢查,如果連續3次HPV和宮頸刮片檢查都陰性,可以間隔時間延長到3年檢查一次,65歲以後可以停止篩查。

黏膜白斑

可根據臨床特點,發生年齡及病理組織學特徵可以診斷。

肝硬化

可做血常規、超音波、CT等檢查確診。如發現有乏力、腹脹、肝脾輕度大、輕度黃疸,肝掌、蜘蛛痣等癥狀,應及時去醫院就醫。

如身體突然出現疼痛或異常,我們都不應該覺得是小病而去忽視。定期做健康檢查,必要時可去做癌症篩查。雖說癌症的發生時個漫長的過程,但想要預防癌症的發生,靠的就是早診斷早治療,切勿小病拖成大病,積極治療癌前病變。更多內容,請關注美澳普醫(ID:meiaopuyi)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