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 年估值 80 億美金,尋找中國版 Peloton

健身行業正在迅速變革。

大洋彼岸,一家叫 Peloton 的美國健身公司,以家用健身單車/跑步機+訂閱直播課模式,在短短 5 年間迅速成長為獨角獸,用戶量達百萬級,估值達 40 億美元,公司的訂閱、設備和零售銷售額已累計達到 7 億美元,前幾天 Peloton 提交了IPO申請,屆時其估值有望超 80 億美元。

Peloton 模式被看做是傳統設備被技術賦能的成功案例,它的成功讓很多人看好家用健身場景+科技的解決方案。財經媒體 Business Insider 稱,家用場景健身已成為 2018 年美國健身行業最大的趨勢之一。

與此同時,互聯網加持下的線上健身App也面臨著不小的困境,用戶對內容越來越挑剔,對健身的需求也愈發豐富,創業者和關注健身領域的投資人,都在尋找新的機會和模式。

基於此,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當前健身市場中,下一個機會點有可能是什麽?核心提示:

Peloton 憑什麽五年做到獨角獸?

繞不開的 Peloton,都有誰在對標?

為什麽說 Peloton 不能盲目對標?

用教育模式來看,健身的下一個機會點是什麽?

中國 Peloton 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Peloton 憑什麽五年做到獨角獸?

我們今年初曾介紹過Peloton,可以說,Peloton是美國健身行業的顛覆者。這家公司 2012 年成立於矽谷,提供產品+課程內容+服務。產品包括自研的智能動感單車和智能跑步機,分別售價 2245 美元和 4295 美元,購買設備後,用戶就能以 39 美元/月的價格獲得海量線上健身課程,同時設備還能監測到用戶的運動性能指標數據和實時排行榜,教練可以根據數據給予及時的反饋。

相當於用戶買台跑步機或者動感單車回家,家中就變成一個小型的健身工作室,每月花 39 美元,即可隨時在線運動,相比競爭對手 SoulCycle 健身工作室 30 多美元一節的單車課,長期來看 Peloton 似乎更劃算。

單車佔地面積小、核心穩定,運動門檻低,靜音,搭配由淺入深的課程,對運動小白和資深用戶都很友好。另外,設備采集的海量用戶運動數據,長遠來看,具有很大的價值潛力。

基於此,Peloton 公司在短短 5 年間迅速成長為獨角獸,用戶量達百萬級,去年 8 月完成 5.5 億美元 F 輪融資後,估值達 40 億美元,公司的訂閱、設備和零售銷售額已累計達到 7 億美元。前不久 Peloton 已提交IPO申請,行業內人士預計可能在下半年上市。

繞不開的 Peloton,都有誰在對標

L Catterton 的國際聯合CEO Scott Dahnke曾公開表示,健身領域在持續向個性化、內容驅動以及家庭場景的方向轉變。事實上,除了Peloton,還有好幾個家用健身領域的公司在這方面做出了不凡的嘗試。

比如成立於 2015 年的 Tonol,從家用的器械類訓練切入家用市場,像掛壁電視一樣掛在牆上,螢幕可以提供健身內容和用戶互動,花近 3000 美元買下設備後,再採用 49美元/月訂閱的方式獲取健身內容,今年 4 月剛剛完成 C 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9000萬美元。

Mirror 也是相似的邏輯,一塊類似穿衣鏡的設備掛在牆上,可以把家裡變成一間小的運動工作室,售價 1495 美元,內容側重瑜伽、普拉提和其他力量訓練。

Peloton 的成功讓很多人看到家庭場景的巨大市場潛力,參考內容+硬體+訂閱的思路,在這個健身的細分領域,國內也出現不少玩家。

1. 從硬體設備入手的玩家最多,包括咕咚、Keep、Myshape、赤兔、莫比、小喬等。

我們曾詳細報導過,咕咚從跑步這一環切入,開始做智能設備和在線開放平台,包括跑鞋、手環、耳機等,去年9月的發布會,咕咚發布了視頻+數據直播服務 CODOON LIVE,配合手環和耳機,可以支持咕咚的在線互動課程,包括私教、團操、馬拉松訓練營等。據官方披露的數據,咕咚的用戶數量在2018 年 7 月就已超過 1.5 億,月活躍用戶在 2000 萬以上,運動數據總量達 50 億條,連接的運動設備已超過 200 萬個。

Keep 是從健身內容起家,截止目前 Keep 已有超過 1.8 億注冊用戶,MAU 超 3500 萬,業務觸角伸向各個領域:線上內容和社區、線下健身工作室 Keepland、電商、智能硬體、以及 to B的健身內容服務。去年上線的跑步機和今年上線的走步機,也有對標 Peloton 的意思,為內容找到合適的載體。

小喬從硬體跑步機起步

,2018年家用跑步機銷售額超過 35萬台。今年4月的發布會上,公司的產品從跑步機延展到單車、橢圓機等更多家庭運動場景。

此外,赤兔也從中高端的跑步機入手,用可折疊解決佔地面積問題,連接硬體與一款手機App,提供互動的內容和遊戲化的課程。

而莫比的思路是劃船機,用不同於傳統跑步機的硬體設備,打開年輕消費者的市場。

2.也有玩家選擇從AI技術出發,用圖像識別方案來解決問題,我們曾經報導過MyShape、Fitmate,以及CoachAI

myShape

的定位類似於 AI 智能健身私教,其產品是一款基於機器視覺的智能健身私教,包含了自研的3D動捕技術、姿態識別糾錯算法、運動力學的專業知識以及一套強互動性的健身內容。通過一個硬體設備連接家用的電視或者投影儀,就可以參與錄播課,同時設備會捕捉用戶的運動姿態,跟著視頻流分析並語音提醒用戶。

Fitmate 和 CoachAI 就比較像,均採用圖像識別技術來檢測運動效果,前者以挑戰模式出現,希望降低用戶運動的門檻;而後者作為工具型產品切入,作為私教的輔助工具,以社群的方式傳播和使用,用戶在家也能完成訓練。

3. 最後一類玩家的優勢在於內容,我們報導過的有每日瑜伽、Wake、SPAX 和 VIPFIT

每日瑜伽

和 Wake 都是從瑜伽類目切入,以錄播課的方式讓用戶在家也能參與瑜伽運動。

和Peloton 硬體+內容+訂閱服務的模式不同,SPAX提出聯合上遊廠商為國內各類健身設備生產廠家提供技術選型、硬體設計、在線服務和售後服務的一套 S-Powered 解決方案,側重點在系統和直播課內容。

VIPFIT

將1對1私教課搬到了線上,商業模式類似VIPKID,通過部分全職教練和兼職教練,為用戶提供在線真人私教課,打破私教健身的區域性和時效性問題,願景是讓家成為最好的健身房。

為什麽說 Peloton 不能盲目對標

Peloton 模式在美國行得通,除了硬體+訂閱的模式,還有非常多的外部原因。

首先不得不承認的是,美國是一個高度成熟的健身市場:根據statista.com的數據,2018年美國的健身滲透率在27.81%,而我國的這個數據平均是不到1%。Peloton 五年內迅速成長為獨角獸,離不開成熟健身市場中,健身用戶的高付費意願,售價幾千美金的跑步機和單車,放在中國的健身環境下是不敢想象的。

其次,Peleton 能長成獨角獸,除了滲透率,還離不開美國的人均住房面積、擁有的人均休閑娛樂時間,歐美的人均休閑時間長達 5.5 小時,而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工作時長嚴重壓縮了休閑娛樂的時間,人均只有 2.2 小時,而人們在通勤上面的平均時間就達到了 45min,而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蝸居”的生活狀態,也很難提供家用健身的落地可能

而在成熟的健身市場,用戶鍛煉不分家用還是商用,運動的類型、場所是交叉重疊的,是互補的。Peloton 的用戶,除了在家騎車,也會去戶外爬山,也會去上團操課,家庭場景作為運動健身的補充場景。

還有,Peloton 因為硬體價格貴,被稱為健身界的“蘋果”,品牌和價格帶來的“社交貨幣”屬性也是我們不能忽略的。用戶在購買的時候,一定程度也存在產品和個人身份的連接,比如“中產家裡該擁有Peloton”這樣的想法,多多少少會成為美國精英群體的“政治正確”。

最後不能忽略的一點是,在Peloton 出現之前,健身房動感單車 SoulCycle 已經做的風生水起,早在2015年就計劃上市,雖然最終的結果是撤回IPO申請,暫停了上市進程,但不可否認的是,SoulCycle 直接或者間接地培養了用戶對單車和健身的熱愛,也為 Peloton 在直播課的內容設計和研發,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我們認為,相比美國,中國健身行業整體處於初期階段,“大而不強”,反映在C端市場,無論是健身設備還是內容,用戶的付費意願都很弱。如果直接照搬 Peloton 模式,很難走得通。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

用教育模式來看,健身的下一個機會點是什麽?

Peloton 的異軍突起,優勢在於兩點:1.線上課程內容豐富且優質;2.設備的使用體驗一流。

更便捷的使用體驗,加上好的直播課內容,很多人稱其是健身界的“Netflix”,也很強地印證了好內容的巨大潛力。流媒體訂閱也很容易讓我們想到教育的線上課程,如果用內容作為突破點,我們完全換個角度,用教育的邏輯來看健身。

健身和教育之間相似之處非常多。比如,健身和教育一樣,都是反人性的;無論是運動還是教育,都以結果為導向,去運動的人希望自己瘦、有線條、有肌肉;教育用戶希望自己成績好、考到證、流利說外語等;最重要的是,健身和教育都是非常依賴人的生意,優質的教練和優秀的老師一樣,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用戶體驗,私教如此,團操課更甚。

此外我們發現,兩個行業衡量教育和健身課程好壞的標準也很像,續課率、銷課率,轉介紹率等等。

兩者的差別在於,教育是更剛需的行業,因此消費者的付費意願隨課程內容的波動幅度較小。而對健身來說,無論是瘦還是美的需求都並非強剛需,更像是自我提升,結果給到的反饋更多的心理層面的,比如更自信了,導致付費意願和健身內容、服務質量強相關,更考驗“人”。

如果看教育公司的發展節點,我們會發現,起初大家都用錄播課,後來有了線上直播課,從線上一對一私教,到直播課,小班課,都離不開移動互聯網的快速迭代,和硬體設備的升級。而以上我們提到的家用健身場景的玩家們,是不是也有機會在線上直播內容做突破?

這裡的可能性在於,1. 互聯網加持下的線上平台,有機會突破線下店的人數天花板,實現指數級的營收;2. 直播課的價格相比線下門市,會更便宜,門檻更低; 3. 線上直播課有機會打破對老師的依賴,因為好的老師有機會面對成千上萬的用戶,我們知道 Peloton 百萬級用戶也不過 20 名老師;4. 而技術上的網絡延遲問題,5G也讓我們看到更多解決的可能性。

中國 Peloton 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對於中國的健身行業來說,雖然未來想象的空間很大,但當下仍需要持之以恆做市場教育,慢慢培養用戶的付費意願,這一點,無論是線上的App,還是線下的團操課健身倉,都在共同努力,培養用戶的付費習慣;同時,優質健身內容的出現,也是用戶付費的核心原因。

在技術層面,線上直播課存在網絡延遲問題、手機和Pad等硬體可能會因為處理速度不夠而出現發熱,圖像識別需要2米的距離,因此螢幕小看不清楚會影響到用戶體驗。這些問題,可穿戴設備的進步、包括即將推廣的5G網絡技術,都提供了解決方案。

最後,健身走向線上,必然會面臨高昂的獲客成本,這種情況下,對已有的玩家是很好的機會,線下店開了近百家的超級猩猩,無論是內容還是品牌,都積累了不錯的口碑,加入線上直播課的模式,或許會更有優勢。Keep 也擁有1.8億注冊用戶,目前仍然以錄播課為主,當技術條件滿足,那麽直播課的形態有沒有可能成為keep的新增長點,這些都是充滿想象空間的。

對於下一個獨角獸,好的內容、聚攏優質的教練、有互動性良好、活躍度高的社區,會在技術的加持下迎來新的機會。新的獨角獸可能難度還比較大,反推需要過千萬的DAU和付費用戶,從目前的市場來看短期很難實現,但5億美金估值的公司,未來可期。

最後插播一條論壇信息:

「淘金時代」的遠去,創新者才迎來了他們的最好時代。風口中跌落的人,要在有可能是全球最大的健身市場中,重新定位健身,重新理解用戶。

36氪Pro 聯合GymSquare,舉辦「未來圖景·健身科技與內容創新」論壇。聚集創新力量,從科技、內容、資本多維度,聚焦在大浪淘沙的變革時代下,尋找真正構建未來健身圖景的中堅力量。

——————————————————

我是36氪作者徐子,關注消費、內容電商、健身,優質項目尋求報導(不收費)請加微信 xym_vine,請備注來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