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朝奇人張岱在《夜航船》中誇禊泉水好,知府大人道:沒收

張岱,人稱“石公”,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奇人,是明清之際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浙東四大史家”之一。當年,張岱發現一處叫禊泉的泉水極好,並將其寫入自己的一部小型百科全書——《夜航船》中。可沒想到的是,張先生極力推崇的禊泉,到最後並沒有造福茶友,卻被知府大人收歸己有。這禊泉到底有什麽特別之處,又為何被沒收了呢,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交待禊泉的特別之前,要先說說張岱。目的就是為了回答,什麽樣的人才能發現“神奇”的禊泉的問題。

縱觀張岱的一生,他絕對是個紈絝子弟,什麽吃喝玩樂,什麽聲色犬馬,但凡有的玩樂項目,他樣樣精通。真這麽“神”嗎?真的,而且是有其歷史根源的。首先,張岱自身遺傳的DNA絕對好,六歲時就有了“神童”的美譽。38歲以前,張岱因為祖上四代為官,因此從小就錦衣玉食。而且,又有個先天性疾病——“痰疾”,家裡人更是嬌寵得不得了。所以張岱就有機會,有資格,有本錢一直不乾“正事兒”;38歲以後,神童張岱卻考試不第,既然無緣於朝堂,就只能放浪形骸於山水之間了。所以,張岱的一生,幾乎都處於一個自由,甚至散漫的狀態。只是,一生的智慧和豐富的閱歷,讓張岱的吃喝玩樂十二分地有檔次。

有檔次的張岱,才能發現有檔次的禊泉。禊泉水怎樣好呢?張岱是這樣描述的:“取水入口,第橋舌舐齶,過頰即空,若無水可咽者,是為禊泉。”小編拙劣地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喝一口水,然後用舌頭成橋狀,抵到上鄂,泉水輕若無物,入口即逝。

我們都知道,千百年來,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因此,越是高檔次的飲茶,對水的要求就越高。“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亦十分矣;十分之茶遇八分水亦八分耶。”泡茶用的水,對泡茶的好壞有著直接的關係。張岱發現了禊泉,自然興奮得不得了。可老人家倒是心大,不但不知道保守秘密,還白紙黑字,明目張膽地把禊泉寫進了自己的暢銷著作《夜航船》裡,甚至把需要放置三日,去掉水的石腥氣的方法,連同禊泉的地址寫得一清二楚。

很快,禊泉就迎來了它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人們奔走相告,爭先恐後地來到禊泉,取水自飲,取水燒茶開茶館,甚至將泉水包裝起來,當珍貴的土特產送禮。遺憾的是,當時如此有名氣的禊泉,卻根本就沒有個管理部門。於是,有意無意的破壞接二連三,甚至引起的取水人之間的爭鬥,面對流血事件越來越多,最終,禊泉事件驚動了官府。

一位姓董的知府,看出了事情的嚴重性。一方面,他也被神奇的禊泉所泡出的茶味所深深折服,一方面,他也被每天與禊泉有關的官司攪擾得不可開交。董知府一跺腳,既然如此,乾脆從根兒上把這事情解決了。派兵把禊泉圍住,並下令,禊泉正式收歸國家,私人不得取水。

據說,後來禊泉還是遭到了破壞,已至於完全消失。但我們也沒有理由筆账記到張岱和他的《夜航船》上。反過來,我們更應該對張岱編著的百科全書《夜航船》感到由衷的佩服。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張洪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