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戰國後期,這兩個國家再次崛起,成為秦國的勁敵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顯著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消滅智氏,以三家分晉的結果為標誌,從而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就戰國七雄來說,指的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魏國、韓國、趙國這七個國家。在戰國七雄中,魏國在初期稱霸中原,特別是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這三位君主在位時,魏國在綜合實力上領先於其他諸侯國。在魏國衰落後,胡服騎射後的趙國也成為中原地區的強國,甚至可以和秦國相抗衡。雖然在伊闕之戰、華陽之戰、長平之戰後,魏國和趙國逐漸衰落。不過,在戰國後期,這兩個國家再次崛起,成為秦國的勁敵。

首先,在長平之戰,白起坑殺了45萬左右的趙國士卒,這導致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一統天下的進程,長平之戰是戰國歷史的最後轉折,至此秦朝的建立是時間問題。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在長平之戰之前,白起率領的秦軍在伊闕之戰、華陽之戰等戰役中重創魏趙韓三國的大軍,也即長平之戰時,魏國已經衰落了。在長平之戰後,秦國大軍圍攻了趙國都城邯鄲,這也就是著名的邯鄲之戰。但是,讓秦國沒有想到的是,在邯鄲之戰後,趙國和魏國再次崛起,成為自己的勁敵。

一方面,就魏國來說,在邯鄲之戰中,魏國公子信陵君竊符救趙,率領魏國、楚國的大軍擊退了秦軍。在邯鄲之戰後,魏安釐王任命魏無忌為上將軍,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因為邯鄲之戰帶來的重創,秦國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進攻山東六國,這為魏國的崛起提供了有利地時機。在魏安釐王在位時,魏國“攻燕救趙,取地河東;攻盡陶、魏之地;加兵於齊,私平陸之都;攻韓拔管,勝於淇下;睢陽之事,荊軍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荊軍破”。也即此時的魏國,反而擴大了自己的疆域。

對於魏安釐王在位時的魏國,可謂“兵四布於天下,威行於冠帶之國”。另一方面,除了魏國再次崛起,本來已經衰落的趙國,也在戰國後期一度中興。在邯鄲之戰後,廉頗率軍打退了燕國的進攻。在廉頗之後,趙悼襄王三年,燕軍進攻趙國,龐煖率軍抵擋,於常山東垣戰燕軍。此戰,燕軍再次被擊敗。在擊敗燕國後,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又打退了秦國的進攻,並攻取了齊國的部分疆域。由此,魏國有信陵君魏無忌,趙國也有李牧這員大將。對於李牧來說,在戰國後期推動了趙國軍事實力的恢復。也即後人所說的李牧若在,趙國不亡。

最後,總的來說,在戰國後期,魏國和趙國的再次崛起和中興,也和秦國君主的更替存在直接的關係。在秦昭襄王去世後,秦國因為君主的頻繁更替,再加上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帶來的損耗,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蠶食中原地區的速度,這促使趙國和魏國的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但是,在秦王嬴政即位後並掌握大權後,秦國開始揮師消滅六國。最後魏國於公元前225年被秦國將軍王賁以水淹之計攻破大梁,魏王假降,魏亡。在消滅魏國後,秦國大軍又進攻趙國,通過反間計讓趙國君主冤殺李牧後,秦國大軍得以攻破趙國都城邯鄲,並於公元前222年徹底消滅趙國。對此,你怎麽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文/情懷歷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