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自五國伐齊又田單復國後,齊國五六十年為何毫無作為?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三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也即在“五國伐齊”中,齊國遭到了燕國、秦國、韓國、趙國、魏國的重創。燕軍引兵東圍即墨,城中推舉田單為將。雙方相持達五年。公元前279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繼位,田單使用反間計,並且以“火牛陣”大敗燕軍,收復失地。由此,雖然樂毅在五國伐齊中連下齊國70余座城池,但是,田單還是成功幫助齊國復國。自公元前279年復國,到了公元前221年滅亡,齊國又又堅持了58年,卻一直沒有半點作為,這是為什麽呢?

首先,在五國伐齊和田單復國之前,齊國在戰國七雄中不僅實力強大,而且存在感非常強。比如在桂陵之戰、馬陵之戰中,齊國兩次擊敗魏國,奪取了中原霸主的寶座。在垂沙之戰中,齊國聯合韓國、魏國重創楚國,又一度和秦國並稱為“東西二帝”。不過,在五國伐齊和田單復國後,齊國卻一下子沒有了聲音,也即在戰國七雄中,後期的齊國還沒有燕國、韓國等諸侯國有作為,這是為什麽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在田單復國後,齊襄王這位君主能力有限,導致齊國毫無作為。

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279年,田單復國後,到莒城迎接齊襄王回到齊國都城臨淄(今山東淄博)。齊國之前失去的領土全部收復。齊襄王於是封田單為安平君。不過,在此之後,齊襄王在位時的齊國,卻屢遭戰國七雄的進攻。公元前274年,趙國將領燕周率軍攻打齊國,奪取齊國的昌城、高堂二地。公元前271年,趙國大臣藺相如率軍攻打齊國,攻至齊國的平邑後撤軍。一年後,秦國攻打齊國的剛邑和壽邑二城。面對趙國、秦國等諸侯國的進攻,齊襄王始終沒有組織有力地還擊,這無疑是齊襄王能力有限的重要體現。

另一方面,齊襄王還猜忌為齊國立下赫赫戰功田單,導致田單前往趙國出將入相,封號都平君,死後葬於安平城內。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田單一直在齊國的話,無疑能夠幫助齊國參與到戰國七雄的較量中,但是,在田單離開後,齊國幾乎沒有什麽良將賢臣了。因此,在長平之戰、邯鄲之戰等戰役中,齊國可謂毫無作為,也即齊國沒有抓住這些機遇,以此壯大自身的實力。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265年(齊襄王十九年),齊襄王這位比較平庸的君主去世,其子田建繼位,史稱齊王建。

最後,齊王建在位期間,由於秦國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籠絡齊國,優先進攻韓國、魏國、趙國等國,齊國才得以安享太平。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唇亡齒寒,在趙國、韓國、魏國、楚國相繼滅亡後,齊國又怎能獨善其身呢?進一步來說,齊王建在位期間,齊國選擇了隔岸觀火的態度,也即任由秦國消滅山東六國中的其他諸侯國。在此基礎上,在田單復國後的58年時間中,齊國要麽被進攻,要麽明哲保身,也即始終沒有主動出擊,參與到戰國七雄中的較量中,自然也就沒有什麽存在感了。當然,齊國之所以這麽選擇,也可能是五國伐齊所帶來的影響實在太深遠了,導致齊國對戰國七雄中的其他諸侯國都沒有信任感,所以不願意參與其中。

文/情懷歷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