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公募養老FOF巨大外部挑戰逼近:銀行、險資搶灘在即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洪小棠養老金第三支柱的藍海市場,恐怕不再是公募機構的“獨食”。

據新華社6月11日援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消息稱,為貫徹落實全面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牽頭,正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政策文件,目前進展順利。

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擬考慮采取账戶製,並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服務平台,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基金等金融產品都可以成為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產品,通過市場長期投資運營,實現個人養老金的保值增值。

這意味著,除公募基金外,包括銀行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在內的金融產品都將成為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重要投資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銀行理財正在以子公司的形式加速成立。日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工銀理財、建銀理財已經正式開門營業,此外農行、中行、交行、郵儲四家國有大行的的理財自用四已全部獲準籌建,其中交行已獲準開業;而在股份製銀行方面,光大、招商兩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也已獲準籌建。

正在噴湧而出的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公募化運作,將在產品模式、業務特點、投資範圍上與公募機構展開正面較量,而其依賴於母行如毛細血管般分布的網點所帶來的渠道優勢,也讓公募行業所忌憚。

“首先理財子公司具有較強的渠道優勢,網點、客戶經理都能夠成為其養老金第三支柱業務的推廣渠道。”北京一家公募機構產品部人士坦言,“理財子公司本來就在運作方式上不斷的趨近於公募,而且還在非標投資等領域具有投資範圍上的優勢,所對標的底層固收資產的更加豐富,這也有利於理財子公司產品收益的穩健性,顯然也符合養老金管理的‘穩健’需求。”

在另一位業內人士看來,公募機構可能擁有的優勢也僅有先發優勢。

“公募最先在養老金方面進行布局,而且之前也是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管理人,對養老金管理可能更加成熟。”上海一位公募人士指出,“同時公募行業還推出了養老目標基金及相關產品指引,規定養老目標基金主要體現為FOF形式,而該類產品已經被不少公募機構所試點。”

經濟觀察網記者統計Wind數據發現,截至6月11日共有78隻FOF處於運行狀態,其中33隻屬於養老FOF,由29隻養老目標日期產品和4隻養老目標風險產品所構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