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華社發文四評樓市,透露了什麽重要信號?

7月26-7月31日間,新華社罕見頻繁喊話房地產市場。從“嚴格把‘房住不炒’落到實處”到“做好地價房價聯動調控的大文章”,“國社”連發多條述評,一方面總結當前樓市調控成果,同時又為下半年指明方向。小編這就為您劃重點,看新華社究竟說了啥?

述評一:嚴格把“房住不炒”落到實處

2018年行至過半,從統計數據看,上半年我國房地產市場表現總體穩定,但也出現局部投資投機抬頭的苗頭。眼下,樓市調控正處於向長效機制完善落地的過渡關鍵期。當此之際,各地應嚴格把“房住不炒”落到實處,為“接棒”房地產長效機制創造良好市場環境。

1

房地產市場表現總體穩定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總體穩定,三線城市上漲勢頭得到抑製。其中,北京二手房同比價格從去年10月份起到今年6月份出現了連續9個月負增長,環比也保持了連續9個月的負增長。

“一線樓市調控效果顯現,限價、限購、限貸等調控措施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說,同時,一線城市不斷從供給側探索新路子,使市場預期更加理性,出現了積極變化,為其他地區樓市調控提供了經驗和新思路。

2

局部投資投機抬頭

據記者近期多地調研,有些地方用一線城市或某些地域更高房價進行比對,認為本地房價屬於價值窪地,比價心理助長調控“松口氣、歇歇腳”“讓房價再飛一會兒”的心態;有些地方頒布“人才政策”,由於門檻過低,客觀上存在繞開限購政策的漏洞;還有些地方頒布購房搖號政策本意體現公平,但一二手房房價倒掛的現實刺激潛在需求提前透支。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土地購置面積1108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2%;土地成交價款5265億元,同比增長20.3%。記者調研發現,一些地方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與房地產業高度關聯,經濟增長、財政增長過度依賴房地產。

(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增速)

3

堅持房地產調控不動搖

據記者初步梳理,上半年各地頒布樓市調控政策累計200次左右,實施限售的城市約50個。調控地域不斷拓展,一城一策,差別調控,查缺補漏,過熱必究,強力度的密集調控彰顯“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

同時,圍繞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和房地產長效機制,許多試點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之中。北京、上海開展共有產權住房試點,目前兩市都已頒布管理辦法;廣州、深圳等12個人口淨流入大中城市正在開展住房租賃試點;在13個城市啟動集體土地上建設住房租賃試點。

房住不炒,攻堅克難。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才能有效遏製投機炒房,阻斷樓市過熱苗頭。

對投機和擾亂市場秩序行為,監管層應保持持續高壓。住建部等七部委今年下半年將在包括北上廣在內的30個城市裡集中整治樓市亂象,打擊房地產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這有助於防範市場風險,從各個環節落實“房住不炒”目標。

地方政府應堅定不移承擔調控主體責任,從供需兩端精準發力,嚴格把“房住不炒”落到實處。一方面抓住供需矛盾,拓寬調控思路,調整土地和住房供應結構,堅決遏製投機炒作。增強調控的可預見性,而不僅僅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按下葫蘆浮起瓢;另一方面從根本上調整經濟發展思路,放棄對土地財政的“飲鴆止渴”。

房住不炒,軍令如山。對於熱點城市、潛在熱點城市、特點周邊城市需要重點監管,而對於工作不力、市場波動較大、未能實現調控目標的地方,則應予以堅決約談問責。

立足當下,著眼長遠。嚴格把“房住不炒”落到實處,在加強和完善巨集觀調控的同時,加快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建立,加快推進房地產稅相關政策舉措,推進財稅、土地、金融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是經濟實現轉型更新和百姓實現住有所居的關鍵之舉。

述評二:精準出擊鞏固調控成果

1

經濟依賴房地產嚴重

今年以來,樓市調控“一城一策”精準發力,全國樓市總體平穩運行,調控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一些開發商炒買炒賣、哄抬價格、誘導購房者規避政策,擾亂市場秩序,影響市場穩定,對部分城市房價上漲推波助瀾。改善和創新樓市調控手段,精準出擊,是鞏固樓市調控成果的當務之急。

透過現象看本質,可以看出一個重要因素,在於部分地方政府對落實“房住不炒”要求認識仍不到位,個別城市發展理念陳舊,對於市場炒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希望炒高房價拉高地價,由此增加賣地收入推動發展。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源在於一些地方沒有深刻領會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科學內涵,仍希望依賴房地產業掙快錢,解決結構性矛盾乏力,經濟增長動能轉換進展緩慢。

2

壯士斷腕“去房地產化”

住建部等七部門今年下半年在北京、上海等30個城市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投機炒房”“房地產黑中介”“違法違規房地產開發企業”“虛假房地產廣告”等多個方面。當前,熱點城市需要正視自身市場存在的問題,積極主動借鑒其他城市探索出的有效做法,織牢織密防炒房的政策之網。

實現轉型發展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熱點城市房地產調控要不折不扣地執行中央部署,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從長遠看,還需加強部門間常態化的協作機制,完善房地產交易和租房市場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促進市場良性發展的長效機制,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房地產市場。

(住建部等七部門:對北京等30城開展治理樓市亂象行動)

述評三:莫讓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成新的風險聚集地

1

三四城市樓市、土地市場雙升溫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6月,在70個大中城市裡,35個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分別同比上漲6.0%和4.3%,漲幅均與上月相同。丹東、遵義、南充、貴陽、大理等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出現9%以上同比增幅。

(6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

同時,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量價齊升。機構數據顯示,受監測的300個城市中,三四線城市上半年土地出讓金增幅較大,成交樓面均價、土地平均溢價率等數據的增長率明顯高於一二線城市。

專家分析指出,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除了周期因素,也受到貨幣、金融、土地、人口等因素的作用。

具體來看,2016年以來,一些地方在房地產市場發生變化、商品住房庫存已經不多的情況下,沒有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完善政策,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仍然偏高;受一二線城市調控政策的擠出效應影響,需求管控比較松的三四線城市,房價攀升;一些三四線城市成為就近城鎮化的主要承載地,需求增加但沒有及時增加住房供應。

品牌房企布局下沉至三四線城市,同樣是推動三四線樓市上行的因素。同策谘詢的數據顯示,十強房企在三四線城市的銷售額集中度,在2015年至2017年期間由13%提升至25%。

2

政府調控應加強預期引導、警示風險

對於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政府調控應加強預期引導、警示風險。專家表示,部分三四線城市人口增速整體低於全國平均增速,整體來看人口仍在流出,其房價上漲從根本上缺乏支撐。

記者調研發現,三四線城市分化正在加劇。一些邊遠地區、人口外流壓力較大的三四線城市仍有部分庫存;一些環京、環滬等熱點三四線城市在嚴厲調控下,樓市趨穩;一些三四線城市,多方因素推動樓市升溫,但住房有效供給不足,仍然面臨上漲壓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當前多數三四線城市住宅可售面積回歸合理區間,但在地方政府高漲的土地出讓熱情和房企拿地力度不減的情況下,一些三四線城市的住房新開工面積和施工面積攀升,這些城市很可能出現新的風險積聚。

防止三四線城市成為風險聚集地,地方政府應堅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實調控主體責任,切實改善住房供求關係,確保市場穩定,兼顧棚改、調控、去庫存多重目標。

述評四:做好地價房價聯動調控的大文章

1

土地成交樓面價呈下降趨勢

根據財政部數據,今年上半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達26941億元,同比增長43%。機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儘管各大熱點城市土地成交金額依然處於高位,但土地市場成交價格的整體溢價率明顯回落,低於2015年至2017年間平均30%的溢價率,許多熱點城市土地溢價率保持在10%左右。土地成交樓面價呈現下降趨勢,其中深圳、南京、成都、太原下降幅度尤為明顯。

上半年,全國熱點地區的土地市場整體有所降溫,這與持續至今的房地產調控關係密切,更與土地市場控地價的直接措施有關,地價房價聯動已成為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主要策略之一。

2

地價房價聯動調控取得成效

早在2016年9月30日,北京率先提出了“限房價、控地價”的土地出讓方式:先限房價再競地價、然後競自持比例、最後競建設方案。這一“房地雙控”的調控思路沿用至今,使得曾經一度高燒不退、高價地頻現的北京土地市場總體比較平靜。

根據官方公示的數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北京共出讓土地31宗,成交面積392.62萬平方米,環比下降54.9%,同比下降29.6%;成交總金額751億元,環比下降58%,同比下降25.3%。

2017年4月,住建部和原國土資源部共同發布的《關於加強近期住房及用地供應管理和調控有關工作的通知》,成為土地市場調控的“指揮棒”。這份檔案明確,各地要根據商品住房庫存消化周期,適時調整住宅用地供應規模、結構和時序。堅決防止出現區域性總價、土地或樓面單價新高等情況,嚴防高價地擾亂市場預期。

通過地價房價聯動調控,以北京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土地市場一改往日“喧囂”,今年以來土地出讓金與樓面均價都呈下降態勢。同時,南京、福州等二線城市也通過“限地價、控房價、競配建”等措施穩定市場。

3

警惕“地王”現象

市場機構的數據顯示,與一線城市相比,二線城市呈現量升價穩態勢。上半年監測的300個城市中,二線城市土地成交面積和土地出讓金分別同比增加31%和33%,而土地成交價則同比持平。

但高價地現象依然在一些熱點城市中存在。今年4月,成都的遠郊區成為一些知名房企爭搶的焦點,不僅地塊頻頻拍出高價,更誕生了溢價率超過100%的成交地塊。今年5月,地處杭州武林商圈一宗地塊拍出107億元的天價,樓面價溢價率同樣超過了100%。

(杭州武林商圈百井坊地塊,成交價107.3億元)

在不少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熱度不減。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上半年監測的300個城市中,三四線城市土地出讓金達到7538億元,同比增長43%,成交樓面均價、土地平均溢價率等各項數據增長率明顯高於一二線城市。

回想2016年多地上演的“地王盛宴”,土地市場持續高燒成為當年房價上漲的風向標。作為住宅市場的前端,土地市場更應抑製炒作,才能進一步落實“房住不炒”的定位。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持續高溫,個別熱點城市高價地頻現,是當前嚴厲的房地產調控中的不和諧音,也是風險隱患,應該深入調查,加以整頓。

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應保持土地供應節奏的科學平穩有序。有些地區曾一度出現為避免高價地而減少供地的情形,導致供需矛盾越積越深,地價高漲風險也越來越大。相關地方政府應著眼未來,從合理控制地價、保障土地供應上繼續著力,根據商品住房庫存消化周期,適時調整住宅用地供應規模和節奏,做好地價房價聯動調控的大文章。

建立保證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土地是一個關鍵突破口。現行土地批租制度下,大多數用地供應幾乎全部採用招拍掛方式。原國土資源部今年初表示,我國將逐步改變政府作為居住用地唯一供應者的情況。我國土地供應模式改革邁出重要一步,地價控制將從制度上得到保障。

編輯:若曦

來源:中國房地產金融綜合整理

(部分來源: 新華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