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當網沒賣出去!買家海航科技有難言之隱?

  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22日電 (吳亦涵)9月21日,海航科技召開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投資者說明會。在回答投資者終止重組是否因公司資金緊張的問題時,海航科技稱,公司終止收購當當網,原因是目前資本市場等外部環境較預案披露時已發生較大變化,且公司未就合約的履行情況等事項與交易對方達成一致意見,繼續推進本次重組面臨較大的不確定因素。

  此外,海航科技還就近期市場上關於公司尋求出售英邁國際的傳聞回應稱,公司與英邁國際協同效果漸顯,2018年上半年英邁國際淨利潤增長38%,為海航科技提供了穩定的營業收入與業績支撐,並且其技術實力也是海航科技轉型的重要依托。

  回應終止收購當當:未就合約履行情況等事項達成一致

  9月19日晚間,海航科技發表公告稱,因目前資本市場等外部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未就合約履行情況等事項與交易對方達成一致意見,決定終止收購當當網。

  不過,儘管海航在公告中表示,停止收購的原因是資本市場外部環境的變化。但是在不少市場人士以及交易對方的當當網看來,此次收購終止,顯示出海航科技面臨資金流動性問題。

  當當網在9月19日的聲明中稱,“海航是令人尊重的集團,25年來馳騁藍天、開疆拓土,但其發展過程中目前存在流動性困擾....。。並購的終止,對當當顧客、當當供應商、當當員工沒有影響。” 事實上,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梳理海航科技的半年報發現,目前,海航科技確實面臨著一定的流動性壓力。

  半年報顯示,海航科技的流動資產只有825.65億元,而其流動負債卻達到了827.34億元,公司的流動負債已經超過了流動資產。此外,公司於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也已高達257.30億元。而從貨幣資金來看,海航科技账面上只剩下67.50億元,其中還有32.63億元因各種原因受限無法動用,账上全部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為34.87億元。

  而根據此前的收購預案,海航擬作價75億元收購當當網,其中,公司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 40.6億元,以現金方式支付34.4億元。也就是說,目前海航科技账上所能動用的現金,僅勉強能夠支付對當當網的收購。

  因此,在今日(9月21日)的投資交流會上,不少投資者均對海航的資金問題表示了關注。有投資者向海航科技提問:外界傳言,終止重組是因為公司資金緊張,請問是否屬實?

  耐人尋味的是,海航科技並沒有對公司是否資金緊張進行正面回答,只是表示,“從已發布的交易預案中可以看到,公司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當當網股份的同時,還擬向包括天津保稅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內的 10 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0.6億元,因此並不涉及公司現有資金。”

  海航科技回應終止重組的原因,圖片截自:上證E互動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收購預案中,海航科技表示,如實際募集資金金額少於擬投入募集資金總額,不足部分由公司以自有資金或其他融資方式解決。本次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不以募集配套資金的成功實施為前提,但募集配套資金事項未經中國證監會核準及募集資金不足,可能影響本次重組現金對價的及時支付。

  回應出售英邁科技傳聞: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資訊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航科技與當當簽訂收購協定之前,海航集團就已經出現了流動性的問題。今年1月18日,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集團存在流動性問題,並將原因歸結為“進行了大量的並購”。

  不過,從去年以來,海航集團已經停下了大筆並購的腳步,轉而大筆拋售資產。據長江商報的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海航拋售的資產接近600億元。海航集團高層今年5月份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更是直接表示,“海航集團將通過多種手段,對與主業相關性不大、盈利能力不強、不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資產進行優化處理,堅定不移去杠杆、降低資產負債率。”

  那麽,為什麽在大筆拋售資產的時候,海航科技卻還在今年4月發起了對當當網的收購呢?

  對此,海航科技在最初的收購預案中稱,本次交易前,公司於2016年12月成功並購全球 IT 分銷與供應鏈企業英邁國際,轉型科技行業,並圍繞英邁國際完善 IT 供應鏈生態圈,上市公司主營業務變更為 IT 產品分銷業務、倉儲與物流業務、互聯網金融業務、雲集市及雲計算業務。本次交易擬收購的標的公司為綜合性電商平台,在電商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客戶運營經驗、大數據和品牌。通過本次交易,可以更好地完善上市公司的業務板塊布局,實現聯動協同效應。

  也就是說,海航科技收購當當網,與其在收購英邁國際之後公司業務方向發生的轉變不無關係。

  2016年12月,海航集團旗下海航科技(當時名為天海投資)宣布完成對資訊技術(IT)巨頭英邁國際的收購,交易總額60億美元。這是交易在當時被市場稱為是“蛇吞象”的並購,收購之時,海航科技的淨利潤僅有英邁的1/6。為了完成收購,海航科技旗下的公司GCL還向金融機構借了一筆高達42.7億美元的巨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收購之後,由於種種原因,海航科技還出現了延遲支付借款的情況。並且由於延遲付款所構成的實質性違約。根據約定,截至2017年12月31日,銀團與某銀行分別有權利要求GCL“隨時償還全部借款本金合共42.7億美元”。

  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這是海航科技半年報中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高達257.30億元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海航集團頻頻出手資產,海航科技資金鏈承壓的背景下,5月份以來,海航集團將出手英邁國際的傳聞不絕於耳,而隨著海航科技終止並購當當網,這一傳聞在近期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

  耐人尋味的是,對於這一傳聞,海航科技在9月21日的投資者交流會上同樣沒有給出正面回答。

  海航科技回應出售英邁傳聞,圖片截自:上證E互動

  海航科技在回答中稱,經自查,截至目前,公司確認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資訊,公司與英邁國際協同效果漸顯,英邁國際的並購有利促進了上市公司的戰略轉型和發展。同時,自加入海航後,英邁國際自身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上半年,英邁國際淨利潤增長38%,為海航科技提供了穩定的營業收入與業績支撐,並且其技術實力也是海航科技轉型的重要依托。(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部門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