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真正讓你痛苦的,是放不下,看不穿……

佛陀在真理處等著我們

科學的定義是什麽?是真實的——它要能夠被證明,證明它是正確的。

現代科學的昌明逐漸讓我們明白: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的發現,或者說他所證明的宇宙真理是多麽不可思議。

佛陀有兩種智慧:“如所有智,盡所有智。”

如所有智對於物質從分子到原子再到電子,人類的認識一直在發展,不過這只是“如所有智”百分之一、萬分之一的展現。

盡所有智:即實踐這種發現的方法。佛陀有方法兌現出這種智慧,他能夠把萬事萬物的真理為自己所用,為人間帶來福祉和光明。

如:和事實的真相完全相合。

智:真實的境界。

我們的身心一般都是很感性的,沒有那麽嚴謹,這就不叫“如”。

人類的發現還有很大空間,未來還會不斷地發現物質界、精神界的新境界,而佛陀早已證明了精神界的境界。

片段、局部思維的過患

我們認為每天在生活中通過眼、耳、鼻、舌、身、意感知到的一切外在的現象,都是真實的。我們看不到滅只看到生——諸法因緣生,卻不知道怎麽生的。

雖然人類有生有死,可是我們往往認為生命是永恆的,既看不到生,也想不起來死。

為什麽人們對於生很歡喜,對於死很悲傷呢?因為“有”。人們看到生的時候,感覺自己“有”了一個東西。卻沒有看到,生只是因緣下的一種條件的聚合。換一個角度來說,我們的生,本身就建立在死的基礎上。

死就叫作“無”,生就叫作“有”。“有”是從“無”中來的,但是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半,我們的心已經被這個認識佔據了。

我們的心很強大,它隻取自己願意看到的,不會做整體性的思維,所以它不能夠概括出“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們只會說“諸法因緣生”——這很好理解。“諸法因緣滅”也許可以理解,但是我們沒有心力去面對,所以也省略了。

唯有智慧才能帶來幸福

生命就這樣被人為裁減,於是我們的認知產生了錯誤,就不能夠“如所有智,盡所有智”。這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短視,充滿了感性,最重要的是充滿了種種執著和貪欲。這與人的福報無關,與人的認知、智慧有關。

能夠給我們的人生帶來快樂、帶來幸福的,一定是智慧。也就是說,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我們擁有寶貴的精神生命,這是我們生活的內容,能夠讓我們的心得到滿足。

當精神生命被物質覆蓋,用感性去理解精神需求時,我們就已經被現象所迷惑了,不能夠對本質完整地了解。這代表什麽呢?如果只有當下一個片段的生命,我們的心必然會越來越狹隘,人生就產生了痛苦的條件,結果一定是痛苦的。

片段、局部思維的過患

佛陀成道後,住在真理的境界,看到了物質的緣起、精神生命的規律法則,所以說了《華嚴經》。佛陀得出一個總結:“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簡簡單單十個字,當中的信息量太大了。

這句話好像誰都理解:一切結果的產生都是在某種因緣的基礎上產生的,一切事物的結束,也都是在某種條件成熟下結束的。

可是,在有的事情上我們可以觀照得起來,在有的事情上卻觀照不起來。

局部思維的表現

我們和一個人關係很好,卻沒有注意到,好當中就有不好,沒有看到在因上是有相對性的,我們就覺得還要好、還要好……

我們覺得親人很寶貴,就一直要、一直要,以至於不願意面對自然法則和規律。我們的親人離開自己很多年了,內心還在痛苦,不願意接受事實。

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也是如此,因為知見不完整的原因,不願意承認“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不願意做深度的思考,要麽逃避,要麽對抗這兩種情緒,這兩種內在的心理狀況,實際上就叫作輪回。

我們每個人都是按照這種模式運行的。這兩種模式,一個叫“娑”,一個叫“婆”,所以我們的世界叫作“娑婆世界”——對抗和逃避。我們從來沒有關注過該如何去面對它、解決它。因為什麽?我們受生存的影響。

佛陀是我們生命的參照

佛陀出世如果沒有說法,我們就只能看到佛的莊嚴、佛的慈悲,看到人格的力量,而不知如何遵循佛陀的道路往前走,這樣我們後人就沒有福報了。

如果我們能夠明白佛,就好像我們見到一個人,和他不斷地來往,漸漸了解他的思想,那麽這個人的存在對於我們來說,就有一個生命的參照。

佛陀不請自說《華嚴經》,對整個人類現象做了剖析,對生命的可貴做了完整的陳述,他用自己的存在和莊嚴,證明了佛法的正確和偉大。所以佛和《華嚴經》的關係為:《華嚴經》是本質,是因;佛是人,是證明。

2014年、2016年如孝法師在西安白馬寺開講《華嚴經》,遂結集成《生命的藝術》叢書,共分兩冊:《用“華嚴”成就生命的莊嚴》《用“因門六義”成就花開見佛》。

本文節選自《生命的藝術1:用“華嚴”成就生命的莊嚴》。

編輯 | 法地

攝影 | 法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