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可惜!浙大博士跳江輕生,讀博意味著什麼壓力?

可惜!浙大博士跳江輕生,讀博意味著什麼壓力?

事件首先是從一條牽動人心的尋人消息開始的。侯某某,浙大化工博士,在10月10日21:43分發了最後一個朋友圈後欲投錢塘江尋短見,死前曾寫下最後一條朋友圈表示:不太適合這個世界。經家屬確認,14日上午10:15,在杭州錢江三橋和四橋之間的錢塘江上發現侯同學的罹難遺體。願逝者安息。

在此之前,博士生想不開而輕生自殺的事件屢見不鮮。2014年,中國科學院大學32歲的博士張某某服下了1克足以致命的毒素秋水仙素,結束了自己的生命;2017年西北工業大學航天學院一名博士生選擇跳樓自殺。當博士生自殺事件的頻發,讓我們不得不反思博士生們的生存現狀。

(侯某某最後一條朋友圈)

每次看到博士輕生的事件,相信大家第一反映大概都會覺得十分可惜。除了可惜,我們也許最想知道的是年紀輕輕都是博士了為何還這般想不開?記得小編上學時,老師曾給我們說活一段這樣的話,其中大概意思如下:

上學就讀到碩士就可以了,讀博可一定要慎重!因為學上的越久整個人的思想就被禁錮的越多,學越上越高也意味著知識越來越專,一個小問題就需要鑽研出很多東西,俗話說就是得越來越鑽牛角尖,只有這樣,才能在自己研究的領域有所突破。但是,一旦如此,思想久而久之也就比較禁錮了,看待這個世界也更加狹隘了,承受能力也會隨之下降。因此,許多高學歷人群都會因為越來越不適應這個世界而選擇輕生。



博士面臨的壓力其實不僅僅是搞研究,寫論文。一方面,他們面臨著經濟壓力和就業壓力。另一方面,還有科研壓力和社交情感壓力,這些都會成為導致他們輕生的原因。

當然,這些壓力跟整個時代的大環境是分不開的。物慾橫流的社會,科研已經不被很多人重視。還記得前幾年的那個事件麽——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關注度還不及黃曉明的一場婚禮?人人都功利的年代,科研人員傾盡一生所獲得的獎項獎金也許都不如明星的一次作秀掙得多。因此,專心讀書搞科研的人在當下面對的壓力可想而知。

諾貝爾獲獎者屠呦呦

生活本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博士生的生活其實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外表雖然看上去是讀博前途無量,其中的味道大概只有嘗過的人才知道。希望屢次發生的博士輕生事件能夠換來更多人去關注這一群體,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況和精神狀況。


願逝者安息。

來源於百家號:智勝達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