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什麼樣的孩子,總是無法滿足!

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網路

1

我覺得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滿足的人。

他們小小的心,可沒有大人那般貪婪。

所以詩人泰戈爾在《玩具》裡寫道:

「孩子,你真是快活呀,一早晨坐在泥土裡,耍著折下來的小樹枝兒。

我微笑地看你在那裡耍著那根折下來的小樹枝兒。

我正忙著算帳,一小時一小時在那裡加疊數字。」

當你真的陪過孩子。

肯定會有同樣的感受。

一兩歲的孩子,有時一根小小的樹枝,一隻小螞蟻,都能快樂很久。

可是,隨著孩子的慢慢成長。

很多父母說,孩子的慾望也變大了,甚至變得無法滿足。

到底是什麼,讓孩子變了模樣?

什麼樣的孩子,總是無法滿足。

2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總是滿足不了。

孩子最初的滿足感從哪裡獲取呢?

從母親那裡獲取。

當他啼哭的時候,是在呼喚母親的到來,投入媽媽的懷裡。

用嘴觸碰到母親的乳房,給嬰孩帶來最大的滿足感。

就像需要身體營養一樣,孩子需要心理營養:

父母給予的無條件的愛,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因為我不是為了滿足父母而活。

我不管怎麼活,你都能快樂而坦然地接納。

很多媽媽說,我非常愛我的孩子,甚至願意為孩子付出生命。

可是到了問題出現時,馬上就變得「有條件」了。

「你這麼不聽話,我不想要你了。」

「你還這個樣子,就馬上從我眼前消失,我不想看到你。」

「你如果能考試過級,要什麼就能給你什麼。」

看上去好有道理,滿滿的「愛」,但是都綁著條件。

可是對於2歲前的孩子,我們能做的就是滿足他們對愛的心理需求。

如果在這個階段對孩子苛求打罵多於愛撫,會造成孩子心理問題,集中的一個表現就是為什麼這麼多的孩子會有分離焦慮。

常常是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沒有處理好,因為要去上班跟孩子強製分開,或者躲起來偷偷溜掉。

要麼就是孩子需要一樣東西,你因為手頭忙,就不斷延遲,孩子一直沒有被滿足過。

比如孩子需要你給他遞一個杯子,你卻說要鍛煉他的獨立性,然後就是不給他。

孩子想喝奶,你想著延遲滿足,就是不及時給。

孩子想要抱抱,於是哭著找你,你卻說哭就不抱,不哭就抱。

這樣的養育方式,不出問題才怪。

在最初的階段,父母的情緒平和以及陪伴、加上及時滿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就是安全感的最好來源。

3

從來沒有滿足過的孩子,總是滿足不了。

老家有一個親戚的孩子,一直是奶奶帶。

說起這個孩子,大家都會搖頭,說他什麼東西只要一看見,必定要一次吃光。

所以很多人家都不敢把東西給他吃,因為吃完了會不停地要。

最後假如沒有了的話,他就會哭鬧不止。

所以大家就不敢拿東西給他吃了。

上次回老家,他跟著奶奶來我們家玩。

我就把買的楊梅洗了一碗,放在桌子上給客人吃。

他奶奶說,不要給,給他幾粒就好了。

孩子一聽到,馬上就跑過去,一手抓起一把,然後還想著塞兜裡。

被他奶奶阻止了。

「你慢慢吃,別急,吃完還有。」我說。

這時他開始認真吃。

但是眼睛一直盯著桌子上的碗。

「這個猴子啊!什麼都會搞光,不要給他吃。」他奶奶還在不停地說。

她一說,孩子就急。

那天,我讓他吃了個夠。

後來幾天,他又來了幾次。

每次都能吃得飽飽的。

挺可愛的一個小男孩。

就是因為奶奶總是沒有滿足過他,嚇得他每次都要如饑似渴地去獲取。

4

被溺愛包裹著的孩子,總是滿足不了。

有媽媽說,看到心理學上說6歲前的孩子怎麼都愛不夠,人們長大後也都是輪迴兒時的模式,所以在孩子小時候要盡量滿足他的一切願望。

可是如今一家一個孩子,什麼都以孩子為中心,怕把孩子慣壞,如何平衡兩者關係呢?

當然,我們對孩子的愛,並不需要吝嗇。

可孩子到了兩歲左右,就應該讓孩子聽到「不」。

倘若還是一味滿足孩子,將來只會害了孩子。

前段時間看到一條新聞,在上海浦東,八十多歲的丁阿婆育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大兒子是海歸,一直以來是母親的驕傲,老人本應該到了享兒子清福的年紀,

可是48歲的大兒子卻「啃老」7年,

八旬老母患了尿毒症,但卻還要照料這個兒子的生活。

面對兒子的無所事事,丁阿婆很著急,她苦口婆心地跟兒子談,反倒遭兒子抱怨,是丁阿婆害了他。

丁阿婆懊悔不已,承認事事替兒子包辦,「我教育不對,樣樣自己包辦,他樣樣現成的」。

事事包辦和樣樣現成,不就是溺愛嗎?

一旦讓孩子從小被這樣養大,將來肯定會出問題的。

這一類孩子,總是會得不到滿足。

哪怕父母已經傾盡所有,他們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

而你指責他不對,他反而會把矛頭對準父母。

說是父母害了自己,好像自己的無所事事,是拜父母所賜。

所以啃老成為當年溺愛的一種報應。

5

最後,再問一個問題,你的孩子快樂嗎?

我們都明白一個這樣的道理:

幸福和快樂時一種感覺,不能由物質來決定,更多取決於心靈感受。

可是在真正做的時候,卻總是關注在物質的給予上,反而忽視了孩子的心靈。

所以,我們的孩子大多是在物質上得到過度滿足,而在精神上卻常常被忽視。

對孩子來說,在嬰孩時期的及時出現,滿足他的安全感就是最大的滿足。

到了幼年時期,你無條件的愛,一個愛的抱抱和陪伴,會給他帶來最大的滿足感。

而到了少年時代,你的尊重和接納,會給孩子帶來滿足感。

心靈上的滿足,永遠是最重要的。

因為這才能讓一個人真正地快樂起來。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