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錕,是他預言了可以用1000年技術

科學界巨星隕落。

9月23日,被譽為“世界光纖之父”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逝世,享年84歲。

高錕

(1933.11.4-

2018.9.23)

雖然許多普通人未必識得高錕這個名字,但這位華人物理學家卻對世界通信和互聯網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石。

高錕,因何而偉大?

沒有高錕,世界上幾乎所有互聯網公司都將因此而失色。大洋深處,海底光纜把世界連在一起;即便你未來使用5G上網的時候,也別忘了,連接每個5G基地台的,仍然是那細如發絲的光纖。

高錕,是在發絲上跳舞的人。52年前,高錕試圖告訴全世界,通過光纖和光通信,可以實現海量數據接近光速的傳播,正因為此,當你和地球另一邊的親友影片聊天時,甚至感覺不到網絡帶來傳輸的延時。

諾貝爾“預言帝”

1966年,一位33歲的年輕人發表論文提出,以一條比頭髮絲還要細的光纖代替體積龐大的千百萬條銅線,用來傳送容量幾近無限的資訊,於是有人笑其為“癡人說夢”。

因為這樣的預言,無異於40年前,有人拿著指甲蓋大小的隨身碟說要裝下大英百科全書;又或是上世紀人們手持著燈泡大小的晶體管預言,未來人們可以在一塊硬幣大小的芯片內裝下100億個晶體管;相當於今天,有人押注量子計算會取代目前所有CPU和芯片,成為未來所有數據和計算中心的算力源泉。

與高錕相比,全球互聯網界公認的“預言帝”凱文·凱利只能算是一位很紅的流行歌手罷了。

時至今日,全球95%的互聯網骨乾通信量是由龐大的光纜網絡承擔,它們如蛇一般在海底蜿蜒數千英裡。就拿上海來說,粗略估算,上海電信在申城布設的光纜網絡總數超過200萬芯公里,相當於環繞上海中環線33000多圈。

毫不誇張的說,當你打開任何一個網頁,手機點擊任何一個在線應用的時候,背後都離不開那一根根比發絲還細的光纖。

2009年

高錕獲得

諾貝爾

物理學獎

2009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全球科學界花了長達40多年時間來證明高錕1966年天才預言的正確性,從某種意義來說,這個天才,33歲那年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革命性無異於發現石油

“原來光纖一直默默無聞地深埋在地下,自從高錕2009年奪得諾貝爾獎後,光纖終於被普通老百姓所知曉,這對光纖和光通信事業的發展來說,是件大大的好事。”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胡衛生常年進行光纖研究,是“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在重新閱讀過高錕1966年的得獎論文《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後他向記者感歎,高錕的科研成果的在通信領域內的重要性和革命性無異於能源行業發現石油,當時的高錕已經為後人指明了方向,他的很多理論都被最終證明是正確的,並指引後人在光纖領域取得一次次地突破。

其實,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高錕的照片就早已被載入光纖通信的教科書。

1966年的論文僅有10來張A4紙大小,卻改變了世界。

當年,高錕的創新理論實現了“化腐朽為神奇”,他使用純度極高的玻璃纖維在超過100公里以上距離傳輸光信號成為可能。正是在高錕早期工作的激勵下,1970年,科學家Robert Maurer在實驗室裡研製出第一根低衰減光纖,康寧公司立刻作出了一個當時被看來不可思議,現在卻被認為十分劃算的買賣——花費3000萬美元得到這30米光纖樣品。該光纖直徑只有人的頭髮絲那麽細,且柔軟可繞。自此,光纖發展開始向產業化提速。

1981年,全球第一套光纖通信系統由AT&T在華盛頓和波士頓之間架設。但真正激發全球光纖行業大爆發的,應該從1992年時任美國克林頓政府提出“資訊高速公路”計劃開始,互聯網和光纖行業互相推動,開始了約10年時間的大發展,光纖建設浪潮波及全世界。在上世紀90年代,一條光纜的容量就已相當於6000萬門電話。

“光”輝歲月

在中國,最早“吃螃蟹”的城市是上海。

上世紀年代,上海在全國率先試水,鋪設了一條1.8公里的數字光通信線路。

這是2002年上海福州路上,光纖導管被敷設入地的情景,當時好奇的人們可能還未意識到,正是其中一根根細細的光纖導演了未來幾年中寬頻普及的熱潮。

90年代初,AT&T、朗訊、貝爾阿爾卡特等國際光纖巨鱷也紛紛選擇上海為中國的第一個落腳地,短短數年內,以朗訊為首的光通信企業在上海飛速成長。

上海貝爾有線產品投標方案部高級投標方案總監丁浩博士回憶,記得90年代初AT&T和朗訊曾聯合在波特曼酒店召開培訓會議,“學生”則是上海和周邊省市的政府長官,培訓時間長達一整天,由此足見當時政府對光通信行業的重視程度。

一時間,光通信成為滬上最熱門的職位之一,在各類收入排行榜中名列前茅,被看成是一個幾十年都砸不掉的金飯碗,光通信公司也成為滬上通信相關專業畢業生最想去的地方。

甚至於,光通信專家陳楠曾在一次國際會議上,將光通信行業比作印鈔機,業界嘩然之餘,行業的景氣度之高也成為不爭事實。

薛君曾是當時朗訊工廠的一名藍領工人,他向記者回憶,雖然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但當時他的工資水準很高,也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面子。他說,當時自己手中曾握有價值人民幣10萬以上的朗訊股票,這在上個世紀可絕對是一筆巨款。

據業內人士回憶,當時風險投資排著隊等著向光纖行業投資,並因此孕育了一大批光纖企業,不過這也為此後行業的短暫衰退打下了伏筆。2002年開始,市場風雨突變,光通信企業紛紛倒閉。丁浩博士分析,這是一次全球性的問題,在運營商等瘋狂上馬光纖項目之後,伴隨著同期互聯網泡沫的破裂,用戶需求遠遠跟不上光纖的鋪設,當時部分海底越洋光纜的使用率只有10%,運營商和企業收入下滑,從而引發了光纖行業為期3年左右的蟄伏期。

目前,國內光纖行業已走上平穩發展的軌道,我國也當仁不讓成為全球光纖需求量最高的國家。光纖生產實現知識產權完全自主化,並孕育了長飛、亨通、烽火等大型國內企業。

未來1000年也不會被取代

如果把全球光纜網絡比喻成人體內的血管大動脈,那麽光纖和光纜將化身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並延伸至百姓的家中,這將是光纖網絡向居民家中的最後一公里衝刺。

與IT行業經典的摩爾定律相比,光纖技術的發展速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高錕當年在得獎論文中曾提到,在相關模式下,一條光纖的資訊容量可達1GB,而目前該容量已發展至50T,相當於前者的5萬倍。

“恐怕也正是預料到光纖通信未來廣闊及無限的發展太空和前景,高錕才會說出‘光纖通信1000年也不會被取代’的豪言壯語。”胡衛生教授說,至少從現在來看光纖通信仍是網絡建設和發展唯一選擇,沒有任何替代方式。

在更遙遠的未來,丁浩博士認為,光通信技術發展不僅僅是看高清、超高速上網那麽簡單,在智能光網絡、光子集成、光纖傳感都大有發展前景。

目前光通信更多用於人與人交流資訊和數據的傳輸,而在未來的5G和萬物互聯的物聯網世界裡,光通信同樣能大展身手。

攝影師兼DJ Kim Pimmel創意的光纖視覺藝術

在今年的2018年世界光纖通信大會上,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長張成良向外界宣布,中國電信接入領域的全光網1.0戰略已經在2017年實現既定目標,中國電信在骨乾傳送領域也啟動了全光網2.0戰略。

張成良強調,光網絡產業目前處在重大變革時期,中國電信非常重視光網絡技術的可持續發展,中國電信依托多個光網戰略在不同網絡層面分別推動著光通信和光網絡技術的創新應用和規模部署。

歲月靜好

在獲諾獎之前,光纖通信的普及已經足以證明高錕的偉大,他陸續獲得多個國際大獎,其中包括瑞典愛立信國際獎以及日本諾貝爾獎。遺憾的是,世人終於記起他的成就,諾貝爾物理學獎到來時,他自己,卻記不得了。

  

據媒體報導,通知高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當天,他正從老人健康中心回到家,高錕順從地聽著太太黃美芸的“指揮”,換鞋、喝牛奶、吃蛋糕、穿馬甲。他的眼睛總不願意離開黃美芸,他喜歡衝著她笑,她是他自傳中第一章“邂逅”的主人公,也是他眼下唯一叫得出名字的人。

  

“電視裡在播諾貝爾獎,那是給你的。”在美國的家裡,黃美芸告訴高錕。

  

“給我的?哦……挺好的。”這位華裔科學家面無表情地說。

  

2009年時76歲的高錕早在5年前就已患上了阿爾茨海默氏症(老年癡呆)。這幾年,除了幾條簡短的消息偶爾透露一下他的病情外,這位被譽為“光纖之父”的老人幾乎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每天,他只是和妻子打網球,去健康中心和其他老人一起運動手腳。

  

隨著病情的發展,高錕的記憶力、表達能力逐漸下降,平時的言談舉止像小孩一樣。幫黃美芸洗完菜後,他會扭頭向妻子邀功:“你看,我做好了。”而黃美芸也笑著鼓勵他:“做得不錯”。

“我實在不是一個太有趣的人,沒有什麽大喜大悲,一直以來都太過平穩。”他曾這樣總結自己。

前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曾評價高錕:你的研究完全改變了世界,促進了美國及世界經濟的發展,我本人為你而感到驕傲,世界欠你一個極大人情。

時至今日,誰也無法否認光纖對於人類的意義。高錕更了不起的地方在於,他50多年前驗證的光通信技術,即便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依然舉著望遠鏡都找不到替代技術。

面對不同媒體的鏡頭,高錕總是淺淺地微笑著。

編輯:挨踢妹

圖片:東方IC、網絡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