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家電企業未來不在B而是C

眾多外資巨頭們相繼退出家電C端消費市場的競爭,轉向B端商業市場,並不意味著中國企業未來也要退出這一領域的發展和競爭。至少在未來10年時間裡,C端消費市場仍是中國家電企業的主場。

寧言||撰稿

是繼續加碼C端消費市場,還是加速轉戰B端商用市場?歲末年初,中國家電廠商面對規模化發展的天花板,以及創新驅動的瓶頸,接下來的新跑道又在哪裡?是在家電消費業務後,在新能源汽車、機器人自動化,智能物流、智能製造等商用領域尋找新的增長?還是繼續深耕家電消費市場?

家電圈認為,不管當前中國家電企業,特別是行業巨頭們的多元化擴張力度有多大、跨界轉型的頻率有多高,家電消費市場仍然是未來5年、甚至10年,支撐中國企業發展轉型的基石和支柱。雖然很多企業都想擺脫家電製造商的傳統標簽,貼上互聯網金融、半導體、機器人、智能製造等新標簽。但是,家電消費市場的空間和魅力,仍然是很多企業不可割捨的命脈。

起源:外資企業退出家電消費市場

最近幾年來,在中國家電業,不少行業巨頭的“去家電化”動作和決心都很大。原因則是兩個方面:一是傳統家電消費市場的增長乏力,規模化擴張遇阻;二是大量歐美外資企業巨頭,陸續退出家電消費市場的競爭。

最近十年來,大量來自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老牌消費電子、電器巨頭們,相繼退出消費市場競爭,引發全球性的關注和熱議;有的企業將家電消費業務轉手合作夥伴,比如西門子集團將家電賣給博世集團;有的則或直接清空家電業務不再戀戰,比如三洋;有的則是將其出售給中國企業,比如東芝、夏普、飛利浦;有的還陷入“進還是退”的艱難抉擇中,遲遲沒有給出答案。

可以看到,在這些外資洋巨頭們紛紛退出家電消費市場的背後,除了以海爾、美的、格力,以及海信、TCL等中國本土企業的強勢崛起,以“大規模、低成本”製造和銷售優勢,相繼在中國,以及全球市場,四面出擊、八面引爆。同時,大量外資企業在經歷50年,甚至100年的發展後,傳統組織架構和運營體系遭遇擴張的瓶頸,在人員激增、組織龐大、成本巨大的背景下,必須要尋找“更高利潤、更高門檻、更少對手”的B端市場,來拓展企業的生存空間。

可以說,近年來,大量外資洋企業選擇退出家電消費市場的競爭,既是基於企業內部的發展戰略轉型需要,也是迫於外部的商業和企業競爭壓力所致。但是,這並不代表中國家電企業,未來就一定要退出消費市場競爭,從而在其它領域和行業尋找發展機會。

轉捩點:中國企業主場還在消費市場

對於正處在發展變革中的中國家電企業,和商家來說,無論是面向商用客戶的B端,還得面向家庭用戶的C端,都是市場發展的機會和方向。即便是在家電行業,除了直接面向消費市場的C端外,也存在B端的商業企業,比如政府採購、企業採購等專業市場。可以說,商業機會面前,家電廠商凡事皆可以乾。

只不過最近一年以來,很多企業對於B端市場和C端市場存在不少誤解。其核心原因,除了大量外資企業紛紛退出C端家電消費市場之外,更重要的是家電消費市場的低迷、乏力,以及競爭白熱化,導致很多家電廠商過去的“低價格、低成本,廣告促銷”三板斧失靈了,所以紛紛在C端家電消費市場之外,尋找新能源、醫療、智能製造、智能物流等B端機會。

與此同時,不少家電行業“老司機”總是直觀地認為:相對C端要搞定一個個小客戶、小用戶,一單賺不了三五鬥,不如B端市場都是大客戶、大採購,一單就是幾千萬甚至上億元,利潤肥的冒油不說,而且還沒有天花板。顯然,這只是表面現象。

很多家電廠商沒有意識到的是:我們過去30多年應對的都是C端消費市場,都是現金交易,現款現貨。即便是政府採購和企業採購,資金周期短,更多是一錘子買賣,周期短效率高;B端商用客戶,不只是前期的設計規劃,還有方案執行落地,周期長、效率慢,資金回籠考驗多。

雖然家電的消費市場競爭激烈,但通過與用戶面對面的零距離溝通,還是可以產生並帶來更多的商業想象空間;而B端商業市場,更多是單一客戶的多樣化需求;更為重要的是,家電廠商長期以來習慣了“一錘子買賣”,根本沒有應對大型商業企業和工程用戶的設計、施工等服務配套能力。這是一個全新的體系,更是一個全新的賽道,卻不是家電廠商馬上可以突破的領域。

綜合各方因素,中國家電廠商們更應該立足C端消費市場這個大本營,聚合有限資源,夯實根基和基礎、補足短板和軟肋,提升產品力、服務力,再配合行銷力、推廣力和執行力。在未來幾年一定會在C端消費市場上打開新的商業空間!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