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歐盟接種率何以吊車尾?疫苗搶不過英美,部分成員國自尋出路

作者丨徐亦凡

編輯丨漆菲

訂購新冠疫苗時曾快速搶跑的歐盟,卻在最近的接種競賽中落於下風。

截至5月5日,歐盟僅有26.26%的人口接種了一劑疫苗,完整接種兩劑疫苗的人口比例為9.9%。

這個數據不僅遠遠落後於全球接種優等生以色列,也趕不上英美兩國——截至5月5日,美國的一劑接種比例為44.4%,而已經脫歐的英國也有51.3%的人口接種過一劑疫苗,這一數據接近歐盟的兩倍。

歐盟與別國的落差從接種運動伊始就存在了,並在各種波瀾中被逐步放大,比如批準疫苗時過於保守、與藥企談判遲緩、民眾接種信心不足等等。

這些問題無一不牽絆著歐盟的接種進展,而結果是致命的——這個全球最富裕的地區經歷了更甚於去年同期的疫情複發。

原定接種計劃難實現

沒跑贏英美的歐盟,也沒能實現自己的預期目標。

按照原計劃,截至3月底,歐盟所有成員國中至少有兩大群體的接種率要達到80%以上,包括80歲以上老年人和醫務人員及社會看護工作者。

但第一季度過去,僅有五個成員國達到這一目標。而在歐盟範圍內,80歲以上老年人中僅有不到60%的人接種過一劑疫苗。

接種進度不樂觀成了歐盟居民的共識。張若嘉(化名)在德國法蘭克福一家律所工作,她說,身邊的朋友都在吐槽疫苗接種太過緩慢。

3月以來,德國遭遇疫情反撲,並采取了嚴格的疫情限制措施。儘管德國5月的新增感染人數有下降趨勢,但仍然保持單日15000人以上的新增病例。從上周起,張若嘉所在的黑森州開始實行宵禁,乘坐公共交通時需要佩戴FFP2口罩(達到歐洲防護標準的口罩,與N95過濾級別接近),而此前僅要求普通醫用口罩。

牛津大學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6日,德國已接種一劑疫苗的人口比例為31.3%,在歐盟內部,這個成績要次於匈牙利、馬耳他、芬蘭。根據現行安排,目前德國剛剛接種到第三批人群,包括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低暴露風險的醫療機構從業者、公共機構人員等等。

德國政府計劃在6月底前為所有60歲以上人群進行接種,總理默克爾更許諾要在9月21日大選到來前為所有居民進行疫苗接種。但張若嘉告訴《鳳凰周刊》,她覺得這個計劃並不現實。

在意大利羅馬大學讀博的Luce也感覺,疫苗接種速度要比預計的慢一些。儘管意大利的疫苗接種總量在歐盟僅次於德國和法國,但無論一劑還是完整接種率都不夠高。

目前,意大利仍在按照年齡和行業的優先級進行接種,而部分大區將博士生視為教職人員,可以優先進行疫苗接種。Luce認識的不少博士生已經接種,但她所在的拉齊奧大區暫無這一安排。

Luce說,如果屬於現行接種人群範圍內,預約後一個月以內基本可以完成接種。但她預計,恐怕至少要過完夏天才能輪到自己。

意大利政府的計劃是到9月時完成對80%人口的接種,“但就目前進度來講,我個人對此持保留態度”。Luce對《鳳凰周刊》直言。

疫苗供應成最大難題

按照歐盟官網所公布的計劃,到夏天結束時要為成員國70%的成年人完成疫苗接種。

這一心願要實現,最大的掣肘依然是疫苗供應。過去的數個月,在歐盟批準的四款疫苗——輝瑞、莫德納、阿斯利康和強生當中,後兩款的交付數量遠未達到預期。

根據阿斯利康與歐盟所簽訂的合約,這家英國藥企按計劃應在3月底前向歐盟交付8000萬至1億劑疫苗,這還不包括原定於2020年底應交付的3000萬至4000萬劑疫苗。

然而,阿斯利康早早於1月底調整了交付數量預期——這家醫藥公司表示,由於比利時工廠的某些問題,疫苗交付數量要被大幅削減至3100萬劑。在引發歐盟不滿後,阿斯利康表示,將從美國工廠運送部分疫苗以實現4000萬劑的交付目標,但到3月底,這一承諾依然落空了。

這難免令歐盟官員質疑,阿斯利康能否在6月底前順利交付1.8億劑疫苗。阿斯利康於3月發聲明稱,由於疫苗產量低於預期,歐洲供應鏈面臨短缺。

歐盟對這套說辭並不買账,並於4月23日就其未能如約交付新冠疫苗提起訴訟。但即便進入訴訟程序,也無法保證疫苗供應就能如期兌現。

強生公司的疫苗供應更為遲滯。在數次推遲交付後,強生終於在4月12日宣布,將開始向歐盟供應疫苗。

但壞消息接踵而至。繼阿斯利康之後,強生也被質疑可能導致接種者出現血栓,就在宣布向歐盟供應疫苗的第二天,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表態稱,建議暫停強生疫苗的接種。強生公司則決定暫停向歐洲交付疫苗。

歐洲藥品管理局在審查過後認為,儘管強生疫苗可能與罕見的血栓病例存在關聯,但接種疫苗依然利大於弊,並允許歐盟各國自行決定為哪些年齡段人群接種強生疫苗。

此前在阿斯利康出現類似事件後,歐盟也采取了同樣的做法。歐洲藥品管理局負責人艾梅爾·庫克表示,比起接種疫苗產生罕見副作用導致死亡的風險,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率要遠高於此。

但這依然重創了人們對於這兩款疫苗的信心。張若嘉說,儘管她和身邊人一直等著打疫苗,“但大家都只想打輝瑞疫苗”。

根據民調機構YouGov所做調查顯示,歐洲人因為血栓事件不再信任阿斯利康,只有32%的德國人和23%的法國人相信這一疫苗是安全的,而輝瑞得到的信任度一直在上升。

而在意大利,認為阿斯利康安全的人群比例也從54%降到36%。Luce說,她的一位朋友雖然年齡不符合要求但也得到了接種機會,因為其所在大區很多人拒絕接種阿斯利康疫苗,導致疫苗剩餘很多,因此被提供給了其他年齡段的居民。

要知道,阿斯利康與強生原本是歐盟的希望——這兩款疫苗價格相對便宜,且便於保存與運輸。尤其是強生疫苗,僅需接種一劑即可獲得保護力,歐盟曾期待靠這一款疫苗為其1/3的人口完成接種。

但在目前的形勢下,歐盟不得不更依賴於輝瑞疫苗。在第一季度,輝瑞公司為歐盟供應了6700萬劑疫苗,超出最初定下的6000萬劑目標。

與輝瑞合作的BioNTech是德國“血統”的醫藥公司,它們計劃在德國馬爾堡一家新工廠的幫助下加快給歐盟的交貨量,爭取在第二季度為其提供2億劑疫苗。

與此同時,莫德納也完成了對歐盟承諾,在第一季度實現了供應1000萬劑疫苗的目標。如果沒有差池,這家美國公司會在第二季度將供應量提高至3500萬劑。

有出口,沒進口

新冠疫苗的供應不僅僅是個商業問題,也不可避免地與政治交織在一起。

歐盟接種進度被英國大幅甩在身後,部分原因正是這位歐盟前成員“離心離德”——比如根據英國與阿斯利康所簽合約要求,這家英國藥企所生產的疫苗需優先供給英國,即便在歐盟境內生產的部分也是如此。

儘管位於歐盟的疫苗生產廠商並不少,但許多疫苗都被運送到了其他國家。歐盟允許製藥公司履行合約,授權其向別國供應疫苗。

2月至3月中旬,在歐盟生產的疫苗中有4000萬劑出口到了33個國家,其中最大受益者英國收到了1000萬劑疫苗,此外還有430萬劑運到了加拿大。在這期間,歐盟為自己僅僅保留了7000萬劑疫苗,並分發給27個成員國。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5月8日表示,歐盟的疫苗生產商已經出口了2億劑疫苗,約佔其所生產疫苗的一半。

而截至4月20日,歐盟向英國出口了2500萬劑疫苗。但讓歐盟不快的是,只見疫苗流向英國,卻沒有反方向的疫苗供給。

當歐盟被阿斯利康大量拖欠疫苗時,後者卻從未間斷過給英國的供給。這讓歐盟的政客們感到憤怒,指責英國政府和媒體在脫歐後利用疫苗推廣與歐盟競爭,以此攫取政治加分。

儘管政治家們都聲稱要共同抗擊病毒,“疫苗民族主義”卻始終難以規避。

白宮於4月26日表示,美國計劃向有需求的國家提供6000萬劑阿斯利康疫苗。這一出口計劃的語境是,美國已經保有6億劑的輝瑞和莫德納疫苗,足以滿足本土的接種需求。

直至4月29日,輝瑞才開始向墨西哥運送疫苗,路透社稱,這是其首次向海外交付美國工廠生產的疫苗。

拜登政府延續了川普時期“美國優先”的思路,儘管沒有明確的禁令,但在事實上禁止了疫苗出口。拜登曾表示,“如果疫苗有剩餘,我們會和其他國家分享,但要首先確保美國人得到照顧。”

此外,美國政府也對疫苗生產原材料實施出口管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印度,雖然擁有全球最大的疫苗生產能力,卻因為缺乏原材料而面臨停產。

根據科學分析公司Airfinity整理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美國生產了1.64億疫苗,出口量卻為零。英國與之類似,其所生產的1600萬劑疫苗也全用於國內。

相形之下,歐盟算得上是最為慷慨的疫苗生產者之一。此外,在中國生產的2.29億劑疫苗中,也有一半出口到了海外。

部分成員國自尋出路

飽受詬病的歐盟也不能將接種緩慢的原因全推給外部。

在諸多疫苗處於研製階段時,歐盟選擇押注的對象包括法國藥企賽諾菲和英國藥企葛蘭素史克,然而其進展令人失望。

到了訂購疫苗時,德國領導人原本寄希望於輝瑞和BioNTech聯合研製的疫苗,但由於該疫苗採用全新的mRNA技術且價格昂貴,阿斯利康成了歐盟的期望所在。沒想到,血栓事件和不斷縮減的交付量再度讓歐盟失算。

在疫苗審批過程中,歐盟采取了更為穩妥保守的方式,但這也增加了時間成本。到了和藥企談判時,歐盟則表現得遲疑,和阿斯利康達成協議就晚於英國,使得其在獲得疫苗供應時成為被犧牲的一方。

更大的問題在於,歐盟始終以消費者的姿態與藥企進行談判,更為看重疫苗的價格。《紐約時報》指出,歐盟各國總被美國視為揮霍無度、自由主義的堡壘,但這一次,卻是美國選擇大刀闊斧向藥企砸錢,支持疫苗研發。

川普在任時開啟了“曲速行動”,以100億美元的預算推進疫苗科學研究和臨床實驗。與此同時,歐盟卻囿於規劃預算,壓低購買疫苗的成本。歐盟負責疫苗購買談判的官員桑德拉·加利納表示,“價格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要,我們討論的是納稅人的錢。”

歐盟的確是強有力的談判者,美國最終的購買價高出歐盟25%至75%。而在疫苗接種運動中最成功的以色列,采取的卻是相反思路——提高採購價格買夠疫苗,以此換取最快的接種速度。

總理內塔尼亞胡認為這是值得的,“如果能早日取消疫情相關限制,由此帶來的經濟收益可以填補為疫苗買單的額外成本”。

歐盟自然也有難處,談判人員必須協調好不同成員國的法律責任問題,讓27個國家都能接受。

“在危機中,一個清晰的事實在於,歐盟並非一個國家。”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雅各布·科克加德表示,歐盟將疫苗採購視為合約談判,但“這是一場供應有限的零和遊戲”。

這也使得部分成員國決定自尋出路控制疫情。3月初,意大利曾攔截過25萬劑要運往澳大利亞的阿斯利康疫苗。意大利外交部解釋稱,因為歐盟疫苗供應量嚴重不足,阿斯利康還推遲交付。歐盟則稱,澳大利亞疫情控制良好,不需要這批疫苗。

匈牙利等國則選擇向俄羅斯和中國求援。依照規定,歐盟成員國被允許向未與歐盟簽署協定的藥企購買疫苗。匈牙利也成為歐盟諸國中接種最迅速的國家——截至目前,該國43%的人口接種過一劑疫苗。此外,德國與奧地利也正與俄羅斯接洽,計劃購買疫苗。

各種措施之下,歐盟的接種速度於近期有了明顯提升,但想要脫離“封鎖-重啟”的死循環,歐盟還得繼續加把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