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7家企業過會科創板有哪些訣竅

圖蟲創意 圖

隨著“科創板第一股”華興源創開啟打新,科創板邁進全新階段。截至6月27日,科創板共受理申報企業141家,含中止企業1家,其中已上會企業有27家,且均已過會。

在已過會的企業中,華興源創、杭可科技、睿創微納和天準科技4家的注冊已生效,進入到發行階段,前3家已向證監會提交了注冊。

此外,6月28日還有世紀空間等4家申報企業上會,一周科創板上會企業達10家。

過會企業有哪些特點?過會率100%能否延續?科創板會給保薦券商提出什麽要求?

“小而精”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27日,27家過會企業中,上海企業最多,有6家,北京、江蘇、浙江和廣東各4家,陝西2家,福建、黑龍江和山東各1家。

為什麽是這些企業?

根據證監會發布的公告,科創板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Wind顯示,從主題行業來看,有15家過會企業來自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6家屬於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生物產業和新材料產業各有3家,均屬於科創板所支持的行業。

具體來看,“科創板第一股”華興源創的主要產品為檢測設備、檢測治具等,科創屬性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天準科技以機器視覺為核心技術,主要產品為工業視覺裝備,科創屬性為高端裝備製造產業。

這些過會的企業不僅都有著精準的科創屬性定位,從數據上看多數顯得體量“小巧”。

在上述過會企業中,僅首個“報名”科創板的“央企考生”中國通號的財務數據特別“龐大”。2018年,中國通號實現營業收入400.13億元,歸母淨利潤為34.09億元,計劃融資105億元。

若不將中國通號計入平均值計算中,其余26家公司2018年的平均營業收入為7.64億元,平均歸母淨利潤為1.49億元,平均擬募集資金8.28億元。

此外,27家過會企業更“青睞”於第一條上市標準。共有22家企業選擇了“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的上市標準,4家選擇了第四條上市標準,1家選擇了第三條。

信披充分

作為具有科創屬性的企業,研發投入較大是它們的共性。

據Wind,科創板過會企業2018年的研發投入佔各自營業收入比例的平均值為13.91%,佔比超過20%的有安集科技、中微公司、虹軟科技和微芯生物4家企業。

其中,微芯生物的研發投入佔比最高,達到55.85%。微芯生物作為一家自主研發新分子實體藥物的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其主要通過研發核心技術來生產創新藥物。虹軟科技的研發佔比為32.42%,位列第二。

此外,這些過會企業還具備一個特點:進行了充分且真實的信息披露。

一位前主機板上市公司IR事務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信息披露是任何上市公司最基本要做到的。企業上市就意味著成為公眾企業,公眾企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要有充分、及時、真實的信息披露。

也就是說,企業前期披露地越充分,越有利於後續的上市流程。

此前,有媒體發文報導安翰科技涉嫌造假,又有自媒體將矛頭直指華興源創,質疑其主營業務的定位。

針對一些在審企業受到的質疑,上交所表示會重視相關方的正常投訴舉報,並就投訴舉報事項和媒體報導質疑,根據需要向發行人及其保薦人、證券服務機構進行問詢。

此外,上交所還表示,截至6月20日,共收到與科創板發行上市有關的投訴舉報30余起,其中對內容明確的投訴舉報已及時處理。對在審企業的相關質疑性報導,其中的合理內容已反映到審核問詢中。

上述IR事務負責人認為,“對於科創板企業,很多企業都是因為新政策的頒布,改變了過去既定的上市計劃(上市時間、上市地點等),準備工作本來就不充分,存在瑕疵、受到質疑也是正常情況。加之科創板的高關注度,相關的質疑也會因此而更加地放大。”

過會率100%背後

與A股其他板塊過會率的“上下波動”不同,截至6月27日,科創板上會的企業“一路高歌”,均已過會,保持了100%的過會率。

為何上會企業一直保持“滿分”?這是否是科創板與A股其他板塊的嚴格程度不同所致?

對此,某知名券商高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過會率的不同與嚴格程度無關。

“科創板和A股其他板塊的方向不太一樣,一個是以信息披露為導向,另一個是以審核批準製為導向。至於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最後它還是會去中國證監會注冊,我認為這個尺度中國證監會有統一的把控。”上述券商高管如此說道。

此外,與A股其他板塊相比,科創板企業處於“奔跑”上市的狀態中。

不過,上市速度比A股其他板塊更快,並不代表科創板門檻不高,許多企業上會前接受了上交所2-3輪的問詢,有的甚至是4輪。

上述券商高管表示,企業在申報之前其實已經準備了很長時間。在一開始就把好關,不符合科創板相應定位的企業是不可魯莽推進的。“因此,科創板上市的整個過程看起來比較快,但其實如果前期的準備、鋪墊以及對問題的分析和準備不足的話,後面也是不存在快速上市的。”

從保薦機構來看,共有14家券商參與保薦了這27家過會企業,總體上“平分秋色”。

其中,中信建投證券保薦數量最多,佔5家,並與華泰聯合證券作為聯合主承銷商保薦了虹軟科技;其次為中信證券,保薦企業5家,其他券商均保薦了1-2家的過會企業。華菁證券與國泰君安證券聯合保薦了心脈醫療。

科創板的“光速”上市,也對作為保薦機構的券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此,某資深投行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券商在前期的基礎工作要做扎實,該查清的,最好在申報前就到位,等到審核中問詢到了再開始準備,時間上會耽擱,甚至來不及準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