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辨證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摘要隨著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患者的數量明顯增多。西醫治療尚缺乏有針對性的藥物以及治療手段,難以取得較好療效。運用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特點及優勢,辨病與辨證相結合,臨證療效顯著。

植物神經紊亂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是一組以內臟功能失調為主要表現的症候群。其主要特徵是人體部分生理功能暫時性失調、神經內分泌出現相關改變而組織結構上並無相應病理變化。臨床表現包括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代謝、以及生殖系統等功能失調的癥狀,常伴隨焦慮、緊張、憂鬱等情緒變化。一般按器質性疾病治療常無效。而中醫辨證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方面造詣頗深,療效顯著。現選病案三例並分析,敬請同道批評指正。

怎樣預防植物神經紊亂,戳這裡!

· 正 · 文 · 來 · 啦 ·

病案一:不寐。於某,男,49 歲,2010 年 12 月 29 日初診。主訴:入睡困難二年,加重一個月。病史:該患自述平素思慮過度,加之勞累,於近兩年出現入睡困難,心悸,健忘,每天需睡前口服舒樂安定片 2mg 方能入睡。近一月因工作瑣事病情加重,伴頭暈,乏力,自服舒樂安定片癥狀無明顯改善,

故今日來診。現症見:入睡困難,心悸,健忘,頭暈,倦怠乏力,盜汗,手足心熱,舌質紅,少苔,脈細數。中醫辨證:不寐 ( 陰血不足,虛火內擾 )治則:滋陰清熱,益氣養血安神方葯:天王補心丹加減:生地 25g,二冬各15g,玄參 15g,當歸 15g,太子參 20g, 丹參 15g, 酸棗仁 20g,柏子仁 15g,茯神 15g, 遠志 15g, 五味子 15g,15g,龍骨 20g, 牡蠣20g,夜交藤 15g, 炙甘草 15g。按:本案系因患者思慮勞累太過,暗耗陰血,陰虛血少所致。心失所養,故入睡困難,心悸,神疲健忘;血虛不能上榮清竅,故頭暈;筋脈失於濡養,故乏力:陰虛生內熱,故手足心熱,盜汗;舌質紅,少苔,脈細數,為陰血不足,虛火內擾之徵。

植物神經紊亂

綜上所述,本案病機為陰血不足,虛火內擾。陰血不足,心失所養為病之本;虛火內擾為病之標,屬本虛標實之證,以本虛為主。治宜滋陰清熱,益氣養血安神,標本兼顧。方用天王補心丹加減,該方出自《攝生秘剖》,主治陰虧血少,神志不安證,恰和本案。

怎樣預防植物神經紊亂,戳這裡!

方中重用生地滋陰清熱,生津除煩,且入心能養血,入腎能滋陰,為君葯。天冬、麥冬、玄參助生地滋陰清熱降火,「壯水之主,以製陽光」,共為臣葯。當歸補血潤燥;太子參益氣健脾助氣血生化之源:丹參清心活血,合補血藥使補而不滯,心血易生;酸棗仁、柏子仁養心安神:茯神、遠志交通心腎:五味子益氣養陰,寧心安神,標本兼顧,共為佐葯。桔梗為舟楫,載葯上行以使藥力緩留於上部心經,為使葯,炙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葯,為佐使葯。在此方基礎上加龍骨牡蠣重鎮潛陽安神;加夜交藤清心養血安神。諸葯合用,滋陰補血,養心安神以治本,清熱降火以治標,標本兼治,以治本為主。全方共奏滋陰清熱,益氣養血安神之功,使陰血得補,虛火得清,心有所養,則諸症自愈。

植物神經紊亂

病案二:陽虛汗漏遲某,女,59 歲,2010 年 3 月 24 日初診。主訴:自汗 4 個月。病史:該患自述於四個月前因感寒出現發熱,汗出,頭痛癥狀,自服感冒、退熱葯後,發熱、頭痛癥狀明顯緩解,但此後整日汗出不止,身寒畏冷,為求中醫藥治療,故今日來診。

植物神經紊亂

現症見:全身汗出不止,身寒畏冷,小腹涼,神疲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弱。中醫辨證:汗證 ( 陽虛不固,營衛失調 )治則:調和營衛,復陽固表。方葯:桂枝加附子東加減桂 枝 15g, 白 芍 15g, 生 薑 15g, 大 棗5枚,炙甘草 15g, 附子 10g, 黃芪 15g, 麻黃根 15g, 五味子15g。按:本案系因患者發汗太過,表證未解,更見陽虛漏汗,同時損傷陰液所致。表陽虛,衛外不固,腠理疏鬆,營不內守,營衛失調故汗出不止;陽虛衛外不固,失於溫煦故身寒畏冷、小腹涼;陽虛不足以溫煦,陰虛不足以濡潤,筋脈失於溫養,故乏力;脈沉弱為陽虛,鼓動無力所致。

植物神經紊亂

綜合分析,本案病機為陽虛不固,營衛失調,屬本虛之證。治宜調和營衛,復陽固表,方用桂枝加附子東加減。該方源自《傷寒論·太陽病辨證論治》:「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恰和本案,方中桂枝解肌發表散寒,為君葯。白芍益陰斂營,為臣葯。桂、芍相合,調和營衛,解肌祛風。附子溫經復陽,固表止汗,亦為臣葯。生薑辛溫,助桂枝解肌;大棗甘平,益氣補中,滋脾生津;薑、棗相合,升騰脾胃生髮之氣而調和營衛,共為佐葯。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葯,合桂枝辛甘化陽,合芍藥酸甘化陰,三者相伍使陰陽調和,為佐使葯。

怎樣預防植物神經紊亂,戳這裡!

在此方基礎上加黃芪益氣固表止汗:麻黃根、五味子收斂固澀而止汗:諸葯合用使表裡之陽氣旺盛,陰陽營衛調和。全方共奏調和營衛,復陽固表之功。使陽氣旺盛,衛外得固,寒邪得除,則汗自止,諸症自愈。

植物神經紊亂

病案三:胸中大氣下陷證。李某,女,41 歲,2010 年 03 月 10 日初診。主訴:胸悶,氣短半年,加重半月。病史:該患自述於半年前生氣後出現胸悶,氣短癥狀。曾到多家醫院治療,行各項檢查均正常,服中西藥治療,癥狀無緩解,並於近半月加重,伴心煩,入睡困難,故今日就診。現症見:胸中滿悶,氣短,善嘆息,心煩易怒,乏力,入睡困難,舌質淡,苔薄白,脈緩。

植物神經紊亂

中醫辨證:胸中大氣下陷證 ( 肝氣鬱結,大氣下陷 )治則:益氣升陷,佐以疏肝。方葯:升陷東加減黃芪 30g, 柴胡 15g, 升麻 15g, 知母 15g,桔梗15g,黨參 20g,陳皮 15g, 麥冬 15g,酸棗仁 20g, 五味子 15g, 生薑 15g,大棗 5 枚,甘草 15g。

按:本案系因患者生氣後致肝氣鬱結,肝氣上逆,致胸中之氣下陷所致。「胸中為氣之所宗,肝經循行之分野」,胸中氣機阻滯,故胸悶,氣短;肝氣鬱滯,氣機不暢則善嘆息;肝鬱乘脾,運化功能失常,氣血生化乏源,心失所養,則心煩易怒,入睡困難;筋脈失於濡養則乏力。

怎樣預防植物神經紊亂,戳這裡!

綜上分析,本案病機為肝氣鬱結,大氣下陷。胸中之氣下陷為病之本,肝氣鬱結為病之標,屬本虛標實之證,以本虛為主。治宜益氣升陷,佐以疏肝。方用升陷東加減,該方源自《醫學衷中參西錄》,「治胸中大氣下陷」證,恰合本案。

方中重用黃芪甘溫,既能補氣,又能升氣,益氣昇陽,為君葯。柴胡、升麻昇陽舉陷,助君葯以升提下陷之氣,《本草綱目》謂:「升麻引陽明清氣上升,柴胡引少陽清氣上升」,張氏亦雲:「柴胡為少陽之葯,能引大氣之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為陽明之葯,能引大氣之陷者自右上升。」柴胡兼具疏肝理氣之功,共為臣葯。知母滋陰除煩,同時製黃芪之溫,為佐葯。桔梗載葯上行,使諸葯之力上達胸中,為使葯。

在此方基礎上加黨參助黃芪補益中氣之功;加麥冬助知母滋陰潤燥;加陳皮行氣健脾和胃,升中有降,補而不滯:加酸棗仁、五味子養心安神,且二者均有一定的收斂作用,使升者不至復陷;加生薑、大棗補益脾胃,以助生化之源。諸葯合用,共奏益氣升陷,佐以疏肝,養心安神之功,使脾氣得健,大氣得升,肝氣得疏,心有所養,則諸證自愈。

怎樣預防植物神經紊亂,戳這裡!

總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屬於祖國醫學不寐、汗證、胸中大氣下陷證、鬱證、驚悸等範疇。西醫治療多以鎮靜、抗抑鬱、營養神經等對症藥物,臨床療效有限,並有一定副作用。祖國醫學認為本病多因五志過極、勞逸失度、久病體虛等原因造成機體陰陽失和、氣機逆亂、臟腑失調所致,多與心、肝、脾臟腑功能有關。治宜調和陰陽、條暢氣機、恢復臟腑正常生理功能為主,同時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運動,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運用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特點,採取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中醫辨證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優勢明顯,值得推廣。

怎樣預防植物神經紊亂,戳這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