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股價創新低,中石油長熊教訓深刻!

紅周刊 特約作者 張俊鳴

頂著“亞洲最賺錢公司”和“股神”巴菲特的光環風光上市,中石油A股亮相近12年卻成為投資者財富的毀滅者,上市以來累計蒸發市值超過7.2兆,儘管這一數值是以總市值的減量計算,而中石油扣除大股東持有的部分,實際流通的市值佔比較低,給二級市場投資者造成的損失並沒有這麽誇張,但A股上市以來最大跌幅超過8成,本周複權價更是一度擊穿2013年的歷史最低點,成為了無數投資者尤其是長線投資者的傷心地。中石油的長熊走勢,讓二級市場沒有贏家,留下了極其深刻的投資教訓,值得市場各方仔細回味。

“三高”上市,泡沫破滅的結局早已注定

作為中國首隻總市值破兆美元的上市公司,中石油某種程度上代表著12年前大盤指標股泡沫的頂峰。在其上市前半個月,上證指數創下的6124點歷史巔峰,12年過去仍未超越,目前甚至連一半都不到。這其中,中石油蒸發的數兆市值無疑“功勞”不小,也成為上證指數無可爭議的“拖油瓶”。雖然6124點並非中石油上市所鑄就,但其將大盤指標股的泡沫吹向極致直至破滅卻是不爭的事實。

中石油高開低走的“長熊”走勢,和公司在A股上市時的“三高”不無關係。第一高是估值高,上市首日動態市盈率超過60倍;第二高是市值高,“A+H”總市值超過1.1兆美元,是當時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2倍多;第三高是周期高,也就是在行業巔峰時期上市,當時全球正處於高油價時期,國際油價一度超過140美元/桶,而現在只有不到一半。“三高”之下,決定了中石油上市時股價泡沫巨大,加上“船大難掉頭”,也沒有並購重組帶來想象空間的可能,只能用股價不斷向下來完成估值的回歸。事實上,提前A股4年和中石油結緣的“股神”巴菲特,早在中石油A股上市前兩個月便清倉所有持股,套現200億元港幣,對應的減持價格集中在11-13元港幣。A股投資者敢以超過數倍的價格,買入“股神”巴菲特清倉式減持的中石油,無疑是一場集體追高的博傻投機,付出慘痛的代價也是早已注定的結局。

權重不斷降低:從護盤王牌到“棄子”

中石油上市時,另一家大盤指標股工商銀行的市盈率也一度突破50倍,估值不可謂不高,但目前股價複權之後和當時的高點十分接近,二者的差別就在於業績的變動。工行能夠用盈利增長來抵禦估值下行,而中石油在2018年淨利潤只有2007年的40%,只能面對“雙殺”的結局,其中行業景氣度的差異有至關重要的因素。

而中石油行業基本面由盛轉衰,也讓其一度充當“護盤王牌”一再失靈。2010年“光棍節”中石油突發性衝擊漲停,成為市場多數個股跳水和指數波段見頂的起點,讓“兩油一挺、大盤見頂”成為市場熟知的魔咒。背後的根本性原因,正是中石油缺乏基本面支持的上漲,不可避免帶來市場對“拉大出小”的擔憂。而隨著新的指標股的上市以及部分白馬股的茁壯成長,中石油在指數中的權重不斷下降。Wind數據顯示,從2007年11月19日至今,中石油在滬深300指數的權重,從1.89%下降到0.42%,不到2010年上市的海康威視的一半;同期,中石油在上證指數的權重,也從23.48%下降到3.20%,影響力逐漸式微。從“護盤王牌”到“棄子”,中石油目前雖已破淨但無論是市盈率、市淨率還是股息率,相比同行業的中石化和在港上市的H股,仍有高估之嫌。

回歸均衡,擴大融券防價格畸高

中石油上市首日開盤價比發行價上漲近兩倍,這樣的“炒新”熱情一直延續到了現在,本周科創板上市的微芯生物上市首日漲幅一度超過500%就是最好的例證。而這樣的過度炒作,很大程度上源於流通股的比例較低,中石油A股IPO發行40億股,僅佔總股本1830億股的2.19%。在當時缺乏融券等做空機制的情況下,股價過度高開形成的泡沫,實際上給投資者帶來更大的損失。目前科創板在新股上市首日即納入“兩融”,並提供了較多的券源,部分個股的融券餘額甚至超過了融資餘額,這些都是有利於減少A股泡沫的有益探索。未來如果能將融券的探索完善並擴大到所有A股,對於防範新股價格畸高,減少泡沫將有明顯的作用。

無論是對市場管理者還是投資者來說,中石油的長熊走勢都是教訓深刻的警鍾。投資者需要保持冷靜的頭腦,拒絕與狂熱為伍,尋找真正具有長線投資價值的品種。管理者也需要從實際出發,不斷探索股價快速回歸均衡,減少泡沫生成的機制,讓更多的投資者能夠從長線投資中獲益,促進引導儲蓄向股權投資的戰略目標實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