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藥方劑】四逆湯的衍變

播放GIF

歡迎點贊和轉發哦~

《傷寒論集注》張志聰曰:夫元氣發原於下,從中上而達於四肢。脈沉乃生氣不能從下而中,故用下焦之附子配中焦之炙草、乾薑;若中焦為病而生原無恙者,止用理中丸而不必附子矣。後人有附子無乾薑則不熱,得甘草則性緩之說。此撰不經之語而貽誤後昆者也。如當急用附子而先以桂試之者,亦誤事匪淺。故此湯申發陽氣,卻散陰寒,溫經暖肌,是以四逆名之。(《傷寒明理論》)

每當冬季來臨,就有好多女性朋友,特別是中老年人,總是說自己四肢冰冷,而且癥狀還比較嚴重。這屬於「脾陽不足」之症,陽氣不能溫煦四肢,以致手腳冰涼。故有「四逆湯」通過附子與乾薑組合,溫中驅除陰寒,再通過甘草益氣補中。溫補調節體內陰陽平衡。「四逆湯」出自《傷寒論》(漢?張仲景),通過不同的癥狀,添加不同的中藥,衍變出「當歸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白朮四逆湯」等方劑,如圖詳情:

俗話說「有形精血不能驟生,無形陽氣需隨時固護」,陽虛則病,陽衰則危,陽復則生,陽去則死,病危重證多是元氣虛弱至極,陰竭陽亡,陰陽離決之證。故「四逆湯」擁有「回陽救逆」的功效。其為傳統基礎方劑,其配方組成有:附子(15克)、乾薑(6克)、炙甘草(6克);主治心腎陽衰寒厥證,四肢厥逆,惡寒蜷臥,神衰欲寐,面色蒼白,腹痛下利,嘔吐不渴,舌苔白滑,脈微細。(本方常用於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性胃腸炎吐瀉過多、或某些急證大汗而見休克屬陽衰陰盛者。)

此方中附子為大辛大熱之品,能迅速祛寒就逆,而乾薑可輔助附子提昇陽氣,由於附子和乾薑同服過於溫燥,故加入甘草進行調和。此三種藥材不僅能組成四逆湯,還能組成如下中藥方劑:

圖片來源:葯智中成藥處方與經典方劑大數據可視化分析

在「四逆湯」中添加人蔘為【人蔘四逆湯】,此方劑治療心下痞硬、脈微欲絕,表現癥狀為嘔吐、下利、大汗、亡血、亡津液者,可用四逆湯以治惡寒; 加人蔘補氣生血,以治脈微。

若您的癥狀除「少陰四逆」外,更有「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等,是陰盛格陽、真陽欲脫之危象,因此在四逆湯的基礎上重用薑、附用量,冀能陽回脈復,故方後註明「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若吐下都止,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是真陰真陽大虛欲脫之危象,故加苦寒之膽汁(無豬膽,以羊膽代之),既防寒邪拒葯,又引虛陽復歸於陰中,亦是反佐之妙用。此藥方為常用的【通脈四逆湯】。

與四物湯不同,四逆湯其主要與溫養脾腎,調理人體陰陽平衡,故在中成藥中也有四逆湯,除此之外,六味回陽飲,理中丸等中成藥,都有此方劑衍變,如圖詳解:

對於中藥方劑資深中藥專家未必能從一味方劑中找到如此多的衍生功效方劑,小編藉助工具,可以快速讓您了解到方劑的一些演變路徑,從而也能讓您了解中國上下五千年的中藥發展與進步。

2018智慧食葯博覽會暨中國醫藥改革開放40年主題系列活動

新聞來源:葯智網

商務合作:183 2385 6316

157 3056 3797

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葯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