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是不會治,只是方法沒找對!

我父親劉邵武的

「三部六病」之路

導讀:中醫傳統辨證方法種類比較多,如《傷寒論》辨證、臟腑辨證、八綱辨證、衛氣營血辨證及三焦辨證等,如何能在繁多方法中找出適用於患者的辨證論治,實屬不易,此文介紹了劉邵武先生「三部六病」的學術思想,望能為中醫人開拓辨證思路。

父親的追求

父親自幼身體多病,13歲才開始讀書,17歲高小畢業後,就開始務農,成為家中的主要勞動力。他雖務農,心卻不在農,看書成為他的第一需求,常常因為看書而耽誤農活,忘記吃飯,尤其是醫學書籍愛不釋手,並逐漸試著為人看病,常常可以獲效。就這樣,他萌生了學醫之心,並越來越堅定。後來在伯父的安排下,他到長治經坊煤礦當了學徒,學習會計。

除了學會計,他更加嗜書如命,仍然偷著為百姓看病。一旦被經理髮現,就會挨一頓訓斥,嫌他不務正業。可他矢志不渝,堅持看書看病。經坊煤礦周圍40餘裡無醫生,老百姓看病十分困難,父親的出現,簡直成了當地的活菩薩。未及三年,名聲漸揚。病人經常通過關係,托經理找他看病,有時經理也覺得自己很光彩,時間一長,經理也不再干涉了,看病成為公開的事情。 父親不僅熱愛中醫,而且也留心煤礦工作,他經常下礦井實地考察,向煤礦工人和「老博士"學習、請教,其煤礦專業知識不斷豐富,處理煤礦事故的能力也在增強,經理遂將整個煤礦的管理工作交給了他。儘管如此,看病仍然是他的主要業務,24歲時,他的醫技已經名揚上黨地區。

1930年,他在長治西街創辦了上黨地區第一家私人醫院一一友仁醫院,當時共有3名西醫和3名中醫。同時,還創辦了友仁醫社,他被推舉為院長兼社長。醫社每周舉辦一次學術活動,有30餘人常來聽講。在後來長治地區的醫師考試中,除第一名(為主考官的外甥)外,其餘前十二名全部都是友仁醫社的成員,這引起了醫界的轟動,一時傳為佳話。這些人後來都成為當地的名醫。

我父親涉獵廣泛,對古典文學、東西方哲學、中外歷史、各家宗教都有深人的了解,為他「三部六病」學說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經過系統的學習和實踐,父親已經成為一名理論和經驗都非常豐富的醫生。他閱讀了《醫學大成》等300餘冊醫籍,並從1928年中華書局出版的《皇漢醫學》中受到啟發,領悟到了《傷寒論》的價值,開始了一病一方、合病合方的研究實踐過程。當時經常發生溫疫流行,父親通過臨床實踐,對《溫病條辨》和《傷寒論》進行了反覆對照,從中領悟到了仲景經方的卓著療效和辨證優勢。從此,他逐漸放棄了時方,專攻經方,這對他以後「三部六病"學說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開始認識到《傷寒論》的根本問題在於綱不系目。與此同時,他在中藥劑型的改革上也做了一些嘗試,把煎煮好的《傷寒論》方劑當作成藥來使用。當時由於條件差,湯劑只能放在地窖中短時間保存,這是他中藥劑型改革的雛形。

SEE MORE →

「三部六病」學說

三部六病"學說是我父親創立的醫學理論,是他研究《傷寒論》《內經》等中醫理論和長期臨床實踐的總結,對於臨床工作及探索中醫現代化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三部六病"學說以《傷寒論》為依據,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參考《內經》等有關中醫著述,遵循對立統一規律,將人體劃分為三個部分,即表部、中部(半表半裡部)、裡部,簡稱「三部";每部的病證,根據其陽、陰的不同病性,劃分為六類證候群,簡稱「六病"三部六病"學說即由此得名。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皮膚、骨骼、肌肉、氣血、神經等不同的組織構成。這些組織互相製約、互相依存、協調一致,維持著人的新陳代謝,體現著人的生理功能。人體的結構雖然很複雜,但從整體的觀念上看,可分為暴露於自然界的外層,和包裹在裡的內層,以及介於內外之間的實質層。這三個部分構成三個系統,分擔著整體的功能,而三部的綜合即構成整體。

SEE MORE →

經典醫案

急性腎炎

趙某,男,43歲,工人。

1972年6月19日下午,突發寒熱,體溫旋即升至39.6℃,約一時許惡寒罷,但發熱。翌晨,面目及下肢皆腫,並有肢體麻木,小便不利,尿色紅赤。某醫院查尿:蛋白(+++),顆粒管型(+)紅細胞(+),白細胞(+),診為「急性腎炎"。治療五日,除熱退之外,余皆如前。6月25日始來求診。診得脈象滑數,舌紅苔黃燥。處以豬苓湯:

豬苓30g,茯苓30g,澤瀉9g,滑石30g,阿膠9g

先煮四味,取汁250mL,納阿膠化之,一日分溫三服。次日複診,浮腫消大半;5劑浮腫盡消,尿化驗正常。

辨病診斷:急性腎炎。

辨證論治:病位一一中部;病性一一陽性;治則一一一清法;方法一一豬苓湯。

SEE MORE →

——本文選自劉惠生所著《醫學創新路》

(掃描二維碼可下單哦)

以下是廣告時間,好書值得推薦!!

作 者 簡 介

劉惠生,生於1940年,山西省襄垣縣人。1966年畢業於山西醫學院醫療系。曾任山西省第二人民醫院主任醫師,現任山西三部六病中醫研究所所長、山西省中醫學會三部六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繼承其父劉紹武先生三部六病學說,結合幾十年的臨床實踐,著有《異源同流——醫學的解構與重建》(1992年)、《三部六病精義》(2004年)、《傷寒臨床三部六病精義》(2007年)及《傷寒論三部六病師承記——中醫臨床統一論》(2008年)。三部六病學說進行了系統的整理,探索了中西醫結合的模式,並把三部六病學說作為這樣一種模式公之於眾。

購買可點擊「閱讀原文」或掃碼

END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醫學創新路》,圖片源於網路,最終解釋權歸本文原作者所有。

投稿及顧問郵箱[email protected]

覺得不錯請點贊!

點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