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十大最具發展潛力都市圈公布,你的家鄉上榜了嗎?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20日電 20日,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在其個人微信發布《中國十大最具潛力都市圈:2019》研究報告(下稱“報告”)指出,24個千萬級大都市圈以全國6.7%的土地集聚約33%的常住人口,創造約54%的GDP;中國十大最具發展潛力都市圈排名依次為:上海、北京、深莞惠、廣佛肇、南京、成都、杭州、重慶、武漢、長株潭。

1小時通勤圈

2019年2月份,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這是我國第一份以“都市圈”為主題的中央文件,標誌著都市圈時代正式來臨。在此之前,2014年《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特大城市要推進中心城區功能向1小時交通圈地區擴散,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體發展的都市圈。

所謂“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異塵餘生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報告指出,當前,中國有上海、北京、廣佛肇、杭州、深莞惠等10個2000萬人以上的大都市圈,有重慶、青島、廈漳泉等14個1000萬-2000萬人大都市圈。24個千萬級大都市圈以全國6.7%的土地集聚約33%的常住人口,創造約54%的GDP,多數都市圈人口處於持續流入

根據《意見》,都市圈建設以同城化為方向,圈內中小城市將受益中心城市產業和人口外溢,同城化提速。其中,交通一體化是都市圈建設的前提,要求加快構建都市圈公路和軌道交通網,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大力發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都市圈將促進城市功能互補、產業錯位布局,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和政策協同。

報告強調,以中心城市為引領的都市圈城市群是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平台,是中國當前以及未來發展的重點

根據都市圈的經濟產業實力以及圈內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的帶動作用,24個千萬級大都市圈可分為發達型、崛起型、起步型三類。發達型都市圈整體經濟水準領先,且中心城市與部分周邊城市差距開始明顯縮小;崛起型都市圈整體經濟實力較強,但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的發展帶動尚不足;起步型都市圈整體經濟實力不夠強,中心城市和周邊城市的經濟聯繫較弱。上海、深莞惠、廣佛肇、蘇錫常、南京、杭州等6個大都市圈為發達型,北京、天津、成都、長株潭、重慶等15個大都市圈為崛起型,哈爾濱、南昌、長吉等3個都市圈為起步型。

上海、北京、深莞惠位列前三

報告顯示,入圍十大最具發展潛力都市圈分別為上海、北京、深莞惠、廣佛肇、南京、成都、杭州、重慶、武漢、長株潭。值得一提的是,出於避免重複考慮,剔除在十大城市報告出現的單個城市都市圈天津,以及與上海大都市圈範圍高度重疊的蘇錫常都市圈,並順延遞補武漢、重慶都市圈。

具體來看,上海大都市圈2018年GDP達9.1兆元高於珠三角9市,基本以“研發在滬,生產在外”的思路進行產業優化布局。上海大都市圈包括上海、蘇州、無錫、南通、寧波、嘉興、舟山、湖州在內的“1+7”城市,陸域面積4.9萬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6597萬,同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7000萬的粵港澳大灣區規模大致相當。

2015-2018年上海大都市圈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為29.3萬,其中七成由浙江的甬嘉湖舟4市貢獻,特別是寧波人口年均增量達12.6萬、位居第一;上海控人、江蘇經濟轉型陣痛導致滬蘇錫通4市人口增長乏力。上海大都市圈經濟規模在全國都市圈中首屈一指,2018年GDP達9.1兆元,高於珠三角9市的8.1兆元;其中上海為3.3兆元,佔36%。大都市圈內經濟強市林立,蘇州、無錫、寧波3市GDP均躋身兆俱樂部。

北京都市圈尚無明確的文件和規劃,若以1小時通勤圈為標準,北京都市圈包含北京市大部分區域以及北京以東、以南方向的廊坊北三縣、固安、廊坊市區、涿州、武清等地。按此標準,北京都市圈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在2600萬以上。2018年北京GDP突破3兆元,僅次於上海;而環京地區僅為北京的零頭,2018年廊坊市GDP為3108億元。

參考《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可以將北京都市圈大致劃分為梯度異塵餘生的三個圈層:一是中心城六區,疏解非首都功能;二是城市副中心及城市發展新區多個新城,堅持集約發展,承接中心城區適宜功能及新增首都功能,異塵餘生帶動北京周邊地區協同發展;三是生態涵養區及北京以東、以南的環京地區。北京市域內集聚以科技創新、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高精尖產業,但職住平衡問題在全國最為突出;環京地區承接產業不足、通勤效率低下需補短板。

深莞惠都市圈由深圳、東莞、惠州3市組成,面積1.58萬平方公里,1990-2018年常住人口從575萬增至2625萬,GDP從301億元增至3.7兆元。這一都市圈人口結構全國最年輕,產業創新實力排名全國前三,僅次於上海、北京都市圈,是年輕移民的創業天堂。

深莞惠經濟圈(3+2)機制推動深莞惠一體化發展,“飛地經濟”和軌道交通一體化提升深圳異塵餘生帶動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是經濟人口大市、土地面積小市,全市面積僅1997平方公里,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的1/8、1/3、1/4,通過行政區劃調整解決發展空間不足的可能性長期存在,但受製於廣東省發展大局。

此外,廣佛肇都市圈由廣州、佛山、肇慶3市組成,面積2.61萬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2696萬,GDP3.5兆元。廣佛兩市經濟總量比肩深莞,分別聚焦“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NEM(新能源、新材料)”創新產業和先進製造業,肇慶承接廣佛產業轉移。

南京都市圈包括江蘇省南京、鎮江、揚州、淮安4市及安徽省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4市,面積6.29萬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3391萬,GDP3.4兆元。其作為我國第一個規劃的跨省都市圈,安徽東部城市受益於與南京同城化發展。

成都都市圈以素有“天府之國”稱號的成都平原為主體,包括四川省成都、德陽、資陽、眉山全域及雅安市轄區,面積3.2萬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約2600萬,GDP為2兆元。成都周邊4市城鎮化率較低、城鎮化空間大,未來有望與成都同城化發展;並且成都與周邊城市高鐵半小時至1小時通達,未來有望形成城際環線。

杭州都市圈包含杭州、嘉興、湖州、紹興、衢州、黃山6市,面積5.3萬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2621萬,GDP2.9兆元。在長三角地區近年人口增長緩慢的背景下,杭州都市圈人口再集聚明顯,2010-2015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長僅10.6萬人,2015-2018年年均增長升至39.4萬人,其中三分之二由中心城市杭州貢獻。2018年杭州GDP達1.35兆元,相當於紹嘉湖三市總和,是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民營經濟天堂。目前,杭嘉湖紹四市已實現“半小時高鐵圈”和“1小時交通圈”,高鐵將助力衢州、黃山融入都市圈。

重慶都市圈以重慶市35%的面積集聚65%的人口,創造72%的GDP,主城區與城市發展新區人口產業集聚能力均較強。其是內陸開放高地,產業同質化、創新能力不足是短板;圈內軌道交通互聯互通水準亟待提升,市域鐵路目前遠不能滿足主城區與外圍通勤需求。

武漢都市圈按已有的政府規劃可產生範圍不同的兩種理解,一是“1+8”武漢城市圈,包含武漢及周邊的黃石、鄂州、黃岡、孝感、鹹寧5個地級市和仙桃、潛江、天門3個省直轄縣級市;二是武漢大都市區,包含武漢、周邊5個地級市的市轄區、仙桃以及與武漢接壤的部分其他縣市。武漢都市圈致力於建設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基地、中部地區現代服務業中心;武漢產業鏈沿武鄂黃黃、武鹹、武仙、漢孝等發展廊道向周邊城市延伸,完善都市圈功能布局和產業體系。

長株潭都市圈包含湖南省長沙、株洲、湘潭三市,面積2.8萬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1504萬,GDP1.6兆元,高鐵、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城市主乾道大串聯,共同構成長株潭都市圈“半小時交通圈”。三市產業互補性強,產業協同勢頭良好,是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之一;並聯合擁有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國家級政策平台。(中新經緯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