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於武漢我們還了解的不夠

武漢民謠歌手馮翔曾這樣說過:“離開武漢,是我年輕時的願望,不過,一直到40歲才真正離開。當時對於我來說,這個城市幾乎沒有任何優點——吵鬧、混亂、自以為是……等我在北京呆下來,突然發現,武漢其實是我的一部分。”

那麽,又有多少人,一邊嘴上無比的嫌棄,一邊心中又深深的愛著這座城市呢?


武漢這個地方,沒有沿海地區的小清新,也沒有東北那嘎噠的豪邁,更沒有華南地區的發達。但這個位於華中的地方卻是最接地氣的存在。這一次,噠噠不說黃鶴樓,不說武大,隻說說那藏在武漢深處最動人的情懷......

尋找舊時記憶

經歷過風風雨雨的武漢,在抗戰時期,也烙下了濃濃的殖民痕跡,使得這座城市散發著懷舊和異國的味道。而城市的縫隙裡還藏匿著許多別致的小巷、街道,它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武漢人生活的一部分,它們可能是咖啡店,可能是旅店,或者是建築本身,歷史早已悄無聲息地滲透進了每個人的生活裡。

泰興裡 - 深藏不露的最美小巷

它是藏在漢口勝利街與洞庭街間的一條短短小巷,稍不留神就會與它“擦肩而過”。這裡曾是法租界領事街,兩旁的百年老宅,被巷內的藤蔓緊緊纏繞,磚木結構的西式樓房,紅瓦屋頂,半拱圓窗、低矮的院牆......當年的殖民痕跡在這裡依舊清晰可見。

如今的泰興裡除了時光的故事,植物盆栽才是這裡當仁不讓的主人,它們霸佔著小巷裡的各個角落,似乎在宣示自己的主權。而路邊風格迥異的小店也不含糊,使盡全力吸引人們在它們門前停留...

鹹安坊 - 《黃金時代》裡的民國風情

作為《黃金時代》的拍攝地之一,鹹安坊見證著大武漢的榮辱興衰。《武漢地名》這樣形容鹹安坊 “幽靜的小巷,中西建築的完美結合,從喧鬧的南京路轉身走進鹹安坊,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這裡是民國時期漢口最有代表性的高級住宅區,看著方正硬朗的石頭門框,磨得光溜的石階,觸摸著赭紅色的磚牆,好像行走在七十年代的光影裡。

漢口書局 - 老武漢的氣與韻

不管你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從踏進書店的那一刻起,潛意識裡都會變得謙遜與儒雅,會自動放慢自己的腳步,連說話的聲音也變小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能沉下心來品味一本書的人越來越少。而漢口書局,此時就像一個孤獨的旅者,在這片荒涼的文化沙漠裡,撐起了一片綠洲。

傳統的中式木質書架,巨幅手繪的老武漢江河畫卷,碼放整齊的各類圖書,仿佛已經觸摸到了這座城市的文化之魂。點一杯咖啡,找一個舒服的椅子坐下,翻一翻武漢前世今生的老照片,就像穿越到了老漢口的租界洋樓或是老裡份的天井。不經意間,你就成了書店的故事......

做個接地氣的文藝青年

廢棄的舊工廠、年代久遠的老街,是文藝青年們最愛的地方。他們總有辦法讓那裡重新煥發出生命力,用藝術和設計,把它們改造成“詩和遠方”。

與北京的“798”類似,漢陽造藝術區曾經也是一個廢棄的工廠,只是它來頭不小,曾是洋務運動時期赫赫有名的張之洞兵工廠,製造出大名鼎鼎的漢陽式步槍。但隨著歲月更迭,兵工廠逐漸被廢棄,這裡也就漸漸失去了昔日的風采。

隨著一批又一批的拓荒者發現這裡,他們用自己的創意拯救了這座被廢棄的工廠,園中隨處可見的塗鴉、行為藝術、創意雕塑......都慢慢與這座老廠房融為了一體,真正的與現在這個世界接上了縫。

403國際藝術中心 - 置身於偉大的風暴中

你一定不敢想象,這座如此具有藝術感的建築,前身竟是一個編號為403的鍋爐廠遺址。所以展示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一個複古外表下,擁有各種創意穿插其中的LOFT房屋結構。像極了《奮鬥》裡面的烏托邦。

而這裡不僅僅是個書店,也是集咖啡廳、劇院等一體的國際化藝術中心。經常不定期地舉行話劇演出、藝術展覽、旅行者俱樂部等活動,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們在這裡結識、討論藝術才是正經事。

曇華林 - 彌漫著咖啡香的文藝老街

曇華林,一條不長的老街,卻濃縮了整個武漢的文藝情懷。拍照,閑逛,或者享受一個帶著咖啡香的下午,都是文青們在這裡願意做的事。觸摸街邊的飽經風霜的老建築,你會發現曇華林有的不僅僅是文藝,這裡的一磚一瓦都刻著老武漢的歷史記憶。

如果把曇華林比作人,用“像個充滿童趣、有意思的老頭兒”來形容最合適不過了,它就是從照片裡走出來的老建築一樣,被調皮的後人用彩繪塗滿身體,卻製造出了另一種讓人驚喜的風格。

穿越千年看古今

散步在武漢的街頭,看看這座已有千年歷史的城市,登上晴川閣,望長江賦詩一首。或走進皇家寺院,尋找片刻安寧。最後去那吳家花園裡品一杯茶,待日落了,心中煩憂似乎也消散了...

晴川閣 - 與黃鶴樓同望一江水

有“三楚勝景”之稱的晴川閣佔據著北臨漢水、東瀕長江、龜山東麓的好位置。相比黃鶴樓的人聲鼎沸而讓人無心看風景,晴川閣卻像一個清雅的隱士,雖身處鬧市,卻愜意安然。登上晴川閣,可觀賞和黃鶴樓上一樣的浩然江水,難得清靜的地方,或許更能體會古人喜愛登高賦詩的心情。

寶通禪寺 - 武漢最古老的皇家寺院

無論寺外是如何車水馬龍般的喧囂,走進寶通禪寺的大門,明黃色的高達院牆就像一道結界,將寺院與凡俗隔離開了一般,真是名副其實的佛門淨地。作為已有1600年歷史的古老寺院,它也逃不了被損毀的命運,但今天的寶通寺依然保持著最後一次大規模修複,因為是清代的建築風格,所以在這裡,你多少能找到些故宮的影子。

吳家花園 - 大戶人家府邸的花樣年華

吳家花園曾是大名鼎鼎的北伐時期吳佩孚的官邸。花園的正門位於南京路旁,來到這裡並沒有什麽顯眼的門牌,在外面看起來草木重生,樓房也破破舊舊的,不要被這樣的外表所迷惑而質疑它的身份。走進門,古樸豪華的裝修,乾淨利落的陳設,精心打理的植物,這些細節立刻為它驗明正身,處處透露著它的“大家閨秀”的氣質。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