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知道武漢最古老的七座建築是哪幾個嗎?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城市,武漢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的盤龍城遺址,不過在上千年的朝代更替後,在武漢遺留下來的最古老的建築(1840年以前),如今只剩下了“四塔二橋一牌坊”,昔日的文化構成了歷史的記憶,並且會對後來人產生深遠的影響。現在,不妨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武漢最古老的七座建築吧。

1.無影塔

位於武漢市洪山寶通禪寺西側,傳說夏至中午時分,此塔無影,故稱“無影塔”,無影塔原名宋興福寺塔,始建於南朝梁元帝承勝年間。隋文帝仁壽元年改稱興福寺。此寺後毀。至南宋度宗鹹淳六年重建興福寺並建此塔。寺廟後複毀,但塔幸存至今。

無影塔是武漢市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原來安置在洪山東頭。1956年,石塔就被公布為省級文保部門。後因塔身出現傾裂,1962年,無影塔從洪山東頭遷到了洪山西頭。2013年5月,無影塔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部門。

2.洪山寶塔

位於武昌洪山南坡,寶通禪寺東北面。始建於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歷時十一年竣工。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塔隨寺改名為寶通塔。因坐落洪山,後人又稱洪山寶塔。該塔七層八面,為磚石仿木結構,通高44.1米,基寬37.3米,頂寬4.3米,沿塔基圓門內石階盤旋而上,可直達頂層。解放前,整座塔已損壞不堪。1953年,人民政府對洪山寶塔進行了全面的維護和修繕,現已被列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部門。

3.勝像寶塔

1343年建於黃鶴樓故址前的黃鵠磯頭,1984年遷入黃鶴樓公園西大門入口處內。

塔體的整體造型由基座向上逐漸收縮,尺度愈縮愈小,其輪廓線條大體呈三角形,塔的外觀則分作座、瓶、相輪、傘蓋、寶頂5部分,寶頂為合金材料製成。勝像寶塔是一座用於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塔型屬於佛教密宗佛塔,也是武漢市現存的唯一一座喇嘛式白塔。

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部門名單。

4.石榴花塔

位於龜山南麓漢陽公園內。石榴花塔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明清民國年間均有過修繕,塔的原址在添福巷,1964年被移至現址複原。塔高約4米,底徑1米許,全為青石所砌,三層六面實心,淺簷微翹。

和其他用於供奉聖物,甚至是用來“降妖伏魔”的塔不同,石榴花塔的建造初衷是為了紀念一起真實發生在漢陽地區的冤案,在法制極為不健全的封建時代,人們選擇修塔紀念冤案,也算是一種“亡羊補牢”。

5.保壽橋

位於長堤街多福路,作為目前漢口現存最古老的橋,保壽橋始建於1662年,是當時玉帶河上的50多座橋之一。建國初期,保壽橋下的玉帶河尚有河水。其後隨著環境的變化,河道逐漸廢棄,被填平成為了街道。保壽橋的橋面也被水泥覆蓋,成了保壽巷的一段路面,只能見到青石橋欄。後經過局部發掘,保壽橋終於重現面貌,1988年公布為武漢市級文物保護部門。

保壽橋是漢口的城市之根,橋上所刻“礄”字,也是“礄口”地名的實物見證,其價值不在於其建築多麽精美,而在這座蒼老的建築歷經滄桑,見證了漢口的城市不斷發展。

6.北洋橋

位於洪山區和平鄉北洋橋村,北洋橋是武漢市歷史最悠久的古橋,也是武漢市尚存原貌的古拱橋,橋長50米,寬7-11米。兩頭寬,中間窄,拱橋跨度14米。北洋橋的結構與趙州橋結構頗為相似,始建於唐代,歷經戰亂,屢毀屢建。現存的“北洋橋”建於明弘治年間,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7.貢院牌坊

位於漢陽陽新路的岔路共勉街,建於清中葉,“共勉街”原是漢陽縣學舊址,明清時為科舉考場,因而又稱“貢院”,有貢院鄉試,中舉者進京考進士。三年一次應考,學生雲集此街,故名“貢院街”,原縣學前的青石牌坊則被稱為“貢院坊”。

民國時期,貢院街改名共元街,20世紀40年代又改為共勉街。共勉街牌坊為四柱三間式石牌坊,每間下開一矩形門洞,坊柱頂有石雕飾。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