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外大師武漢競技 藝術美麗一座城市

2008年12月26日,由武漢市政府投資2.2億元進行改建的武漢美術館,以全新面貌向公眾開放。十年來,這處坐擁大漢口繁華的文化聖殿,用藝術美麗一個城市,不僅成為全國文藝青年來漢必至的打卡地標,高規格高品質大師展,更成為武漢人最期待的年度藝術盛宴。

展覽是手段,公共教育是目的,從齊白石展到正在展出的武漢名家展,以優質展覽納四方來客,讓本土市民受到文化審美教育,獲得美的享受,用藝術推廣城市,讓武漢文化走出去,這十年,如果要為武漢選一個藝術代言人,非武漢美術館莫屬。

高規格品牌展成為新常態,藝術美麗一座城市

時間回到2008年,武漢美術館新館一亮相就驚豔了武漢市民。這個坐落於漢口南京路、黃石路與中山大道交會處的老建築,除保留原有“金城銀行”優秀歷史建築風貌外,配以先進的中央冷氣機、恆溫恆濕、消防安保等自動化管理設施,迅速駛入藝術新時代。

新館總建築面積12139平方米,7個展廳面積約4230平方米。這一年適逢全國美術館、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文化惠民政策,開館伊始便是大手筆,以“重構——我們的美術館”為主題,推出“互動——2008中國當代油畫展”“北京畫院藏齊白石作品展”等系列展覽。此後,每年引進一兩次國內外大師的展覽,成為武漢美術館的新常態。中國近現代美術巨匠蔣兆和、瀏海粟、何香凝、石魯國際藝術大師如畢加索、莫奈的作品先後在此辦展。

“這10年,即使是2017年《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這樣的大展,國外美術館是要收費的,我們免費,給市民帶來文化享受。”武漢美術館館長樊楓自豪地說。

此外,作為城市美術館,武漢美術館從開館之初,便定位於藝術競技平台,東西方大師同台競技,打造獨具特色的品牌展,注重梳理性、學術性,強調藝術與城市的關係,迅速形成“水墨文章”“江漢繁星計劃”“城市記憶”“大師展”“兒童萌芽展”等多個系列的展覽品牌。不僅對本地區美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在全國範圍內也是影響深遠。

2017年12月29日至2018年4月29日,“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開展,中山大道上排長隊等候觀展的市民,成為一道迷人的城市風景。這個展覽共有17萬餘人觀展,創下武漢美術館十年之最。“這說明武漢市民很識貨,有藝術眼光。城市美術館屬於城市,它在市民心中的地位,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希望他們把美術館當作文化聖殿,是來朝拜的。”樊楓如是說。

打著手電看展,親民且富有創意的公教活動屢獲大獎

美術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平台,在樊楓看來,有三種功能,一是供專業人員研究;二是對成人美學的普及;三是對兒童的培養。武漢美術館的藝術沙龍、保華街二號、美術大講堂這三個系列在全國美術館界非常有名,“展覽是手段,公共教育才是目的。”

十年裡,來美術館的觀眾不僅可以看心儀的展覽,還可以參加館內豐富多彩的公共教育活動。美術館公教部負責人介紹,“藝術點亮星星的孩子”主題公教活動,緣自家有自閉症孩子的母親的需求,她想讓孩子通過畫筆融入社會。基於藝術的療愈功效,“藝術點亮星星的孩子”從此拉開帷幕,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四屆,並榮獲“2014-2015年度全國美術館優秀項目評選”優秀公共教育項目。

為了調動觀眾參與藝術活動的熱情,武漢美術館創辦的各類公教活動,敢領風氣之先。他們策劃了“把武漢畫進地鐵”活動,讓市民愛上藝術裡的城市。引進中央美院“學院力量”展時,特辟夜場,將美術館的燈光關掉,讓觀眾打著手電筒看展;武漢美術館與上海瀏海粟美術館做了一個戲曲主題展,為配合主題,現場邀請京劇演員來唱戲,穿著戲裝和觀眾一起看展;“第12屆全國美展水彩·粉畫作品展”,武漢美術館在礦泉水瓶上印著“這一季到武漢來看水彩”,發放給觀眾;“齊白石作品展”時,畫家朱振庚提出一個設想,讓小孩子來臨摹齊白石的畫,再讓著名畫家來臨摹小孩子的畫,趣味新穎的互動方式,至今仍是藝術佳話。

正是這些富有創意又親民的公教活動,在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舉辦的公教活動評比中,武漢美術館屢獲大獎,影響力在全國名列前茅。

“一個展覽有160個流程”,成功晉級美術館“國家隊”

2015年12月17日,第二批全國重點美術館授牌儀式舉行,武漢美術館從60家入圍的公立美術館中脫穎而出,成功晉級“美術館國家隊”,全國僅有13家。

“在很多省份都沒有一家‘國家重點美術館’的情況下,這次晉級對我們是巨大的榮耀。”樊楓透露,由文化部成立全國重點美術館評估委員會,評估條款繁多,標準嚴格。展覽、公共教育都是其中重要內容,另外,還有一個“年收藏經費總額不低於300萬元”的硬性標準。武漢美術館新館2008年才開放,當年財政劃撥的收藏經費是300萬元,我們通過“以展代收”,收藏遠超300萬元。

美術館在管理制度設計上,同樣具有超前性,向國內外一流美術館看齊。業內流傳著武漢美術館“一個展覽的160個流程”,對此,樊楓並不否認。每件作品出入美術館,均按運輸、布展、燈光、標簽、開幕式、公共教育、收藏、媒體推廣各個環節進行了分解,制定流程,美術館員工人手一本《工作手冊》,館內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細則、流程,每次開會都做成圖表,大家一目了然,“以免開會時泛泛而談,也不會出現互相推諉的情況。管理當中有專業(美術),專業當中有管理,永遠不會過時。”

優質展覽引進來走出去,藝術為城市代言

優質展覽引進來走出去,藝術為城市代言

評為全國重點美術館後,武漢美術館開始加大國際交流——優質展覽引進來,優秀展覽走出去。在每年的展覽設計上,找亮點、造品牌,2017年推出的水墨雙年展便是其中之一。水墨雙年展脫胎於該館“水墨文章“品牌展,用最具中國特點的水墨畫,表達對中國文化和當代藝術的思考,探討如何讓水墨進入世界領域。其中,樊楓的“上海印象”走進今年11月舉辦的首屆上海進博會,他的“歐來歐去”系列,用水墨畫外國觀眾熟悉的地標,用中國的思維、文化習慣表達歐洲人的建築和生活,將外國觀眾吸引到中國文化裡來,作品曾多次到國外展出。

正在展出的武漢名家展,樊楓在前言裡寫道:武漢美術館秉承“擎九派、匯友邦、舉學壇、薦英才、重教化、助美倫、興楚韻、展當代”的辦館宗旨。其中,“擎九派”立足於武漢地區,“匯友邦”集結各方藝術家和觀眾。比如最具特色的水墨雙年展品牌,既有面向本土、全國的藝術家,也要有面向世界的藝術家,三方同台競技,既能提升地域的專業水準,又能找到自信,找到差距。“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好作品就要敢和外地、國外的藝術家同台亮劍”。

伴隨新館落成10周年的,是“武漢·印象——美術館館藏作品”全球巡展。“城市公共美術館的文化使命,是讓武漢文化走出去。武漢美術館曾數次邀請法國、美國、德國、荷蘭等國家的藝術家到武漢辦展覽,大使及總領事出席開幕式活動。與此同時,武漢美術館館藏作品展先後到日本大分、韓國清州及法國巴黎舉辦展覽,引起當地藝術界和媒體的特別關注。”樊楓感慨,每次到國外或其他城市做展覽,都會被問到武漢有多少大學生,多少家美術院校,美術館、藝術家生態如何,“藝術展是城市藝術生態的綜合展示,展示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

為最大程度用藝術推廣城市,早在2010年,武漢美術館就加入國際美術博物館專業委員會,目前已和日本大分市美術館、韓國清州美術館成為友好館,2017年日本重量級藝術家高山辰雄的作品曾在美術館展出,周韶華、唐小禾等藝術家的作品曾到日本大分美術館巡展,在清州做過“意繪”主題展,包括《武漢——大分雙城展》,都取得了很好的影響。

“美術館某種程度上像是一個文化碼頭,要吸納盡可能多的文化形態來增加城市底蘊。”樊楓說。

提升文化實力,替城市收藏未來

在2018年武漢政協委員提案書上,樊楓深情地寫道:“建設文化強市要具備五個有:一有現代化的文化設施、二有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在此集聚、三有傳世的作品在此誕生、四有眾多對文化藝術的愛好者和追求者、五有豐厚的藝術資源,繁榮的藝術市場。”而武漢美術館作為城市文化代表,和“五有”息息相關,尤其是館藏作品的多寡,是替城市收藏未來,關係到美術館的硬實力,也是城市文化財富的展示。

樊楓坦言目前美術館采取的以展代收,用展廳的費用換作品,只是策略。“作為年輕的美術館,收藏不起大師作品,但可以用超前眼光收藏未來。”

近幾年,武漢美術館和畫廊同步,甚至越過畫廊去發掘新銳藝術家,把整個收藏的狀態推前。“繁星計劃”品牌展,就是通過展示“70後”當代青年藝術家優秀作品,打造藝壇新星。在樊楓看來,“70後”這一代畫家正在走向成熟,給他們提供展覽的舞台,和全國優秀藝術家同台比較,在競爭中快速成長。

此外,美術館還打造了“武漢印象”的品牌展覽,幾屆辦下來,慢慢積累了湖北省教師群體作品、畫院系統作品展等。樊楓說:“為本土年輕藝術家、書法家、雕塑家策展,是地方美術館的責任。既宣傳他們,同時將其納入到國家收藏裡面,保護地域文化,對年輕藝術家也是一種肯定和激勵。”

武漢美術館現有館藏作品三千多幅,比起樊楓初到美術館時,只有一二十件藏品,且是應酬之作,已是天壤之別,但離10萬藏品的國際標配還有一定的距離。一是經費不夠,二是征集工作也跟不上,美術館征集、收藏的應是可以載入美術史的作品。“各種高水準展覽,像是足球隊裡的外援,美術館的研究人員、專業人員的水準非常重要。學術和收藏,才是美術館的未來,並真正提升文化實力,讓城市文化有厚度,一代又一代延續下去。”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