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紅線管理 讓千湖之省碧水長流

湖北因湖得名,是三峽工程所在地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境內河流縱橫,湖庫棋布,長江流程1061公里,漢江流程達868公里,5公里以上河流有4200多條。全省納入湖泊保護名錄的湖泊755個,水面面積2707平方公里。千湖之省的湖北,在國家水資源配置戰略中,地位舉足輕重。

改革開放40年來,湖北水資源管理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

制度先行水資源三級考核成常態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水利工作,長官人民開展了氣壯山河的水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1988年7月1日,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這標誌著我國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的轉變。1992年3月14日,湖北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之後又頒布了《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

紅線管理讓千湖之省碧水長流

2006年1月,省政府頒布了《湖北省水資源費徵收管理辦法》(後修訂為《湖北省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辦法》)等規章。2013年,湖北省又印發了《關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湖北省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等規範性檔案。系列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為湖北省水資源節約、保護、管理等方面做出了頂層設計。

制度是根本,執行是關鍵。為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自1989年1月起,湖北省進一步明確水利部門為同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在水行政主管部門內部,依法開展取水許可和水資源有償使用等工作,使得“水”的資源意識、商品意識在全社會初步形成。隨後,全省17個市(州、直管市、林區)水利部門也相繼設立水資源管理機構,湖泊局、水政監察隊伍、湖泊保護中心、市縣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等機構的設立,進一步壯大了水資源管理力量。

在市州,地方性水資源保護制度也在探索和推廣。宜昌市打破行政區劃和部門分工,通過省政府授權,成立了市級黃柏河流域水資源保護綜合執法局,集中行使水利、環保、農業、漁業等政監督職能,破解“九龍治水”難題,相關經驗也將在全省推廣。

2015年以來,湖北省在實行最嚴格最資源管理制度上,考核多次獲得良好等次。與此同時,湖北省已建立起三級水資源考核制度,三級考核在全省已成常態。

三條紅線構建最嚴格管理制度

為貫徹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一直以來,湖北省堅持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汙“三條紅線管理”,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在用水總量控制上,湖北省嚴格規劃管理和水資源論證,開展了城市規劃、工業園區規劃等規劃水資源論證工作;建立了發改、水利審批並聯平台,把水資源論證作為建設項目審批、核準和開工建設的前置條件。嚴格水資源有償使用,組織全省取水許可台帳規範化建設,同時調整了水資源費徵收標準。2017年,全省總用水量285.77億立方米,優於365.91億立方米的控制目標。

在用水效率控制上,堅持貫徹節水就是減汙、節水就是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資料顯示,每節約1立方米水,可減少0.7立方米廢汙水排放、少汙染28立方米的清潔水資源。為此,湖北省大力提倡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先後開展了“節水型企業”“節水型灌區”“每畝地少施一斤化肥、少撒一兩農藥、少用一方水”公共機構節水型部門建設等系列節水行動。

湖北省還利用價格杠杆,對用水總量進行調節,推進城市非居民生活超定額用水累計加價收費制度,強化用水定額管理,組織了用水定額修編,確保將節水落到實處。在市州,相關探索也同步展開。武漢市將一批高耗水企業列為重點管理用水戶,在用水計劃下達、超計劃加價水費徵收、節水技術推廣、節水器具普及等方面,行建立精細化、規範性的工作制度。經過不懈的努力,湖北省水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2017年,湖北省萬元GDP用水量為82.1立方米,降幅達19.51%,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64.4立方米,降幅達20.49%,都優於12%的控制目標,全省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511,優於0.510的控制目標。

在水功能區限制納汙方面,堅持對全省水功能區、水質監測斷面、飲用水水源地進行常態化水質監測,監測覆蓋率逐年提高。開展了飲用水源保護專項行動,對列入全國名錄的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進行了安全評估和安全保障達標建設,同時建立了全省水利、環保系統水汙染應急聯動機制,提高水汙染應急管理效率和執行力。2017年,全省176個國家重要水功能區中,除15個排汙控制區外,148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達標率91.9%,優於85%的控制目標。

生態治理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近年來,全省各地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精神,在水生態文明建設上,邁出堅實步伐。

建立長效機制,打造水生態文明,湖北省已形成一批水生態文明名片。在武漢市,經過持續建設,“楚河漢街”以及武昌、漢陽、青山的江灘已成為大武漢一張張新的城市名片,當年被洪水衝刷的河灘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獨具濱江魅力的市民樂園。從2015年開始,襄陽大力開展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九水潤城、漢江——南渠——護城河水系連通工程、美麗鄉村水環境治理項目等重點工程全面完工,讓清水入漢江、秀水韻襄陽、甘水潤崗地、活水繞古城。今年6月,襄陽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已通過技術評估驗收。

目前,湖北省已初步構建起健康的水生態體系、完備的水安全體系、嚴格的水管理體系,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也基本形成,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文明建設目標。

在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大力推進長江大保護。湖北省實施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以來,水資源管理部門迅速製訂工作實施方案,點對點、實打實、硬碰硬地推進工作。全省共核查入河排汙口1235個,其中規模以上入河排汙口675個、規模以下560個。全面取締各類保護區內入河排汙口,黃石、黃岡、鄂州等地的7個入河排汙口已全部完成整改,完成登記和審批手續補辦的入河排汙口共有305個。

為加強河湖岸線管理,還制定了《省級試點湖泊岸線劃界確權實施方案》,開展了長江乾流岸線保護和利用情況核查,優化江河取水口和排汙口布局,嚴格化工園、工業園排汙口審批,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系列專項整治行動,共排查化工企業658家、化工園區53個,沿江1公里內沒有新新建的重化工和造紙項目。

在廣大水利工作者、水資源管理工作者不懈努力下,全省基本形成了“布局科學、功能完善,工程配套、管理精細,水旱無憂、灌排自如,配置合理、節約高效”的水利管理利用新格局。

2002年2月至2014年6月,襄陽、荊門、武漢、宜昌、鄂州5市被授予“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範市”。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作為南方豐水省份,湖北省被列為全國加快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7個試點省份之一,並率先劃定了省、市、縣三級行政區水資源“三條紅線”,積極探索南方豐水地區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現途徑,為全國同類地區提供了可複製、可借鑒的經驗。襄陽、鄂州、鹹寧、武漢、潛江5市水生態文明試點通過驗收;2018年6月22日,全國7個水權試點之一、唯一縣級試點部門宜都市水權試點通過驗收,填補了農村堰塘確權空白,對提高農民建管堰塘積極性、促進農村人水和諧具有重要作用,為全國農村集體水權確權提供了示範和借鑒。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長官下,省水利廳將繼續克難奮進,把湖北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不斷推向深入,讓千湖之省碧水長流,助力湖北高品質發展。(圖片來源於湖北日報)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