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朝大臣見了皇帝就山呼萬歲?那是要挨罵的

在熱播電視劇《康熙王朝》裡有這樣一幕場景:

康熙皇帝來到乾清宮舉行早朝。當他站在龍椅前時,眾大臣立即跪拜下來,高聲喊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康熙皇帝隨即下令“平身”。眾大臣又齊聲回答:“謝皇上!”一套早朝禮儀才正式結束,進入當天的早朝主題。

除了《康熙王朝》,不少清宮題材的電影、電視劇、歷史小說裡,都會見到類似的場景:大臣在覲見皇帝時,動不動就稱呼“萬歲”“萬歲爺”等。其實,這是一種不符合清朝禮儀制度的稱呼。如果有大臣膽敢這樣做,一定會挨罵的。搞不好的話,還會罰去俸祿,甚至革職問罪。

原因很簡單,不管是“萬歲”,還是“萬歲爺”,都是戲劇舞台上的稱呼,不是正式禮儀稱呼。用戲劇舞台上的稱呼來稱呼皇帝,你豈不是嫌命長?

雍正皇帝在這方面特別反感。有一次,江西布政使李蘭奏折後面寫道“皇上洪福”幾個字。這幾個字是再普通不過的套語,比起“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萬壽無疆”等常見套語來,算不了什麽。但雍正皇帝照樣生氣了,朱批道:“朕深厭此種虛文。”

那麽,大臣在覲見皇帝時,對皇帝的正式稱呼是什麽呢?

這要分兩種情況。

如果是滿人大臣,他應該在跪安時稱呼:“奴才某某某恭請皇上聖安。”

如果是漢人大臣,他應該在跪安時稱呼:“臣某某某恭請皇上聖安。”

比如,在電視劇《走向共和》裡,李鴻章、盛宣懷覲見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他們均稱呼:“臣恭請皇上、皇太后聖安。”有意思的是,雖然慈禧太后掌握實權,但他們依然把皇帝擺在前面。

書面語言是是如此。《清史稿》記載,清朝入關前的重臣、葉赫部貴族後裔阿什達爾漢上疏給皇太極時,說:“皇上欲恢張治道,深思篤行之。”仍然是稱呼“皇上”,而不是什麽莫名其妙的“萬歲”。

除了大臣,皇后、妃嬪等所有人見了皇帝,準確的稱呼都是“皇上。”只有皇太后、皇太妃能夠稱皇帝為“皇帝”。這一點,溥儀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說得清清楚楚:“太后太妃都叫我皇帝,我的本生父母和祖母也這樣稱呼我,其它人都叫我皇上。”

到了清朝晚期,出現了“萬歲爺”的稱呼。但是一定要注意,這裡的“爺”千萬不能省略,不能直接就稱呼“萬歲”,那樣的話又會挨罵的。而且,這種稱呼局限於宮內一部分太監、宮女,適用範圍並不大,而且絕不可能出現在正式場合。大臣們也不會這樣稱呼皇帝。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也提到這種稱呼:

太妃們為了表示對我的疼愛和關心,除了每餐送菜之外,還規定在我每餐之後,要有一名領班太監去稟報一次我的進膳情況。這同樣是公式文章。不管我吃了什麽,領班太監到了太妃那裡雙膝跪倒,說的總是這一套:“奴才稟老主子:萬歲爺進了一碗老米膳(或者白米膳),一個饅頭(或者一個燒餅)和一碗粥。進得香!”

在這裡,稱呼溥儀(皇帝)為“萬歲爺”的,是太監。你又不是太監,稱呼什麽“萬歲爺”?這不是自掉身價嗎?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我的前半生》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