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貴妃的胖被傳了千年,該是澄清的時候了

作者:張宗子(騰訊·大家專欄作家)

元代畫家錢遠《楊貴妃上馬圖》局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中國人說美女,有“環肥燕瘦”之稱。

這個成語,大概出自蘇軾的《孫莘老求墨妙亭詩》:“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漢典”上的解釋:“唐明皇寵妃楊玉環,與漢成帝嬖後趙飛燕,一肥一瘦,各以此擅勝而並美。”

杜甫在《李潮八分小篆歌》裡認為,“書貴瘦硬方通神”,作為書家的蘇軾不同意這種看法,認為不同的風格各有其美,好比趙飛燕和楊玉環,雖然胖瘦有別,不能說哪一個不漂亮。

書法上“環肥燕瘦”確實各有其美

尋常都說“唐代婦女以肥為美”,除了動不動拿楊貴妃說事,還有大量傳世的三彩人物和仕女畫為證。這些藝術作品中的唐代貴婦,多半體態豐滿,面龐渾圓。渾圓的結果,不僅把眼睛擠小了,還擠出了雙下巴。唐代婦女的著裝為短襦長裙,裙腰高,直至腋下,上衣較緊身,裙子則追求寬大。寬鬆的長裙,似乎正好配合仕女們的豐滿身材。

永泰公主陵壁畫中的“雙下巴美人”。永泰公主,唐中宗李顯第七女

然而奇怪,多年讀唐代的文學作品,並沒有讀出唐人喜歡肥胖的意思,反而正相反。拿唐詩來說吧,五萬首唐詩,作者來自社會各階層,描寫女性的內容豐富多彩,然而印象裡,大家還是覺得女人以苗條為美。白居易描寫家伎的“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名句廣傳,人所熟知。僅此一例,就把習俗的認定打了一個巨大的折扣。我們總不能說白居易有怪癖,如非洲某些部落的酋長,死活要與眾不同吧。還有杜牧,他與喜愛的小妓女分別,寫下“娉娉嫋嫋十三余”的贈詩。娉娉嫋嫋,當然是讚揚對方體態輕盈。附帶提一句,詩裡的“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是說“紅燈區整條街上的女士,卷上簾子各自站在門口拉客,哪一個也比不上你。”有人把它簡化為“春風十裡,不如你”,讀起來甜絲絲美滋滋的,可是女孩們若要轉為自用,最好還是謹慎些。

杜牧還寫到大畫家周昉畫的屏風:“屏風周昉畫纖腰”。我們對照一下周昉傳世的《簪花仕女圖》等,真的要跌破眼鏡呢。

周昉傳世的《簪花仕女圖》,可是並沒有“纖腰”

說到底,藝術作品與現實的關係,不能簡單對應。明朝的版畫裡,美女們頭和身軀的比例,經常只有一比三,畢加索有段時期專畫粗胳膊粗腿的胖女人,這能說明明朝和畢加索的西班牙的女人,都長成了這般模樣嗎?

(左)明·陳洪綬《執扇仕女圖》;(右)唐寅《孟蜀宮伎圖》。感受一下“四頭身美女”

這個問題回頭細說,此處先談“肥胖美女”的代表楊貴妃

楊妃的體態和容貌,《新唐書》後妃傳裡沒提,隻說她“善歌舞,邃曉音律。”《舊唐書》提到了,說是“太真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豐,既有豐滿、也有好看的意思。豐豔,即使指的是豐滿豔麗,豐滿也不是肥胖。唐明皇和楊妃的愛情故事,唐人談論極多,然而很少她的容貌描寫,陳鴻的《長恨歌傳》算是比較詳細的:

“鬢發膩理,纖穠中度,舉止閑冶,如漢武帝李夫人。別疏湯泉,詔賜澡瑩。既出水,體弱力微,若不任羅綺。”

陳鴻說,楊貴妃不胖不瘦,恰到好處。“體弱力微,不任羅綺”,還給人嬌弱的感覺。漢武帝的李夫人以“妙麗善舞”著稱,據說體態纖長,弱不經風。病逝之後,武帝傷悼不已,寫下《悼李夫人賦》,說她“美連娟以修嫮兮”。連娟是曲折纖細的意思。把楊妃比作李夫人,很難產生肥胖的聯想。《長恨歌傳》是和白居易的《長恨歌》配合的,《長恨歌》裡,關於賜浴溫泉,白居易這麽寫:“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很多人讀到這一段,看到“凝脂”二字,馬上想到胖。殊不知凝脂只是形容人的皮膚白膩,不是說身上到處都是凝聚的脂肪。凝脂的比喻出自《詩經·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這就說得很明白,是皮膚白如凝脂,不是皮下多凝脂。

白居易和陳鴻都沒見過楊妃,但白居易曾經遇到一個親眼見過楊妃的人,這人是天寶年間的宮廷樂工,他這樣形容楊妃:“貴妃宛轉侍君側,體弱不勝珠翠繁。冬雪飄搖錦袍暖,春風蕩漾霓裳翻。”(《江南遇天寶樂叟》)。“體弱不勝珠翠繁”,和“嬌無力”一樣,都對應陳鴻筆下的“體弱力微”。

唐朝帝王思想開明,皇帝的風流韻事,大家隨便談,這在宋以後是難以想象的。牛李黨爭中,李德裕的門人韋瓘作《周秦行記》,企圖嫁禍牛僧孺。《周秦行記》寫牛僧孺夜行伊闕鳴皋山下,遇到西漢薄太后和四位前代的帝王嬪妃,包括劉邦的戚夫人,王昭君,齊東昏侯蕭寶卷的寵妃潘玉兒,還有本朝的楊貴妃,一番飲酒酬唱,最後由昭君侍寢。文中對各位後妃的描寫,根據歷史記載,結合人物的性格和命運,或實或虛,相當傳神。關於楊妃,小說裡寫道:

“見前一人,纖腰修眸,儀容甚麗,衣黃衣,冠玉冠,年三十許。太后曰:‘此是唐朝太真妃子。’”

唐人小說雖恣意馳騁想象,但記述和議論用史筆,有嚴謹的一面。此處形容楊玉環的文字,全部有來歷。核對一下,便可知道作者出語有據:

1、冠玉冠:玉冠為道士的帽子,暗示楊玉環曾為女道士;

2、年三十許:楊妃死於馬嵬坡,虛歲三十八;

3、衣黃衣:《新唐書.五行志》:“天寶初,貴族及士民好為胡服胡帽,婦人則簪步搖釵,衿袖窄小。楊貴妃常以假髻為首飾,而好服黃裙。時人為之語曰:義髻拋河裡,黃裙逐水流。”楊貴妃和冒襄筆下的陳園園一樣,喜歡穿黃裙子。

電視劇《唐明皇》中的楊妃,林芳兵飾演。貴妃裝束中即有義髻黃衣

那麽,關於容貌,是否也比較可信呢?修眸纖腰,徹底否定了胖的說法。

開元年間,見過楊妃的人不少。她先為壽王妃,再短期作道士,見她不難。即便在被唐玄宗納入宮中之後,仍然有很多人親睹芳容,比如李白。長期侍奉唐玄宗和楊妃的太監高力士,後來被流放到南方。他們都有機會給人講述楊妃的故事,描繪楊妃的形象。此後輾轉相傳,被寫入詩文,多少是有依據的。

天寶元年(西元742年),李白受玄宗賞識,入朝任翰林學士。天寶二年(或曰三年),玄宗和楊玉環在沉香亭賞花作樂,李白當場填寫新詞,作《清平調》三首。這一年,李白四十三歲,楊妃二十五歲,唐明皇則快六十了。

寫《清平調》這一年,李白四十三歲,楊妃二十五歲,唐明皇則快六十了。圖源電影《妖貓傳》

在《清平調》裡,李白把楊妃比作趙飛燕:“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趙飛燕以身輕如燕著名,古人形容她“腰骨纖細,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顫顫然,他人莫可學也。”李白這句詩,可以泛泛講,說楊妃如趙飛燕一樣漂亮,也可以理解為,楊妃像趙飛燕一樣亭亭玉立。因為李白看到的楊妃,正當青春年華,還沒有像中年婦人那樣,可能已經開始發福。

新舊唐書都說楊貴妃通音律,善歌舞,很自然地,我們會想到《霓裳羽衣曲》,楊貴妃和一個名叫張雲容的舞女據說都善於表演這個舞蹈。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中有一段,描寫加入了舞蹈的中序:

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遊龍驚。

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

煙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唐語林》記載,表演《霓裳羽衣曲》,“率皆執幡節,被羽服,飄然有翔雲飛鶴之勢。”《全唐詩》還收有傳說是楊妃贈張雲容的一首七絕: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嫋嫋秋煙裡。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不知是否形容霓裳羽衣舞的。

但是,讀了白居易的詩,還有這首寫給張雲容的詩(雖是托名,到底出自唐人之手),我們可以想象,霓裳羽衣舞的舞姿該是多麽輕盈婉轉。白居易和《唐語林》不約而同,都用了“飄然”一詞,也和楊貴妃不約而同,都用柳來比方舞姿的纖柔,那麽,善跳此舞的人,能是一個小胖子嗎?

更何況,白居易說得很清楚,中序的舞蹈“繁音急節”,“跳珠撼玉”,一連十二遍,在旋轉和縱送之中還要保持“”和“嫣然”的儀態,不是身材靈巧的人,恐怕難以勝任。否則,難道翩然起舞的楊妃,也像糾糾武夫安祿山,帶著一身肉膘,雜耍似的大跳胡旋舞?

現代畫家想像中的霓裳羽衣舞

總而言之,就所見到的唐人描寫,大約楊妃之美,類似薛寶釵,而不像林黛玉,稍微豐潤而已,完全談不上肥胖。

唐人文字中,說楊妃體豐的也有,我讀書少,隻找到一例,就是晚唐詩人曹鄴所作的《梅妃傳》。梅妃本無其人,故事全是依托。古典小說專家李劍國先生指出,《梅妃傳》是曹鄴“早年未及第時托後妃之失寵傷自己失意而作”。小說中,當梅妃向皇帝派來的使者抱怨自己遭到明皇的疏遠時,使者解釋說,不是明皇不肯親近她,是怕楊妃吃醋。梅妃憤憤地說:“恐憐我則動肥婢情,豈非棄也?”(害怕愛我就惹那個胖婢子生氣,不是拋棄是什麽!)罵楊妃為“肥婢”。

梅妃的話雖是虛構,但似乎表明到晚唐,民間已有楊妃偏胖的說法。即便如此,梅妃罵楊妃胖,其中透露出來的審美觀念,顯然是苗條比肥胖好。

梅妃與楊妃之爭,還涉及到先進和後進的問題。梅妃自認為可以戰勝楊妃,資本是年輕。三十歲後的楊妃,在古人眼裡,已經老了,可能也會發福。之後到宋人那裡,益發添枝加葉,楊妃之胖,從此不可收拾。然而矮子看戲,全憑耳食,縱然千言萬語,實在不足為憑。

在宋人樂史的《楊太真外傳》裡,就有一段妙趣橫生的描寫:

玄宗在百花院的便殿讀《漢成帝內傳》,不一會兒,楊妃來了,一邊幫他整理衣領,一邊問他讀什麽書。玄宗笑說:“莫問。知道了又該纏人了。”楊妃搶過書看,這一頁正寫到,“漢成帝得到趙飛燕,愛得不得了。飛燕身子輕,三分鐘熱度都能吹走,成帝很擔心。造了水晶盤,讓飛燕在盤上歌舞,又修建了七寶避風台。”玄宗說:“換了你,嘿嘿,多大風都不怕。”(“爾則任吹多少。”)貴妃有點胖,皇上才這麽開玩笑。貴妃回答:“哼,說我胖。我的一曲《霓裳羽衣》,天下誰人能比?”

這裡說“微有肌”,還算委婉。秦醇在《驪山記》中,也說楊妃“肌豐而有余”。

被當作野史筆記看而所記多出虛構的五代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內有兩則小故事,都是關於楊妃“體豐怯熱”的:

“貴妃素有肉體,至夏苦熱,常有肺渴,每日含一玉魚兒於口中。蓋藉其涼津 沃肺也。”

“貴妃每至夏月,常衣輕綃,使侍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每有汗出,紅膩而多香,或拭之於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紅也。”

賈寶玉肯定讀過《開元天寶遺事》,才會因寶釵怕熱而比她為楊妃。

“怪不得他們拿姐姐比楊妃,原來也體豐怯熱。” 寶釵聽說,不由的大怒

素有肉體”四字,說得很不客氣。不過,《開元天寶遺事》專一獵奇,這兩個小故事模仿《西京雜記》和《拾遺記》,全是虛構,特別是“紅汗”一則。後面還有“紅淚”的故事,更直接搬用《拾遺記》,只不過把薛靈芸換成了楊貴妃:

“楊貴妃初承恩召,與父母相別,泣涕登車。時天寒淚結為紅冰。”(《拾遺記》:“靈芸聞別父母,歔欷累日,淚下沾衣。至升東就路之時,以玉唾壺承淚,壺則紅色。既發常山,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

《楊太真外傳》裡還記載:“貴妃有姊三人,皆豐碩修整。”也就是說,楊家出美女,不僅楊貴妃自己長得豐滿,連她的三個姐姐也都一樣。

《虢國夫人遊春圖》,唐代畫家張萱的畫作。原作已佚,現存宋代摹本

楊妃這三個姐姐,唐詩裡也經常寫到,但只是泛泛誇讚其美貌而已。張祜《集靈台》詩:“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杜甫《麗人行》:“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聯繫到陳鴻、白居易和韋瓘對楊妃的描寫,楊貴妃給當時人最深的印象之一,就是膚色好。張祜說,虢國夫人一早去見皇帝,連脂粉都不用,可見她多自信。杜甫寫楊家姊妹,突出的也是這一方面。杜甫應當是親眼見過楊家姊妹出遊的,不僅寫相貌,還寫她們的裝扮,寫得很詳細:“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秦國夫人和虢國夫人胖不胖呢?杜甫說“肌理細膩骨肉勻”,可見身材還是不錯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