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千億級網貸催債江湖亂象叢生 不到半年致20餘人死

來源:南方都市報來源:南方都市報

  原標題:深圳男子疑遭暴力催收服毒身亡 千億級網貸催債江湖亂象叢生

  南都訊 近年來,網貸平台迅猛發展。它給很多人提供了低門檻、低成本的借貸管道,同時也衍生出了大量催收欠账的業務需求。但由於缺乏市場監管,規模達數千億的國內網貸催收行業魚龍混雜,曝通訊錄、“呼死你”、“P圖簡訊”、手機定位等暴力催收手段不停上演。

  近年來,疑因暴力催收而自殺的案例在各地屢屢發生。催收亂象迭出,有關部門開始采取行動,不斷頒布各項法律法規,用於規範催收行為。而在催收行業內,一些從業者也表示“冤枉”,稱“其實催收員和普通白領是一樣的。”南都記者調查後發現,在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的同時,一些借貸者卻鑽了空子,開始“擼口子”,惡意套現。

  在金融業發達的美國,催收早已是規範化和標準化的產業,更有公司憑借催收業務上市,價值數十億美金。國內的催收行業將何去何從?

  催收AB面 

  “呼死你”、P圖簡訊騷擾借款人親友

  催收行業的極速發展,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諸多亂象。2016年夏天,謝先生第一次接觸網貸。他先後在閃銀、老張有錢、錢真多、錢包到家、上上錢、馬上金融等十多個網貸平台貸款,金額從1000元到5000元不等。本以為可以輕鬆還錢,沒想到至今還有3萬多元欠款。因為逾期無法還錢,謝先生收到了多家網貸平台的暴力催收電話和簡訊,“被搞得心力交瘁”。謝先生稱,最近接到的催收電話和簡訊來自老張有錢,“對方稱一小時內不還錢,就把我通訊錄和通話記錄裡的號碼全部撥打一遍,騷擾我的家人”。

  南都記者了解到,通過APP借款時,借貸人必須要同意讀取通訊錄。如果借貸人發生逾期無法償還的情況,平台便會采取“曝通訊錄”的催收方式。南都記者梳理相關案例後發現,催收人員一般會使用“呼死你”等軟體,導致借款人的工作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如果本人聯繫不到,催收人員便會把矛頭轉向其家人、其親朋好友,他們也會受到電話和簡訊轟炸。

  “P圖簡訊”也是一種常見的催收手段。“我們在進入網貸平台時都需要人臉驗證,這些平台就拿我們的驗證照片去PS,把臉放到其他人身上,說我們得了性病,然後給所有朋友發這些照片。”謝先生說。部分網貸平台催收還聲稱會“定位借貸者的手機所在地”。此外,在一些催收QQ群中,有人聲稱“可以全國定位找人”。

  不到半年致20餘人死亡

  暴力催收往往會給借貸人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據公開報導顯示,近年來,疑因暴力催收而自殺的案例在各地均有發生。

  2017年4月,廈門華廈學院一名大二女生因卷入“裸條貸”,利滾利欠下57萬元巨款,在其母親收到自己裸照、被瘋狂催債後,在泉州一家賓館選擇了燒炭自殺。2018年6月,西安大學生小森(化名)赴河北找工作,卻在當地服毒自殺,原因不明。去世後,家人在他手機裡發現大量網貸平台的催款電話,疑其自殺與網貸有關。

  7月13日中午1時許,在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龍塘村一出租屋內,一名24歲男子鍾某被發現服毒自殺身亡。家屬懷疑,鍾某自殺與網貸平台的暴力催收有關。在鍾某自殺後,鍾家人仍舊收到大量的催收簡訊和電話,催債方稱“兩日內我方抵達定位你手機所在地”討債(報導詳見24歲深圳男子疑因網貸服毒身亡 事後家人仍不斷收到催債簡訊)。

  據財新網報導,2017年11月18日,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技術支撐專項組組長、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吳震在“2017互聯網金融合規與創新論壇”上指出,隨著互聯網金融以及民間借貸的發展,借助互聯網進行催收的情況愈演愈烈,而且經常採用暴力脅迫的方式,甚至導致部分債務人自殺等嚴重事件。經其技術平台檢測,2017年6月以來,發現違規催收頻次1000餘萬次,施害人79萬,受害人92萬。涉網絡催收的負面輿情新聞1萬多條,已致20餘人死亡。

  旁白反催收:有人鑽空子惡意貸款

  催收亂象迭出,有關部門開始采取行動。2017年5月4日,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網絡借貸資訊中介機構催收行為規範(征求意見稿)》,提出了著名的十條禁令。2017年5月8日,最高法和最高檢發布《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資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解釋》,進一步強調保護公民個人資訊安全和合法權益。

  然而,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部分借貸者也有了鑽空子的機會。南都記者注意到,在部分欠款者建立的“反催收”QQ交流群中,除了受高利貸催收困擾的借款者外,還存在刻意不還款的老賴,甚至是惡意貸款的案例。

  在一個名為“暴力催收維權”的QQ群中,南都記者看到很多人在討論如何“擼口子”,即從那些年利率超過24%平台中借貸,因為不受法律保護,“可以一個都不還”。南都記者試圖聯繫群中的一位發布“擼口子”消息的網友,他以“這沒啥好說,大家都知道”為由,拒絕了採訪。

  數據

  根據網貸之家數據,截至2017年6月底,P2P網貸行業貸款餘額為1.05兆元。如果按照業內平均壞账率15%的比例簡單推算,上述貸款餘額可能會產生規模在1500億元以上的不良資產,如果算上已出現的壞账,網貸行業整體的不良資產規模至少超過2000億元。

  有市場的地方就有“淘金者”。由於不良貸款的增加,部分網貸平台急於回籠資金,催收機構也開始大量增加。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9月,國內從事催收行業的機構數量高達3500家左右,催收人員的數量將近30萬。而在2015年時,國內從事催收業務的機構數量只有約為1200-1500家,專職從事催收的人員不足2萬人。

  行業視角

  “正規催收員和白領一樣”

  南都記者了解到,在催收行業中,也並非所有催收公司都有暴力催收行為。催收行業中一直存在兩類機構:一類追求短期盈利,遊走在法律法規的邊緣賺取暴利;另一類追求長期發展,通過對利潤的克制實現流程的規範化。

  催收到底是怎樣的一份工作?譚小姐此前在一家互聯網小貸公司從事催收工作。她告訴南都記者,在其公司內部設立有專門的電催中心,分設在武漢、深圳等地。“催收工作並不是大家想的那樣,充滿了暴力和汙言穢語。其實,催收員和普通白領是一樣的。”

  譚小姐告訴南都記者,催債流程其實相對比較簡單。當借貸人出現逾期,個人資訊便會被錄入系統。催收員只需根據個人資訊,進行電話催收。如果借貸人拒不履行義務,催收員便會打電話給其身邊的親朋好友甚至部門同事長官,向借貸人施壓。

  為何欠債人會不停地接到催債簡訊和電話?譚小姐告訴記者,每次打完電話,如果催債人不還款,催收員會將其個人資訊進行標注。系統是隨機派單的,這次可能是我來打電話,下次就換別人了,所以會出現一直接到電話和簡訊的情況。

  此外,譚小姐所在的公司有明確的規定,在催收過程中,催收員不得罵髒話,休息時間不能打電話,嚴重影響或擾亂他人生活或工作等。“一旦被投訴或被平台發現存在違規行為,催收員將會被開除。”

  譚小姐介紹,如果收不回來的債務,公司可能會選擇打包出售給外包公司或者找第三方的外包公司來回籠資金。“第三方的外包公司就不會有像我們這麽多的規定,他們為了收錢回來,可能就會采取一些比較極端的方式。”

  解析

  中國小額信貸聯盟常務副理事長白澄宇:

  暴力催收多發生在無牌金融機構規範催收行為要“疏堵結合”

  國內的催收公司該如何發展?中國小額信貸聯盟常務副理事長白澄宇告訴南都記者,正規小貸公司暴力催收的案例並不多見,小額信貸聯盟一年最多也就收到一到兩起這樣的投訴。暴力催收情況大多發生在一些沒有牌照的民間金融機構。

  白澄宇稱,目前小貸市場的催收規範,有三個問題需要理清。首先是要區分持牌機構和民間機構,很多暴力催收行為其實都是民間無牌照機構行為,但很多借貸者分不清放貸人到底是不是正規金融機構。第二個是討論催收行為的存在是否合理。白澄宇認為,對待借貸不還的“老賴”,采取一定必要的方式催收,是合理的,所以催收行業有其存在的必要。最後則是對催收方式是否合法合規的討論,看這個問題的時候要全面來看,不能隻站在被催收者角度的立場來看,也要站在放貸者立場來進行全面分析。

  那如何讓小貸行業更規範?讓暴力催收不再發生?白澄宇表示,必須做到“疏堵結合”。從短期來講,要防範金融風險,加強對金融行業監管,如規定沒有持牌的公司不能擅自進行金融業務,把各種有害的金融活動“堵”住。

  但從長遠來說,不僅要“堵”還要“疏”。白澄宇認為,出現催收亂象,有一部分原因就在於現存金融機構不能有效滿足市場的金融服務需求,自然就會出現民間機構填補正規金融機構的空白。這些民間金融沒有監管,容易出問題。中央早就提出,民間金融要陽光化規範化。加快對民營金融機構牌照的發放,讓這些機構在陽光化和規範化環境下,合理合法提供金融服務,可以避免出現一些市場混亂。

  統籌:南都記者 邱墨山

  采寫:南都記者 邱墨山 見習記者 吳靈珊

  攝影:南都記者 趙炎雄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