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I新秀搶搭大廠快車,百度校招破局人才“荒”

新智元原創

編輯:張乾、金磊、索夫

【新智元導讀】近幾年,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達百萬量級。3月1日,百度校招團隊到香港挖人,讓2019年的春招火熱起來,BAT紛紛到境外搶人,AI人才收割機也面臨高端人才不足的困境。

2019年校招,科技巨頭搶AI人才大戰到境外。

3月1日,百度校招團隊扎寨香港,宴請近百位來自港大、港科大、港中文、浸會大學計算機&AI相關專業博士生及教授,主要目的只有一個:挖人。

百度方面,百度公司副總裁、搜索公司用戶產品總負責人沈抖博士也親自出席這場晚宴,他毫不避諱地說:

“香港大學、港科大、港中文等好幾所高校在世界上非常領先,培養著無數頂尖的人工智能的人才,這對百度來講是非常有誘惑力的,我們非常需要非常好的優秀的人才加入百度,和百度一起去解決一些世界性難題。”

百度校招團隊相關負責人告訴新智元,百度在香港招聘之後,隨即又在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等高校開啟春招,希望把境外的優秀AI人才引入百度。

除了百度,阿里、騰訊等都把目光瞄向境外,去年秋招期間BAT都曾在美國等國多所高校招兵買馬。目前正值春招季,經過去年的秋招之後,科技公司試圖把2019屆最後一批AI“漏網之才”收入囊中。

AI人才缺口百萬,BAT出海搶人

從去年秋招開始,BAT已經在境外搶人,包括美國、加拿大、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等地。

新智元根據公司官網,對BAT校招的AI/技術崗位、海外的宣講高校進行了初步統計:

而BAT校招的足跡,也覆蓋了海外主流高校,以美國為例,新智元也統計了一份BAT去年校招的高校和地區:

由上表可見,BAT三家在美國有多所高校是重疊的,這意味著對AI人才的搶奪已經進行了交叉,校招戰火在海外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在過去三年,全球範圍內通過招聘平台發布的人工智能相關職位數量,從2014年約5萬個到2016年超過44萬個,一直到2018年年底,人工智能相關職位已經有120萬,需求可謂爆發式增長。

一方面是AI崗位需求旺盛,但另一方面,行業面臨著AI人才類型單一的問題。

人工智能人才自上而下分為四個層次

·頂層:科學家類人才;

·第二層:算法人才;

·第三層:應用人才;

·第四層:數字藍領人才。

目前和未來一定時期內,第二層次(應用)和第三層次(算法)人才將主要負責為人工智能的理論和方法落地,找到應用場景,真正驅動傳統產業變革。

新智元智庫也對中國人工智能人才進行了5年數據的追蹤,結果顯示,國內人才主要在技術層和應用層分布較為廣泛,特別是在機器人、圖像識別、精準行銷和和自動駕駛等領域。其中,算法人才在招聘市場和存量人才遙遙領先。

對於2018年秋招,新智元了解到,BAT以及華為、曠視和科大訊飛等企業對算法/機器學習崗位目前需求量仍然是最大的。但同時也出現算法崗位處於“供遠大於需”的情況,目前AI崗位所呈現的具體趨勢是高端AI人才短缺,年輕的AI領域工程師總數增長較快。

從目前市場對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百萬缺口的現狀來看,高校對人才的培養很難滿足企業的需求。一邊是高校高端AI人才培養緩慢,一邊是企業招不到高端人才,供需兩端都面臨著脫節問題,而這樣的狀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高端AI人才脫節?破解路徑:產學研合作

高端AI人才脫節問題已經引起高校和企業的注意,無論是高校還是企業,在AI時代構建新的競爭優勢的核心,關鍵在於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有效供給。

而正如上述,高校對AI人才的培養無法滿足快速發展的市場需求。因此,企業對於AI人才培養的現實路徑主要分為兩種

·一種是企業從學校裡尋找相應背景的人才,或從職場上尋找年輕且有學習能力的人,進入到企業體系裡,通過項目的方式來培養;

·另一種是企業在人才未完成學業時開始介入,由企業賦能高校進行人才培養。

所培養的人才一部分回歸到培養企業,一部分也會輸送到與高校簽訂協議的企業裡去。

無論知識體系的搭建、教學計劃的實施和人才考核評估,企業都在其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因為知識體系、用人目標設計和能力訓練,以及人才的評估和認證標準主要來自企業實踐的提煉和確認,這是當前最快提升人才培養速度和質量的方法。

目前,像百度、騰訊、阿里等大廠以及各大AI獨角獸企業,都在積極推動與高校的合作,共同培育AI人才。

今年初,西安交大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由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曠視研究院院長孫劍博士擔任首任院長,這個組合也讓我們看到了未來 “人工智能產學研一體化” 的又一種新可能。

除了校企共建AI學院,新智元還了解到,百度已經在全國匯聚了一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熱衷於技術創新、科研開發的優秀大學生,覆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等40余所高校,分發大量AI技術課題供大學生研究,直接提升學生的AI能力。

到產業去,到AI大廠去

除了國內高校的AI人才之外,AI大廠還把目光放到了境外人才。

百度在香港的晚宴期間,沈抖博士率先發言,表達了對與高校共同培養人才的迫切渴求:

“百度各項業務的推進中,包括搜索和信息流、DuerOS、無人駕駛、百度雲等等,都會遇到一些非常有挑戰的產品和技術難題,我們需要大家的幫助,也歡迎大家將來有機會到百度繼續去探討,我們一起努力解決一些問題。”

沈抖2007年在港科大獲得博士學位,在香港期間,他還回了趟母校。“當年讀書時候的許多設想,都已經通過AI變成了現實。”沈抖說,在百度企業文化的浸潤中,簡單為人、簡單做事、產品簡單、管理簡單早已成為所有百度人的共識。無論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是留學多年的海歸,每個人都能在百度,做自己。

沈抖之後,百度商業智能實驗室劉浩博士則對如何建立學術和產業之間聯繫發表了看法:

對於如何在學術和產業之間建立聯繫這一話題上,我也遵循著學長的足跡,加入到了百度進行踐行,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在百度的一年時間裡,我所從事的是最領先的下一代地圖的業務,在學術上基於這個業務場景出發,我們實驗室做了許多很好的成果。

也歡迎同學們能夠和我一起,去百度的實驗室,共同探索如何將學術和產業更加緊密的結合。

眾所周知,高校在培育學生的時是有自己的一套"教學計劃",但往往會忽略了與產業銜接這一部分,即高校傳授了學生知識,卻沒有讓學生學到如何快速的將其應用到產業開發中去。

相比之下,AI大廠體系化培養人才的能力是其他機構無可比擬的優勢,更容易實現學界和產業界對人才共同培養的無縫銜接。目前,許多在校學生已經進入百度人工智能實驗室,開始得到產業界對人才培養的幫助。

一位曾在百度貼吧做账號風險檢測的同學告訴新智元,如何有效識別風險账號,傳統的方法是對账號被盜的案例進行分析,識別出風險账號典型的異常行為,如登錄頻率高、使用活躍、登錄地點頻繁變化等,然而該方法存在很強的局限性。

而在百度,通過從用戶的登錄行為日誌中進行特徵提取,並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從高維特徵中自動篩選出有效的特徵信息,最終得到一個能夠判斷账號是否安全的分類器,這是在其他機構無法獲得的鍛煉。

若是高校AI實驗室與企業AI實驗室,能夠在學生培育過程當中給予一個雙向的支持,那麽上述的問題,乃至目前人工智能人才缺口達百萬量級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在AI人才培養新路徑上,像百度這樣的AI大廠、企業已然發揮了一定的主導作用。在百度,以百度大腦、百度搜索、小度、Apollo和內容生態為載體的AI技術正在不斷演變,探索著人工智能的邊界。

因此高校也需將百度這樣的AI大廠視為人才需求標杆,制定新的AI人才培養方案。

目前正值春招季,相信在這種學界、產業界雙向培育的模式下,當前企業高質量AI人才緊缺的問題能得到充分解決,高校也能夠將人才輸送給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巨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