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廷毅:我國僅20%的癌症病人接受精準放療 是發達國家的1/3

「如果把腫瘤外科比作陸軍的話,那麼腫瘤放療就是飛彈部隊。現代戰爭的打法是先發射飛彈精準摧毀敵人,再動用陸軍清掃戰場。然而在腫瘤治療的這場戰爭中,打法卻是相反的。」空軍總醫院腫瘤放療科夏廷毅很遺憾地告訴記者,很多病人都是手術過後或沒有希望了才到放療科試一試。數據顯示,發達國家癌症病人接受精準放療的比例達60~70%,我國僅20%左右。

手術、放療、化療被認為是腫瘤治療的三駕馬車,對於大多數腫瘤來說,手術仍然是被當做第一選擇。夏廷毅教授認為,「對於很多實體腫瘤,即使早期也是可以通過放療治療。」然而在腫瘤臨床診斷治療上,放療仍然被認為僅僅是一個補充或不得已而為之的治療方法。

精準放射醫學學會是將精確放射診斷與精準放射治療等先進技術和相關學科緊密融合的創新型學術機構。精準放療的腫瘤診斷、靶區勾畫、預後判斷以及結果評價等,必須要有CT、MRI、PET/CT等多模態影像的精確診斷體系作保障。而且,精準放療結果的改善提高又是放射醫學設備技術和方法創新的直接證明,也是持續改進和完善提高的重要依據。

夏廷毅教授指出,我國精準放射醫學發展狀況也存在不充分不平衡問題: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升高,每年新發癌症病例420萬人,但癌症總的5年生存率僅有36%,與歐美的68%和日本的64%遠存在較大差距,而且大型放射診療裝備的90%依靠進口,放射治療裝備的百萬人口配置還遠不及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3台平均水準,僅1.5台,美國12台、日本7~8台、寶島台灣有6台,癌症病人接受精準放療的比例只有發達國家60~70%的1/3,每天每台放療設備治療病人較多難以保證品質,日漸龐大的患者群擁擠在有限的醫療機構外求治影響腫瘤的整體診療效果,群眾對醫療服務滿意度偏低成為常態。

夏教授分析,「當前放射醫學領域,診斷和治療是分離的,放療科與影像科的臨床工作、學術交流、教學科研活動相對獨立,雙方互動合作鬆散,強大功能作用發揮受限,不利於學科之間的相互促進發展,更不利於病例資源的共享和病人診治權益的保障。」

夏教授認為,從國際腫瘤放射醫學診療專業的發展來看,實體腫瘤局部治療從有創手術切除向無創放射外科治療模式轉換是發展方向,精準放療的無創治療優勢已經成為老年腫瘤治療的主要選項。

腫瘤影像學已經從解剖影像走向分子影像時代,為疾病的診斷、治療、評價開拓了嶄新的視野,放射組學和人工智慧等定量及定性影像技術的興起,對治療效果評價和疾病預後判斷以及指導個體化醫療發揮著重要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