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道醫學堂丨老子養生秘籍第六十九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淺談

修道者的心神安靜時,則容易把持無欲的德性。後天意識未出現變化徵兆時,則容易被控制。人體氣機脆弱不暢,則容易被疏通。

當心神意識受到體內微弱的不良刺激時,體內真氣最易發揮能量效應予於消散。人體修道積累能量是產生於還未有意識的時候。對人體的真正治理( 修道 )在於其精神意識還未產生混亂失調的時候。

合抱的樹木,是由像毫毛那樣細小的幼苗逐漸成長起來的。九層的樓台是由一點點泥土堆積起來的。千里路的運行,是從腳下開始起步的。

做事情違反自然規律,強行去做,必然會失敗。做事情固執己見,不符合客觀實際,也必然受到損失。

因為聖人修無為之道,不追求有作為,故此他不會失敗。同時在修道的過程中從不固執意氣而用事,順應自然,所以他的德性不會丟失。

如果讓後天意識去從事修道的話,就經常會為了其事成功而有所作為,以意使氣。因而導致修養生之道歸於失敗。所以修道者必須謹慎,慎始慎終,即使見到了功效將成的階段,例如丹田得氣有溫熱感的時候,也要像開始時那樣無欲無為無執著,順應自然。這樣才不會使既得的功德能量散失。

因此,聖人修鍊養生之道要達到的是無欲、虛極、靜極的精神境界。

當體內真氣運行,有了難得的內丹能量功效時,也不要有意識地去調動真氣運作。

當在修道中所學得的,也當做沒學。從而彌補眾人由於多思想多知識多欲生多巧智而給人體造成元氣的不斷耗損而致罹患疾病的過錯。如此而行,就能調動身體真氣來輔助組成人體的萬物自然而化育。

使後天有為的意識收欲不敢妄為。

按語

「合抱之木,生於毫未,九層雲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教導我們,凡做事情必須要從小事做起,如參天大樹也是由小苗兒成長起來的,高台亦由土石砌建起來的,千里之行,得由足下起步。

所以練功也是一樣。得一點增長,按自然規律去做,不能拔苗助長,貪求速成,急功近利。俗雲:欲速則不達,故心性平和,自然而然,日久必有所成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