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濟醫附院做胸腔手術「不插管」,患者就能下地走路

     說起胸腔手術,在常人印象裡,患者術中身上會插滿管子,用呼吸機輔助呼吸,手術完成後被推入病房,在家人焦急的等待中醒來,術後也要留置胸管、尿管等。日前,濟醫附院開展的9例非氣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胸腔鏡手術,患者不僅能自主呼吸,手術完成還能自己走出手術室,目前該手術填補了山東省在此技術領域的空白。

胸腔手術後

小夥自己走出手術室

  對於肺部腫瘤的治療,以往要在麻醉下術前進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現如今,濟醫附院胸外科開展的非氣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胸腔鏡手術,不僅不需要氣管插管,術後患者還能輕鬆自如走出手術室。

  20歲的小趙三個月前在查體時發現肺部長了腫瘤,近期有空來到了濟醫附院診治,被診斷為肺部早期腫瘤,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以前聽說得插管,手術後有時疼得下不來床,雖然我這是微創手術,還是有些害怕。」說到手術,小趙還是有些顧慮。

  「我們具體評估了患者的情況,各項指標均滿足做非氣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胸腔鏡手術的條件。」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張子騰向小趙講解了醫院開展的新技術。手術中僅在患者胸壁開了2厘米左右的單孔就去除了腫瘤,整個過程中,患者就像睡了一覺,沒有氣管插管,仍然保持自主呼吸。僅用1小時手術順利完成,小趙開心地走出了手術室,術後第二天就安全出院了。

  「用這項新技術需要我們胸外科醫生在術中對病症精確處理,麻醉醫生根據我們處理的部位進行疼痛管理,掌握一個『度』,把控好患者睡眠的深淺程度,讓他們能自主呼吸還要保證無痛,手術結束後還能被叫醒。」張子騰介紹,以往做胸腔手術,患者需要用拇指粗的管子進行氣管插管,對氣道黏膜都有損傷,術後患者都會出現咽部疼痛,還要留置胸管、尿管等,麻藥存留時患者還會出現噁心、嘔吐等麻醉術後的反應,新技術的應用讓患者在治療期間更舒適,更小的創傷讓患者恢復的更快,從而降低了住院費用。

    目前醫院已開展了9例非氣管插管靜脈麻醉下胸腔鏡手術,包括肺部腫瘤、肺動靜脈瘺、縱膈畸胎瘤、胸腺瘤合併重症肌無力及肺大泡等病症,患者均治癒出院。

緊跟前沿技術

患者就醫更舒適

  隨著診療水準以及患者對手術創傷及舒適度要求的提高,濟醫附院胸外科緊跟專業前沿,通過外出「充電」不斷開展新技術、新項目。「每天科室都會通過各種管道看有哪些新技術成功開展效果還很好的,就去先開展的醫院和有此類經驗的醫療中心去學習。」張子騰說,該技術是科室通過一則報導了解到的,於是在醫院的支持下到率先開展此技術的德國學習,接著又到上海、廣州胸腔鏡手術經驗豐富的醫院進修學習,為了更好的完成手術,張子騰還自費購買一套專門的手術器械。

  回到醫院,張子騰在科主任馬鳴的帶領下,與整個醫療團隊一起,在認真總結前期經驗,開展技術研討,制定詳細手術方案,實施多學科協作等工作的基礎上,率先在山東省開展了非氣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胸腔手術,新技術在科室落地。

  目前,胸外科大部分病種均可在胸腔鏡下完成,隨著該項技術的成熟,非氣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鏡手術的適應症也會逐漸擴大,部分早期肺部腫瘤患者表示手術治癒比「感冒」還要快。同時,該技術的成功開展填補了山東省在此技術領域的空白,也標誌著該院在加速康復外科的路線上又邁出了一大步。

  「早期的肺部腫瘤不易被察覺,多數都是體檢時發現的,而現在有很多患者要麼是發現了不及時治療,要麼是中後期有了癥狀才去治,不僅花費多,晚期的病變多侵犯到了毗鄰大血管和重要臟器,對患者來說手術風險也大,切除也更困難。」張子騰坦言,科室下一步希望通過宣教與普及,讓老百姓認識與發現早期病變,及早乾預和治療,花費少、治療效果好,患者生命也能更好地延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唐首政 通訊員 張勇 張子騰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3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