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練三伏雖好,但這事兒可比它更重要

這段時間,假如查看朋友圈裡跑友的跑步打卡,相信會有一個相同的主題:「濕熱難耐」!

在跑友們跑完分享的內容裡,有的光了膀子擰衣服,有的秀出如同剛打撈出來的濕身照,有的在飢餓難耐狼吞虎咽地吃瓜,好不熱鬧。

在入伏以後,氣溫開始進入全年最熱的階段,再遇上濕度的上升,跑者們的每次跑步都變成了場「桑拿浴」,甭管間歇還是慢跑,不出2公里必定渾身濕透。所以在夏天裡跑步,注意補水變成了最重要的一件事。

一些朋友覺得帶瓶水增加了負擔太麻煩,所以跑步時都不愛帶水。這事如果發生在比起盛夏消耗小很多的冬季,倒不是大問題,但在炎炎夏日中,及時補水成為了確保按計劃跑完既定公里數的重中之重。


水是生命之源——這話可一點不誇張。人體內水的含量佔成年人體重的57%~70%,水對人體來說具有止渴、稀釋血液、散熱、潤滑、利尿、運送營養等功效。

跑者在運動時,肌肉會產生大量的熱量,藉助水的蒸發而產生的降溫效果,我們才能保持一個正常的體溫和良好的運動機能


隨著水分流失的不斷增加,人們會發生體溫升高、痙攣、虛脫、熱衰竭,乃至威脅生命。

在不少夏季的馬拉松賽事中,因為主辦方飲用水供應不足或跑者自身對於補水的忽視,造成跑者虛脫倒地,乃至送去急救的情況並不少見。所以在夏天濕熱的環境中跑步,正確地補水非常重要。


那麼這水應該怎麼補呢?

首先在運動前1小時,可以先預先補水300ml,給身體一個吸收水分的過程,讓身體以一個良好的狀態進入到運動中。

在運動過程中,我們則應該採用少量多次的補水原則,每一次的補水時也要避免「噸噸噸」地一口悶,可以小量多口的方式完成。因為身體吸收水分的功率存在上限,一次性補水過多並不能使喝下去的水充分地為身體所用。短時間內大量地補水會增加心臟和腸胃的負擔,易造成運動中的腹痛


炎熱夏季我們在1個至1個半小時左右的跑步運動中,分多次補充攝入600-1000ml的水分,是個較為合適的量。上周的嘉友酷跑訓練營,我們為跑友們所提供的正是一升裝的康師傅礦泉水。

這款據聞在市面上剛開始鋪貨的康師傅一升裝礦泉水,解決了當前市場上礦泉水小瓶偏小,大瓶太大的困擾,一場訓練課來這麼一瓶,正合適!


由於體液中除了水分外,還包含有鈉、鉀、鎂等電解質,大量的出汗會使得這類電解質一同被大量地排出體外,引起體內電解質失調,出現運動性低血鈉症。

所以當我們在夏季進行長時間耐力跑時,還得注意在補水的同時同步進行電解質的補充,稍加些許鹽的自製淡鹽水或是市面銷售的電解質運動飲料都是個不錯的選擇。


多數時候我們在奔跑過程中的補水無法那麼充分,所以在跑步結束後的半個小時內,繼續補充150-200ml的水,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恢復到正常的體液均衡的狀態。

這裡,還有關於夏季跑步的幾個小貼士分享給大家:

  • 當感到口渴時再補水,身體其實已缺水2%以上,身體運動機能開始衰減。所以根據自身情況,每隔一個固定的時間間隔進行一次補水是個更好的選擇。

  • 在補充運動能量飲料時,糖濃度不宜過高,最好在2.5%左右,這樣能保證水分被更好地吸收。

  • 不宜補充涼水,突然的冷刺激會引發消化系統的功能紊亂,不利於身體吸收水分,它對於運動時的產熱源——肌肉並沒有降溫幫助,水的溫度以8℃-14℃為宜

  • 早晨鍛煉時,由於人體經過一夜睡眠,全身組織器官及細胞都處於相對缺水的狀態,所以對補水方面需更加留意。

  • 體表大量的汗液會堵塞毛孔,嚴重阻礙體內熱量的散發,在跑中、跑後及時地擦除汗液,對身體儘快的散熱有很大幫助。

  • 憋悶濕熱的氣象是令我們中暑的最大敵人,所以即使當時是沒有暴曬的多雲天,我們也得多加留意補水工作。

「夏練三伏」這話一點沒錯,不過我們更得注重好運動健康,採取合理的補水方法,科學鍛煉,這樣在秋季開始的下半年跑步季時,迎來一個跑得更快又健康的自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