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司馬相如、上官婉兒,這麽酷的複姓都怎麽來的?

全球通史

「全面展現全球歷史文化風貌,趣味解讀世界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從上古神話到當今各國八卦,我們為您一一講述」

所謂複姓,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漢字組成的姓氏,例如宇文、尉遲、上官、公孫、慕容、司馬等。

複姓雖然少見,但因其常被武俠小說用來“裝點門面”,讀者們都不陌生。

這種看起來很“高大上”的複姓,小夥伴們知道幾個呢?

宇文

【宇文氏屬地】

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趙郡(今河北省趙縣)

【宇文氏來歷】

據《周書》記載:(宇文氏)其先為鮮卑君長,有名普回者,“因狩得玉璽三紐,有文曰:皇帝璽。

普回心異之,以為天授。其俗謂天子曰‘宇’,謂君曰‘文’,因號宇文國,並以為氏”。

這段文字是說,後來有普回襲任大人,他在打獵時拾到一顆玉璽,上刻“皇帝璽”三字,自以為是天授神權,於是號稱宇文氏(當地人呼天為“宇”,呼君為“文”,意即“天子”)。

東晉時,宇文氏進據中原,號稱宇文國,以宇文為姓,稱宇文氏。

【宇文氏名望】

魏晉時北方鮮卑族有宇文氏部落,自稱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傳至普回大人時,他在出獵時拾得一枚玉璽.

上刻“皇帝璽”三字,自以為是天授神權,其族人呼天為“宇”,稱君為“文”,於是號稱宇文氏,意為“天子”。

東晉時,字文氏進據中原,逐漸成為漢族人的姓氏。故宇文氏後人奉普回為宇文姓的得姓始祖。

尉遲

【尉遲氏屬地】

太原郡:秦漢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

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改並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太原市)。

以後宋、金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以來省會都在此地。

【尉遲氏來歷】

尉遲(Yùchí)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南北朝時北方鮮卑族姓氏,以部落名命姓。

前秦時期苻堅攻滅鮮卑拓跋部族,建立代國。後來拓跋邽復國,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

與此同時,鮮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遲部落,號尉遲部,如同中華之諸侯國。

後來尉遲部隨孝文帝進入中原,被命以族名尉遲為姓,稱尉遲氏。

【尉遲氏名望】

尉遲恭:唐初大將,字敬德(586-658),今山西省朔縣人。

隋朝末年,從軍高陽,以武勇著稱。曾隨劉武周起事,後降唐,從太宗擊敗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武德初秦王李世民引為右府入伍,屢立大功,是李世民親信之一。

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太宗欲妻以女,敬德說:“臣妻雖陋,相與共貧賤久矣。

臣雖不學,聞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原也。”帝乃止,以功累封鄂國公。

上官

【上官氏屬地】

天水郡,今甘肅省天水市。

【上官氏來歷】

春秋時,楚莊王封他的小兒子蘭為上官邑大夫,蘭的後代子孫遂以邑名為姓,稱上官氏。

漢時,為充實關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將許多大姓遷往關中,其中上官氏被遷往隴西上邽即今天的甘肅天水,這也正是源自楚國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為望族的緣由。

【上官氏名望】

上官氏名人,漢朝有名臣上官桀;唐朝有上官儀,高宗時官至宰相;上官儀孫兒上官婉兒,有“巾幗宰相”之名;近代有國軍將領上官雲相等。

東方

【東方氏屬地】

平原郡,今山東省平原縣西南。

【東方氏來歷】

“東方”是個古老的姓氏。早在遠古時期,上古帝伏羲創立八卦,而他的後代孫仲,世掌東方青陽之令。

古書記載,相傳他出生的時候,“出於震,位主東方”,即根據八卦圖推算是在震位.

而震位表示為“東方”,因此,就以“東方”為姓氏。

至漢武帝年間,著名文學家東方朔,本姓張,是太昊伏羲氏後裔少昊子張揮的後代。

只因出世未三日,其母就病亡,而其父也已逝去多日了,鄰居就根據他出生時東方天剛亮,起名為“東方朔”。

而他長大後,名噪一時,東方作為姓氏又得以鞏固。

東方朔的後人就以東方為姓。

【東方氏名望】

東方朔:西漢大臣、文學家;東方虯:唐朝史官、詩人;唐代學士東方顯等。

長孫

【長孫氏屬地】

濟陽郡,今山東定陶縣西北,一說河南蘭封縣東北。

【長孫氏來歷】

長孫一姓源於沙英雄之子嵩。

據史料記載,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曾祖父拓跋鬱律有兩個兒子,長子就是沙英雄,他是南部大人,號拔拔氏。

小兒子是拓跋珪的祖父,拓跋珪建立北魏稱帝後,因為沙英雄是其曾祖父的長子,就賜他的兒子嵩為長孫氏。

長孫嵩後來官至太尉,封北平王。

【長孫氏名望】

長孫姓名人,有隋朝的車騎將軍長孫晟,其女是唐太宗的皇后,兒子長孫無忌助太宗奪得帝位,出任宰相。

諸葛

【諸葛氏屬地】

琅琊郡,今山東諸城縣。

【諸葛氏來歷】

諸葛一姓來源有三:一是源出於商朝。

相傳伯夷的後裔葛伯在其封國滅亡後,葛氏中有一支遷往山東諸城西南,後來又遷到陽都,因為當地也有葛姓,所以稱後遷來的葛姓為諸葛氏。

二是在秦末陳勝起義時,大將葛嬰屢立戰功,卻被陳勝聽信讒言將他殺害。

漢文帝時,封葛嬰的孫子為諸縣侯,其後世子孫便以諸葛為姓,稱諸葛氏。

三是古代有複姓“詹葛”,後改為“諸葛”。

【諸葛氏名望】

諸葛名人,除大名鼎鼎的諸葛亮外,西漢有司隸校尉諸葛豐,東吳有謀士諸葛瑾,唐代有檢校司空諸葛爽,宋代有製筆名家諸葛高。

公孫

【公孫氏屬地】

扶風郡,今陝西鹹陽縣東。

【公孫氏來歷】

據《路史》記載,神農氏同母弟勗,嗣少典國君,世為諸侯,後以公孫為姓。

這是公孫氏其中的一個來源。

另,公孫氏還有三個來源。

一是軒轅帝最初姓公孫,後來又改姓姬,他的後世子孫中有的依然以公孫為姓,稱公孫氏。

二是周製規定,國君一般由嫡長子繼位,即位前稱太子,其他的兒子便稱公子,公子的兒子則稱公孫。

他們的後代中有不少人便以公孫為姓。

三是據《通志·氏族略》記載,春秋時諸侯之孫,也以公孫為姓,稱公孫氏。

所以,公孫氏的來源較多,並非一族一姓的後人。

【公孫氏名望】

說到公孫姓名人,秦孝公時變法的長官者商鞅,原本就姓公孫,由於他變法有功,受封於商,才叫商鞅。

此外,春秋時衛國神箭手公孫丁,戰國時孟子的弟子公孫醜,邏輯學家公孫龍,西漢丞相公孫弘,東漢末年的遼東諸侯公孫度、公孫瓚,唐代的右武衛大將軍公孫武達、著名的舞蹈家公孫大娘等,都是公孫氏的佼佼者。

司馬

【司馬氏屬地】

河內郡,今河南武陟縣西南。

【司馬氏來歷】

司馬一姓起源於古代的職官名。相傳帝少昊開始設司馬一職,掌管軍政和軍賦,周朝時稱為夏官大司馬。

周宣王時,帝顓頊的後裔程伯休父任司馬,因他打敗了分布於今淮河中下遊的徐戎(又稱徐方、徐夷),立下大功,便賜司馬為姓。

此後,程伯休父的孫子以獲得這份官職為榮,因此有一部分人就以司馬為姓,稱司馬氏。

另外,許氏、郝氏也有改姓司馬的,如許穆之、郝惔之就是,他們的後世子孫也以司馬為姓。

【司馬氏名望】

司馬氏雖然沒有列在百家大姓之內,但也是中國的一個著名複姓,其家族人才輩出。

如西漢時著名的史學家司馬談、司馬遷父子,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又如三國時期的魏國權臣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昭之子司馬炎更是建立了晉王朝。

再如北宋名臣、史學家司馬光。除此還有東漢末年“水鏡先生”司馬徽等。

司徒

【司徒氏屬地】

趙郡,今河北趙縣。

【司徒氏來歷】

司徒一姓,是以官職命名的複姓。舜曾為堯時的司徒官,負責管理民眾、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職位相當於宰相。

周朝時稱為地官大司徒。舜的支系子孫中有以官職名為姓的,稱司徒氏。

“司徒”這個官職始置於唐虞之際,傳到周代,被列為尊貴的六卿之一,掌理邦教。

漢哀帝時,改丞相為大司徒,與大司馬、大司空並列為“三公”,清代時,俗稱戶部尚書為大司徒。

【司徒氏名望】

司徒氏名人:春秋時陳有大夫司徒貞子,南朝陳國有大夫司徒卬,唐有太常卿司徒映,五代有禮部侍郎司徒翊,明有遼陽衛入伍司徒化邦等。

令狐

【令狐氏屬地】

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縣。

【令狐氏來歷】

令狐(líng hú),中國複姓,源出於姬姓。

令狐本來是春秋時代的一個地名,據《水經·凍水注》載:令狐即猗氏地(今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的西方)。

周文王姬昌之子畢公高的後代魏顆得了勝仗,晉景公把令狐一帶賞賜給他做封邑,魏顆之子魏頡以封地為氏,稱令狐頡。

【令狐氏名望】

令狐氏名人,有漢武帝時的令狐茂,三國魏時的弘農郡太守令狐邵,唐代宰相令狐楚、令狐綯、文史學家令狐德棻,明代經學家令狐鏓等。

中國古代複姓大全

a.安陵 安平 安期 安陽

b.白馬 百裡 柏侯 鮑俎 北宮 北郭 北門 北山 北唐 奔水 逼陽 賓牟 薄奚 薄野

c.曹牟 曹丘 常濤 長魚 車非 成功 成陽 乘馬 叱盧 醜門 樗裡 穿封 淳子

d.答祿 達勃 達步 達奚 淡台 鄧陵 第五 地連 地倫 東方 東裡 東南 東宮 東門 東鄉 東丹 東郭 東陵 東關 東閭 東陽 東野 東萊 豆盧 鬥於 都尉 獨孤 端木 段乾 多子

e.爾朱

f.方雷 豐將 封人 封父 夫蒙 夫餘 浮丘 傅余

g.乾已 高車 高陵 高堂 高陽 高辛 皋落 哥舒 蓋樓 庚桑 梗陽 宮孫 公羊 公良 公孫 公罔 公西 公冶 公斂 公梁 公輸 公上 公山 公戶 公玉 公儀 公仲 公堅 公伯 公祖 公乘 公晰 公族 姑布 古口 古龍 古孫 谷梁 谷渾 瓜田 關龍 鮭陽 歸海

h.函治 韓餘 罕井 浩生 浩星 紇骨 紇奚 紇於 賀撥 賀蘭 賀樓 赫連 黑齒 黑肱 侯岡 呼延 壺丘 呼衍 斛律 胡非 胡母 胡毋 皇甫 皇父

i.老陽 樂羊 荔菲 櫟陽 梁丘 梁由 梁餘 梁垣 陵陽 伶舟 冷淪 令狐 劉王 柳下 龍丘 盧妃 盧蒲 魯步 陸費 角裡 閭丘

j.兀官 吉白 即墨 季瓜 季連 季孫 茄眾 蔣丘 金齒 晉楚 京城 涇陽 九百 九方 睢鳩 沮渠 巨母 k勘阻 渴侯 渴單 可汗 空桐 空相 昆吾

m.馬矢 麥丘 茅夷 彌牟 密革 密茅 墨夷 墨台 萬俊 昌頓 慕容 木門 木易

n.南宮 南郭 南門 南榮

o.歐侯 歐陽

p.逄門 盆成 彭祖 平陵 平寧 破醜 仆固 濮陽

q.漆雕 奇介 綦母 綦毋 綦連 祁連 乞伏 綺裡 千代 千乘 勤宿 青陽 丘麗 丘陵 屈侯 屈突 屈男 屈盧 屈同 屈門 屈引

r.壤四 擾龍 容成 汝嫣

s.薩孤 三飯 三閭 三州 桑丘 商瞿 上官 尚方 少師 少施 少室 少叔 少正 社南 社北 申屠 申徒 沈猶 勝屠 石作 石牛 侍其 士季 士弱 士孫 士貞 叔孫 叔先 叔促 水丘 司城 司空 司寇 司鴻 司馬 司徒 司士 似和 素和 夙沙 孫陽 索陽 索盧

t.遝盧 太史 太叔 太陽 澹台 唐山 堂溪 陶丘 同蹄 統奚 禿發 塗欽 吐火 吐賀 吐萬 吐羅 吐門 吐難 吐缶 吐渾 吐奚 吐和 屯渾 脫脫 拓撥

w.完顏 王孫 王官 王人 微生 尾杓 溫孤 溫稽 聞人 屋戶 巫馬 吾丘 無庸 無鉤 五鹿

x.息夫 西陵 西乞 西鑰 西鄉 西門 西周 西郭 西方 西野 西宮 戲陽 瑕呂 霞露 夏侯 鮮虞 鮮於 鮮陽 鹹丘 相裡 解枇 謝丘 新垣 辛垣 信都 信平 修魚 徐吾 宣於 軒轅 軒丘 閼氏

y.延陵 罔法 鉛陵 羊角 耶律 葉陽 伊祁 伊耆 猗盧 義渠 邑由 因孫 銀齒 尹文 雍門 游水 由吾 右師 宥連 於陵 虞丘 盂丘 宇文 尉遲 樂羊 樂正 運奄 運期

z.宰父 輾遲 湛盧 章仇 仉督 長孫 長兒 真鄂 正令 執頭 中央 中長 中行 中野 中英 中梁 中壘 鍾離 鍾吾 終黎 終葵 仲孫 仲長 周陽 周氏 周生 朱陽 諸葛 主父 顓孫 顓頊 訾辱 淄丘 子言 子人 子服 子家 子桑 子叔 子車 子陽 宗伯 宗正 宗政 尊盧 昨和 左人 左丘 左師 左行 劉文 額爾 達力 蔡斯 浩賞 斛斯 夾谷 揭陽

我國現存的複姓

我國現存的複姓有81個:

歐陽、太史、端木、上官、司馬、東方、獨孤、南宮、萬俟、聞人、夏侯、諸葛、尉遲、公羊、赫連、澹台、皇甫、宗政、濮陽、公冶、太叔、申屠、公孫、慕容、仲孫、鍾離、長孫、宇文、司徒、鮮於、司空、閭丘、子車、亓官、司寇、巫馬、公西、顓孫、壤駟、公良、漆雕、樂正、宰 父、谷梁、拓跋、夾谷、軒轅、令狐、段乾、百裡、呼延、東郭、南門、羊舌、微生、公戶、公玉、公儀、梁丘、公仲、公上、公門、公山、公堅、左丘、公伯、西門、公祖、第五、公乘、貫丘、公皙、南榮、東裡、東宮、仲長、子書、子桑、即墨、達奚、褚師

複姓起源

漢朝有習俗,取名一般隻取單名,三國演義中名有兩字的只有武安圓,黃承顏等寥寥數人。

中國的複姓是中華姓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透過這一個個複姓,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不少的歷史知識。

複姓的來歷有幾種情況:

1)有的由封邑而來。

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記述為:周朝時有個名叫魏顆的人屢立戰功,受封於令狐邑,後人遂以“令狐”為姓;

又如段乾氏,老子裔孫李宗受封於段乾,其後人遂以“段乾”為姓;

此外,還有梁丘、上官、羊舌、鍾離等複姓,都屬這種情況。

2)有的因居地而來。

如東郭氏,周朝時齊國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國都臨淄東郭的,後人遂以“東郭”為姓;

又如閭丘氏,齊國有位名嬰的大夫居住在閭丘,時稱閭丘嬰,後人遂以“閭丘”為姓。

還有南門、西門、南宮、濮陽等複姓,也是因居地而得。

3)還有的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來。

如司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亓官、巫馬、樂正、左丘等複姓由官名而來;

公羊、子陽等複姓由王父之字而來;

公孫、仲孫等複姓由爵系而來;叔孫等複姓由族系而來。

認真揣摩這些複姓,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比如,司馬遷因為“李陵案”而受宮刑,他的2個兒子司馬臨與司馬觀怕被株連,就改名換姓,隱居鄉裡。

兄弟倆各取“司馬”中的一個字,哥哥在“馬”字左邊加兩點,改姓“馮”;弟弟在“司”字左邊加一豎,改姓“同”。

又如歐陽這個複姓,有的簡化為姓歐,有的簡化為姓陽。

鍾離簡化為鍾,公孫簡化為孫,等等,這可能是一種複姓單音化的趨勢吧。

宋代成書的《百家姓》收集了442個單姓,61個複姓,凡503姓。

明代陳士元編的《姓鐫》共收單姓、複姓3625個。

1978年,有關部門通過戶籍和郵電部門對七大城市漢字姓氏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所得的姓氏總數是2587個。

其中,北京市2250個,上海市1640個,沈陽市1270個,武漢市1574個,重慶市1245個,成都市1631個,廣州市1802個。

1984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姓氏匯編》(閻福卿等編)共收集單姓、複姓5730個。

而台灣學者王素存著的《中華姓府》收集到的古今漢字姓氏卻多達7720個。

但這還不是確切的數字。

根據1996年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姓氏大辭典》(袁義達、杜若甫編著),我國古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姓氏一共有11969個。

其中單字姓氏5327個,雙字姓4329個,三字姓1615個,四字姓569個,五字姓96個,六字姓22個,七字姓7個,八字姓3個,九字姓1個,此外還有異譯、異體字姓氏3136個。

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姓氏數量的最新統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