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民國以來國學十大家

(導讀:19世紀末,面對西學和“歐化主義”的刺激,日本學界從世界文化格局中反思和重識本國文化,發出了提倡“國粹”、“國學”的呼聲,從此“國學”一詞在近現代流行開來。這就自然感染並刺激了處境相似的中國學人。真正把“國學”作為一門統攬中國學術的概念提出來,則是在西學東漸、我國社會和學術文化處於空前轉型的清末民初。)

民國以來國學十大家

19世紀末,面對西學和“歐化主義”的刺激,日本學界從世界文化格局中反思和重識本國文化,發出了提倡“國粹”、“國學”的呼聲,從此“國學”一詞在近現代流行開來。這就自然感染並刺激了處境相似的中國學人。

1902年秋,流亡海外的梁啟超曾與黃遵憲等人商議,在日本創辦《國學報》。但黃主張先作“國學史”,使梁放棄了創辦《國學報》的設想。而國粹派學者則趁機力倡“國學”。

1904年,鄧實在上海的《政藝通報》發表《國學保存論》,論述了保存“國學”的重要性。次年,鄧實、黃節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國學保存會”,以“研究國學,保存國粹”為宗旨,發行《政藝通報》、《國粹學報》,標誌著“國學”在國內的立足。

就國內而言,早在上個世紀初期,章太炎先生就創辦了“國學講習所”,是近代國學研究機構的開端。後來出現了著名的北大國學門和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成立於1925年,到1929年結束歷時四年,以四大導師名聞於世,培養了一大批著名學者。中央大學也有國學研究機構。

新中國成立以後,社會科學院曾有相應的研究機構。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國學熱興起。各個大學相繼建立了國學研究機構,如南京大學國學研究所,人民大學的國學院和國學系,首都師范大學國學傳播中心,清華大學國學院,北京大學國學室。於此同時,民間的國學社團普遍興起,各大高校也都有國學社。如南京大學國學社。長安國學院是政府批準的全國範圍內首家大學以外的獨立國學院。其後國家又批準了北京國學院,已經正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興建。國家級的國學院也由國務院參事室牽頭開始在鳥巢附近規劃興建。

排行第一:王國維

上榜理由:詞學泰鬥,戲曲學先鋒,近代考古學的帶頭人,在多方面具有開創性意義,且對後世具有深遠影響,多種著述成為學界必讀經典,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代表作:《人間詞話》、《人間詞》、《宋元戲曲史》、《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觀堂集林》,多收入《王國維遺書》。集外旅日所作筆劄,收入《王國維學術隨筆》一書。

弟子:顧頡剛,趙萬裡,薑亮夫等

排行第二:梁啟超

上榜理由:近代新史學的開創者,長期活躍政壇,是對近代政治有深遠影響的風雲人物。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宗教等領域都廣有建樹。

代表作:《新史學》、《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佛學研究十八篇》,多收入《飲冰果店全集》。

弟子:徐自摩,蔡鍔,胡適,謝國楨等

排行第三:章太炎

上榜理由:近現代樸學大師,小學大師,經學大師,史學大師,晚年潛心研究佛學,旅日期間曾苦學梵文,更以佛學解注老莊,對後世具有深遠影響。其在小學一面,長於訓詁,獨步古今,後之學人唯有黃侃一人堪與匹敵。經學方面,幼畢四書五經,出口能誦;諸子百家,信手拈來。尤其對唐以前古籍頗為精通,可謂了如指掌,為學界所畏服。

代表作:《新方言》、《春秋左傳讀》、《訄書》、《檢論》、《國故論衡》、《齊物論釋》、《菿漢微言》、《國學講演錄》》等。

弟子:馬裕藻、沈兼士、錢玄同、黃侃,魯迅,朱季海等。

排行第四:陳寅恪

上榜理由:近代史學大師,尤精於唐史的研究,為史學界公認的泰鬥,其父為近代著名學人陳三立,人稱陳散原的便是,有《散原精舍詩》傳世。陳寅恪通曉多種語言,除英、法、德、意、拉、西班牙語以外,尤精於梵文、藏語、突厥語、西夏語、契丹語,同時他還精曉小亞細亞等多種業已消失的小語種。據曹聚仁統計(《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其所曉語言約有18種之多,堪為語言界奇跡,為世人歎服。

代表作:《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別傳》、《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金明館叢稿初編》、《金明館叢稿二編》、《隋唐政治史述論稿》等。

弟子:蔣天樞,劉節,季羨林等

排名第五:黃侃

上榜理由:其在經學、文學、哲學等各個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尤其在傳統“小學”的音韻、文字、訓詁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人稱他與章太炎、劉師培並為“國學大師”,稱他與章太炎為“乾嘉以來小學的集大成者”“傳統語言文字學的承前啟後人”。更令世人驚歎的是其在生前並未出版過任何著作,其曾有一句經典名言:“五十之前不著書”。這句話在半個世紀後還在武大校園內廣為流傳,成為其治學嚴謹的證明。在其生前,章太炎先生曾多次勸他著書立說,但其終不為所動。其雖未出版任何著作,卻成為海內為公認的國學大師。

代表作:《文心雕龍劄記》,《反切解釋》,《日知錄校記》,《集韻聲類表》,《黃侃論學雜著》, 《說文箋識四種》, 《字正初編》,《黃季剛先生遺書》, 《文選黃氏學》(注:為後人整理編訂)

弟子:徐複,潘重規,潘錦等

排名第六:劉師培

上榜理由:其為清末民初的風雲人物,既在政治舞台上有令人矚目的表演,從革命黨人、無政府主義者到清廷幕僚、籌安會“六君子”之一,又在學術舞台上連創佳績,甚至與章太炎齊名,並稱“二叔”(章太炎字枚叔,劉師培字申叔)。其為橫跨政、學兩界的聲名顯赫的人物,其在學術上所做影響最為深遠和取得成就最大的事情,是有關“中國文學”、“文學史”課程的講授與《中國古文學史講義》的出版上,他使《文選》派在文派之爭中獲得勝利,並在文學史的教學與研究方面奠定垂之後世的“典範”。

主要著作:《中國民約精義》,《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黃帝紀年論》,《漢宋學術異同論》等。

弟子:黃侃,陳中凡,郝立權等

排名第七:王力

上榜理由:其一直從事語言科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為發展中國語言科學、培養語言學專門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其在1936年發表了《中國文法學初探》一文,對中國語法學界自《馬氏文通》以來因襲英語語法研究的狀況提出批評,同時對漢語語法的特點和研究方法做了初步探討。1937年發表的《中國文法中的系詞》,指出系詞在古代漢語裡不是必要的,漢語的句子也不一定都要有動詞,這揭示了漢語不同於印歐語言的一個突出特點。他的《中國現代語法》(1943)、《中國語法理論》(1944)以及《中國語法綱要》(1946)等著作,以《紅樓夢》為主要研究對象,建立了自己的漢語語法體系。另外,其在音韻學方面也成就頗高,他的《漢語詩律學》對中國古代詩詞的格律和語言特點作了精到的研究,對中國音韻學的研究和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

主要著作:《古代漢語》,《詩詞格律》,《語法和語法教學》,《廣州話淺說》,《廣東人怎樣學習國語》,《詩詞格律概要》,《楚辭韻讀》,《詩經韻讀》,《廣東人怎樣學習國語》,《漢語詩律學》,《漢語音韻》,《龍蟲並雕齋詩集》,《漢語詩律學》,《詩詞格律十講》,《中國音韻學》,《王力詩論》,《中國語文講話》,《中國現代語法》,《中國語法理論》等。

排名第八:季羨林

上榜理由:其為當代著名語言學家,散文家,東方文化研究專家,其博古通今,被稱為“學界泰鬥”。其學術研究範圍涉及印度古代語言,特別是佛教梵文,堪為世界上少數幾位能精通佛教梵文的大師,吐火羅文,印度古代文學,印度佛教史,中國佛教史,中亞佛教史,唐史,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西文化差異和共性,美學和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德國及西方文學,比較文學及民間文學,散文及雜文創作等領域。並在這些領域取得了卓有建樹的成績。06年其成為首位獲得“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的學者,同時在這一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主要著作:《中印文化關係史論叢》(論文集)1957,人民教育 ;《初探》(理論)1979,外國文學 ;《天竺心影》(散文集)1980,百花 ;《季羨林選集》(散文集)198O,香港文學研究社 ;《朗潤集》(散文集)1981,上海文藝 ;《季羨林散文集》1986,北京大學出版社

排名九:徐複

上榜理由:其1929年就讀於金陵大學,師從黃侃攻文字、音韻、訓詁。1935年入金陵大學國學研究班後轉至章太炎門下求學。曾任教於國立邊疆專科學校、金陵大學、南京師范學院、南京師范大學等校。歷任副教授、教授、南京師范大學古文獻整理研究所名譽所長、《辭海》編委、《辭海》語詞學科分科主編之一、《漢語大詞典》副主編之一、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訓詁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音韻學研究會顧問、江蘇省語言學會會長、《傳世藏書》主編等。他在語言文字領域的貢獻主要體現在訓詁學、校勘學、蒙藏語文研究、詞語研究、語源學研究及方言研究方面。在蒙藏語文與漢語對勘方面,著有《“歹”字源出藏文說》(《東方雜誌》、《閼氏讀音考》(《東方雜誌》、《守溫字母與藏文字母之淵源》、《“歹”字形聲義及其製作年代》等。在訓詁學方面,他用力最勤,著述頗豐,代表作有《從語言上推測〈孔雀東南飛〉一詩的寫定年代》、《韓昌黎詩拾詁》等。

代表作品:《徐複語言文字學論稿》,《廣雅詁林》,《說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等。

排行第十:錢鍾書

上榜理由:自幼天資過人,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其在清華讀書期間,橫掃清華圖書館;留英期間又在牛津大學圖書館泡了幾年。後又隨妻子楊絳留法一年,飽覽巴黎大學圖書館藏書,讀書之多,古今中外罕有能比。為學淵博精深,冶古今於一爐,融中外為一家。精通英、法、德、意、拉、西班牙語,中英文造詣之高,無出其右。著《管錐編》四冊,一百三十餘萬言,以典雅的文言寫成,並對《毛詩正義》、《老子王弼注》、《史記會注考證》、《太平廣記》等十部典籍,作了詳細的考釋、批注與闡發,引用了古今中外4000位作家的13000多部著作,涉及經史子集,修辭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讀書筆記多達90000余頁,多種語種,數千萬字。

代表作:《圍城》、《人獸鬼》、《錢鍾書散文》、《宋詩選注》、《談藝錄》、《管錐編》、《宋詩記事補遺》、《容安館筆劄》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