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統萬城號稱大夏最堅固的都城,共設置了三道防線,堪稱易守難攻

古人征戰四方,為防止被敵人攻入,會建設堅固異常的都城保護自己。“統萬城”就是萬千都城中,最奇特的一個存在,它號稱是大夏最堅固的都城,共設置了三道防線,堪稱易守難攻。然而,統萬城的結局卻令人唏噓。您可知道這是怎麽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統萬城的名稱因何而來?公元五世紀初葉,匈奴鐵弗部單於劉衛辰敗於鮮卑拓跋氏,其子劉勃勃投奔後秦,受命安北將軍鎮守朔方。兵權在握,恢復元氣後的劉勃勃,卻反目叛秦。在公元407年,他自立夏王,掠佔秦嶺數城,西吞南涼,呼刺剌扯大旗在“十六國”亂世逞起一方梟雄。自此,他成為了眾多都城的王,身為王,更要有氣派的都城,所以在413年,勃勃改姓赫連,役工十萬蒸土築城,耗資巨大,歷時5年,終於在418年告竣,定為國都。定都當天,劉勃勃不由感慨:“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邦,可以統萬為名”,“統萬城”由此命名。

統萬城的稱號,起初是為了統領天下,很有霸氣野心的意味,後來卻成為了堅固的代名詞,仿佛可以統領萬年一般。它到底有多結實?《北史》曾這樣描述它:“其堅可礪刀斧”,也就是說,一般的刀、斧頭砍統萬城的城牆,鋒利刀刃會被劈開。此話聽起來非常誇張,但是仔細觀察歷史記錄就會發現,原來統萬城是由石英沙、白粘土、生石灰夯築而成的,用料講究。赫連勃勃征集十萬人築城過程中,為了讓數十萬人付出更多勞動,采取了極其嚴厲和殘酷的監測手段——他命人以鐵錐刺土,只要刺進一寸,就殺死築城夫役。雖然殘忍,但是在眾人無不耗費全部心血的勞苦運作當中,一座堅城終於築造出來。

在建造完成後,城牆又有三道防線。統萬城的第一道防禦體系是河流。由紅柳河、納林河夾道形成了三角台地,兩面臨河,統萬城坐落其中。第二道就是外郭城,外面有一道城牆。第三道防線很恐怖。城牆內的地面上,柱洞裡插滿了削尖的木樁,一旦敵人想進攻,很可能就會被扎到,也就是古人記載的“虎落”。同時,等待敵人的還有從12米處扔下的石頭、鋪設在地上的“鐵蒺藜”等等。

在如此堅固的城牆,以及三層如此完美的防線之下,統萬城成為了一道不可被攻破的代名詞,也成為了敵人心中異常恐怖的存在。然而,這座城市最後還是被攻破了,而且結局異常淒慘。

原來大夏國在亡國之後,統萬城並未被廢棄,如此堅固的都城,被北魏、西魏,乃至隋唐各朝,分別設立了府、郡加以利用,也成為了各個朝代的堅固防守地方之一。可惜歷史滾滾,緊接著就到了北宋,此時統萬城被“黨項人”所佔,成為其頻頻襲擾大宋的橋頭堡。面對如此堅固的城牆,宋軍為了攻破它耗費了不少力氣,最終在淳化五年,宋軍耗費了千軍萬馬,才攻破統萬城。

按道理來說,讓宋軍吃盡苦頭的都城如此堅固,若是為他們加以利用,也會成為宋軍的利器。然而,正是因為統萬城讓宋軍吃盡了苦頭,所以為了杜絕後患,生怕都城再次被人利用,宋太宗下令遷民毀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廣十步。”周長十數裡的統萬城,自此淪為廢墟。

趙匡義毀棄統萬城的決策,令後人議論紛紛。“佔”與“毀”一字之差,不僅將如此堅固的都城毀壞,而且還反映了北宋,在面對與敵人軍事對峙當中,是如此的色厲內荏,如此沒有自信。

統萬城作為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都城之一,成成毀毀之間,也給後人留下更多的思考,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因為該城是人類共同的財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