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的畫,越看越著迷,越看越上癮

傳 播 藝 術,播 種 幸 福 。

國內、外藝術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文學 | 音樂 | 視覺

我越來越相信,創造美好的代價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後才是歡樂。——梵高

梵 高

油 畫

+

by: 國際藝術大觀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繪畫

傾注無數的感情時

任何觀看他的畫的人都會被吸引,沉迷

他是情感極致的代名詞

他就是梵高

每當我向不知梵高其人其畫的人們介紹梵高時,往往自己先就激動,卻找不到確切的語言來表達我的感受。以李白比其狂放不適合。以玄奘比其信念不恰當。以李賀或王勃比其短命才華不一樣。我童年看到飛蛾撲火被焚時,留下了深刻的難以磨滅的印象,梵高,他撲向太陽,被太陽熔化了!

—— 節選自:談梵高 (吳冠中)

梵高是以絢爛的色彩、奔放的筆觸表達狂熱的感情而為人們熟知的。但他不同於印象派。印象派捕捉對象外表的美,梵高愛的是對象的本質,猶如對象的情人,他力圖滲入對象的內部而佔有其全部。印象派愛光,梵高愛的不是光,而是發光的太陽。他熱愛色彩,分析色彩,他曾從一位老樂師學鋼琴,想找出色彩的音樂,他追求用色彩的獨特效果表現狂熱的內心感情,用白熱化的明亮色彩表現引人墮落的夜咖啡店的黑暗景象。

—— 節選自:談梵高 (吳冠中)

夜間咖啡館》

《夜間室內咖啡座》是知名的荷蘭畫家梵高的作品之一,他於1888年9月在法國普羅旺斯的阿爾勒所繪,目前收藏在荷蘭的克勒勒·米勒博物館內。

梵高當年在阿爾勒描繪的這家咖啡館如今依然矗立在拉馬丁廣場。梵高抵達阿爾勒後,一直住在這裡,後來懷著建造藝術家聚居地的希望,搬入黃房子,與高更共同生活了兩個月。

梵高阿爾勒時期的作品,總令人充滿陽光的明亮的風景畫,其實他受夜景刺激而繪畫作亦為數不少。

這幅右下角有著梵高簽名的畫作描繪的是室內的咖啡館的場景,處在畫面中間位置的門簾半開半掩著,據推測門後面有很多獨立的小房間。五位顧客沿著牆坐在左右兩側,服務生站在燈光下面面對著觀眾,在他一側房間中間部位一有張台球桌。

畫面中的五位顧客被描述成喝醉酒在昏昏欲睡的流浪漢以及妓女和嫖客,有學者說咖啡館是窮困潦倒的人和妓女夜間出沒的場所,這在畫面遠處的角落裡得以體現。

《羅納河上的星夜》

《星夜》是一幅既親近又茫遠的風景 畫,這可以從十六世紀風景畫家老勃魯蓋爾的高視點風景手法上看出來,雖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義者的風景畫。高大的白楊樹戰栗著悠然地浮現在我們 面前;山谷裡的小村莊,在尖頂教堂的保護之下安然棲息;宇宙裡所有的恆星和行星在“最後的審判”中旋轉著、爆發著。這不是對人,而是對太陽系的最後審判。 這件作品是在聖雷米療養院畫的,時間是1889年6月。他的神經第二次崩潰之後,就住進了這座療養院。

一個瘋人,或者一個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能畫出這麽有分寸、技法嫻熟的畫來。記得一句關於梵高的話:“燦爛到極致不是黯淡就是死亡,所以梵高也只能,毀滅了自己。”

吃土豆的人》

《吃土豆的人》展現出貧苦的一家人 勞作一天,晚餐桌上的主食卻只有土豆而已。畫中右手邊的老婦人,生活的重壓剝奪了她全部的生趣,她機械地倒著手中的咖啡,目光不與餐桌上的任何一個人交 接;畫中左手的中年男子,他小心翼翼地注視著對面的母親,似乎為自己的胃口充滿了負罪感。昏黃的燈光下,圍坐在餐桌邊的一家人眼中卻仍然透露出饑渴的神 情,此時無聲勝有聲,他們似乎在靜靜地訴說著他們的哀傷……

圍著餐桌而坐的五個農民,都曾作過 個別習作。那詢問似的炯炯眼神,右端的農婦下垂的厚重眼瞼,布滿皺紋、凹凸不平的臉和手,充分地表現出大地上勤奮的勞動者的“力量”。他在信上表示,希望 這幅畫能強調出“伸在盤子上的那隻手,曾挖掘過泥土。”同時窗外的景色,也令人深切地感受到煮土豆的香味。

這幅《吃土豆的人》是梵高接觸印象 派之前的最重要作品。與前面以織布工為題材的作品相比,這幅畫的明顯不同在於人物成了主角。雖然因為離模特太近,導致透視比例產生了偏差,但是,梵高在這 幅畫中加入了自己的主觀情感,而不再拘泥於寫實主義的“冷靜旁觀”。一家人身處如此悲慘境遇,卻是那樣的安詳和平靜,令觀者對人生、對命運產生無限的感 慨。梵高說:“我要努力學會的,不是畫一個比例正確的頭像,而是畫出生動的表情。簡單地說,不是描摹沒有生命的東西,而是畫鮮活的生活。”

鳶尾花》

《鳶尾花》(Irises)是知名的荷蘭畫家梵高的作品之一,在他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他進入位於法國聖·雷米的一間精神病院,後所畫的,目前收藏在美國加州保羅蓋茲美術館內。

畫面被一片藍色佔去了大半,淺如海 藍,深似墨團——難以揣度的愁楚與痛苦的凝結。連花葉也綠中偏藍,緣情隨性的。那憂鬱的藍色屬於他,伴著生命而來。構圖上,鳶尾花的整體造型 “內傾”,與左上角的一簇野菊呼應。野菊的赭紅,與土壤色系相諧。赭紅與藍——一種躁動的情緒總在對話憂鬱的述說。二者相接處,有一白色的鳶尾花,朵大, 莖長,花蕊正對前方,成為畫面的亮點。只是在一片一簇中顯得突兀——特立獨行孤傲的身影,彷徨於躁動和憂鬱而前方沒有路。這便是1889年5月間的梵高, 他將心魂留在了畫上。

有婦女在洗衣服的阿爾勒吊橋》

《阿爾勒吊橋》是梵高在晚年的時候 (相對於他只有三十幾歲的壽命而言)住在阿爾勒這個小鎮上,畫了這個吊橋來表達他對家鄉的熱愛。春天的一個傍晚,幾個洗衣婦在河邊洗衣服,身旁是綠色的, 黃色的小草,鏡子般的水被洗衣婦攪起一道道波紋,阿爾勒的吊橋在洗衣婦的旁邊,在橋的磚上有不下三種色彩,橋是由鐵索吊起來的,馬車正從橋上走過,馬的前 蹄還在動,這就是“阿爾勒吊橋”的景色。

1888年2月21日,梵高到達法 國南部的阿爾勒,住在卡列爾飯店。這一張是他到達後的3月間所畫。 信中寫著:“今天的工作是畫一張15號的畫——那是在藍色天空下,一輛小馬車正通過的一座吊橋,和天空同色的河水、綠草,橘色的河堤,還有一群穿著各色衣 服的浣衣婦女。”這一張畫的色彩清澄而果斷,有如金屬管樂器奏出的嘹亮聲響。天空是一片藍,水波蕩漾的深邃運河,均遠離巴黎的喧囂,漫遊在郊外的梵高,彷 彿可以聽到他自己快活的聲息。 這座吊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破壞,現在已另外在別處建築新橋。

在聖馬迪拉莫海邊的漁船》

1888年6月,梵高來到離阿爾 50公里的聖瑪利,這是地中海邊的漁村,他在此完成了幾幅以漁船為畫題的作品。他在499信中告訴提奧,地中海的色彩千變萬化,有如鯨魯一般,不知道什麽 時候會變成綠色、變成紫色,或變成青色……然而,變化萬千的海面雖然美麗而奇幻,卻不如形狀變化多端、紅綠色對比強烈的漁船更能深深打動他的心。他把眼睛 所捕獲的色彩鮮麗的漁船,清晰地畫在前景,省略其他部分來暗示遠方,讓人感到這是採用了日本版畫中擴大太空的手法。在細部的省略與誇張的變形中,則突出了 太空上的深度。

梵高在這幅畫中,用輕亮的色彩,明快的筆觸,表現自然界的景象;用濃重的色彩,細致的筆法,描繪人造的船隻。

“這幅畫畫的是海灘上的漁船,偌大的船身躺在灼熱的沙灘上,大海遠遠地消失在藍色的朦朧中,這是一個晴朗的日子,但是太陽已經下山,人們只能憑借一些投影與沙灘上方熱空氣的顫動,而感到氣象的晴朗。”

曳起橋與打傘女士》

1888年,梵高生活在法國南部阿爾勒。阿爾勒的朗格盧瓦橋,即曳起橋與打傘女士,梵高以它為主題畫了四幅油畫,另外還有一幅水彩畫,這一時期梵高將了常規繪畫技法和創造性進行了融合。充分利用的鏡框透視,用他在海牙時創建的精確線條和角度,以表現事物的獨特視角。

此幅畫畫面呈現一片寧靜,寬闊的天 空和水面上幾個稀疏的物體,在他的安排下成為色彩的實驗;畫上的主題只是讓顏色得以伸展的景物罷了,顏色彷彿是這些物體的第二層表皮。從堤防上遠眺,天空 向四周延展,水的面積相對的渺小,曳起橋在正午的陽光下左右相對,橋上的人成了幾個影子,以及用白色調表現的日光等,都是印象派畫家的畫風的痕跡,梵高在 這地方顯然深受影響。

午睡》

米勒是法國最偉大的田園畫家,一位 現實主義大師。梵高一向對米勒推崇備至,他對米勒的敬仰終生未改。梵高像米勒一樣關注世人疾苦,內心蘊藏著深厚的愛,並借助作品來傳達愛。梵高對米勒畫作 的臨摹和再創作,人們能夠體會到二者對同一主題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表現手法,也能看出兩種繪畫風格的鮮明對照。從兩兩對應的作品中,既可以領略梵高是如何將 米勒的簡練、樸素、凝重演繹成梵高的色彩鮮明、生氣勃勃、狂野奔放。

收獲景象》

在阿爾勒,梵高畫了一系列收獲景象。並且他一個星期就畫了10件!毋庸置疑,如果不是因為6月20日的那一毀了一年收成的大暴雨,他會畫出更多的收獲景象。

在畫了一系列的收獲景象後,梵高寫 信給他的弟弟提奧:“收獲時節的景象相比它在春天的時候,變得非常不同;不過,我不喜歡自然風景太少,到處都變乾枯了。現在的一切,有金色,青銅,甚至是 銅,泛著藍綠色的天空彌漫著奇妙的芳香,特別和諧,就像德拉克洛瓦作品中的斷音一樣。。。。。。”

梵高以精確的用色和幾何圖形似的構圖,賦予畫面以令人難以置信的縱深感,把我們的視線從前景一步步引遙遠的天際。

麥田群鴉》

《麥田群鴉》是梵高臨死前的幾幅作 品之一,描繪的是法國瓦茲河上奧維爾鎮周圍鄉下麥田的情景。在這幅畫上仍然有著人們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黃色,但它卻充滿不安和陰鬱感,烏雲密布的沉沉藍 天,死死壓住金黃色的麥田,沉重得叫人透不過氣來,空氣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亂低飛的烏鴉、波動起伏的地平線和狂暴跳動的激蕩筆觸更增加了壓迫感、反抗感 和不安感。畫面極度騷動,綠色的小路在黃色麥田中深入遠方,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奮情緒。也許這幅畫是作者在極力表達內心的孤獨與壓抑,就如畫面上的麥田別 烏鴉壓住的感覺,金黃色的麥田表現出勃勃的生機,亦如作者內心生的欲望。看到這幅畫給人以震撼的感受,它在表達著一種思想,也在宣泄著這種悲劇的情感。

這幅畫運用了大量的短線條,並主要 用了藍、黃、紅、綠四種顏色來描繪景物。用深藍色和黑色來表現天空,與一群從遠處飛來的烏鴉相襯,給人壓抑的感覺,並有不祥之兆。天空下麥田的黃色與藍色 形成對比,田間的小路也以紅色與綠色形成對比,有強烈的矛盾衝突的感覺。大量短線條表現出了躁亂激烈的內心。作者在這幅作品中傾注了大量感情,在相當程度 上表現出了自己掙扎的內心世界。

有垂柳的公園是詩人的花園》

在阿爾勒的梵高住所的周圍,有三個公園,梵高為此畫了一些草圖和油畫作品,梵高分別從不同的視角畫出了公園的一角。這幅畫繪於1888年,色彩極其豔麗而清新,使人觀之眼前一亮、心曠神怡,繪製的應該是春季的景象,是梵高為數不多此類作品中的典範。

麥田雲雀》

畫面中部分收獲的麥田,在雲彩清幽的天空下,一隻雲雀正朝右上飛去。這幅麥田的從上至下所揮落出來的遼闊與自由,以及那種金黃色所透視出來的美感,真使人神暈顛倒。

這種隻屬於梵高一人的金黃色麥田,透視了整個天空,而再由天空透視了我們的視覺以及心靈的波動。麥田與天空是相互透視出來的精神的豐滿和心靈的自由。不管是來自於印象派的點彩還是透視法,他都被他的精神的狂熱帶動到很遼闊的境界去。

麥田雲雀畫於1887年夏天,此畫 一見即令人聯想到梵高他在奧維爾所作的《麥田群鴉》,但與後者比較起來,有完全不同的感覺。這幅畫讓人感到清閑明朗,好像可以聽到遠處清晰婉轉的歌聲。梵 高採用修拉與西涅克的色彩分割理論,又從印象派畫家那裡學習到短促筆觸的並置以及從光線中捕捉色彩的瞬間變幻,以色彩的禮堂混合手法來表現。

這幅畫的彩度高,向上向下的短促筆觸,使畫面洋溢著勃勃的生氣; 雲、麥田、草地均富動態,雲雀的聲音暗示了在畫面上所看不到的垂直軸。麥穗順著風向俯偃,仔細觀看會有一種寫實的感覺,同時又讓人覺得在遙遠的彼方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憧憬 。

《烏雲密布的天空下的麥田》

這一幅與“麥田群鴉”、“多比尼花 園”是梵高在奧維爾所作的最後三大作品。梵高在寫給母親的最後一封信中提到這幅畫時說:“我正埋頭作一幅以像海那樣廣大的丘陵作背景,有黃色與綠色微妙色 彩的廣漠麥田的畫。這一切存在於青色、白色、粉紅色、紫色等色調的微妙天空之下。我現在非常的安寧、肅靜,可以說很適合於作這幅畫。”

同“麥田群鴉”比較起來, 這幅畫含有深深的冥寂,好像要呑沒梵高的一切。在地平線那一端所表現,不再是德倫特時期作品中可以看到的靈魂的憧憬,而是要將他的身心召回的淒病態而恐怖的壓迫感。

似乎是要突出表現奧維爾得天獨厚的富饒的自然條件,這些橫長形畫面上的構圖一般都是側邊敞開並且延伸的余地。除了多比尼家花園那個隱蔽處,其他作品的的場景基本上都沒有圍欄之類的東西。田野是自然的存在——它們不屬於任何人,大地看起來廣袤無垠。

暮色蒼茫的氛圍顯得頗有浪漫色彩,這蒼茫的暮色籠罩著奧維爾莊園的田野。

蹣跚學步》

這幅作品是梵高臨摹自米勒的同名作品。畫面是一個農村的耕地,背面是農民的房屋。畫的右方一位農婦扶著小女兒幫助她學步。左方女嬰的農民父親蹲在地上張開雙手鼓勵她向前走。

這雖然是梵高臨摹米勒的作品,但是整幅畫都顯露出梵高個人的風格。畫面用色鮮明,多用藍,黃和綠色。這些高明度及屬於自然界的顏色,讓人感受到活躍的生命力。他讓畫中的人和物框上厚實的黑色線條,這明顯是受到日本藝術的影響,亦讓畫面增加實在的感覺。

另外,他亦以彎曲旋轉的筆觸繪畫樹、灌木和農作物。這是他成熟畫作中常用的手法,也令這畫增加生氣勃然的氣息。整幅農村景象讓人感到農民的實在生命,平凡但躍動又充滿親情。

《桃樹花開》

此畫又名《盛開的桃花》。是1888年梵高為了紀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而畫的作品。

在給提奧的信中,梵高寫道:“我把畫架擺在果樹園裡,在室外光下畫了一幅油畫——淡紫色的耕地,一道蘆葦籬笆,兩株玫瑰紅色的桃樹,襯著一片明快的藍色與白色的天空。這大概是我所畫的最好的一幅風景畫。”

《奧維爾的教堂》

奧維爾的教堂連同其它奧維爾的茅草 屋、奧維爾市政廳等視梵高在北方的童年和青年時的回憶,教堂呈現著紫羅蘭色調,彩色的玻璃窗上閃著亮光,紫色和橙色相間的屋頂映襯著純藍色的天空。畫面的 前面有著一些綠色植物和鮮花,粉紅色的陽光照射在地面上,這如梵高的墓地和老教堂等繪畫擁有著相同的表現手法,不過這裡的色彩表現力更為強烈、豐盛。

“單純的深藍色”也用在了艾德琳·拉武的一些肖像畫中。

儘管教堂前面陽光照射,但教堂本身仍然坐落在自己的影子裡,這裡的教堂,既不反射光,也不散發光,象徵著空洞和落後的說教。

這幅畫用深藍色表現夜空,線條短粗 並與梵高其它許多畫作中的線條同樣呈渦旋狀,有些《星夜》的意味。而地面則以黃色、綠色為主,同樣以短線條來表現“V”形的路線。作者並沒有寫實地描繪教 堂,而是以一貫的處理手法賦予它更加豐富的色彩和經過感情濾過的形象,在實物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並體現在作品中,而非一味地忠於客觀描述。豐富恰當的色彩 則進一步加強了感情的表達,這正是梵高最終形成的特色。

“V”形的路線也類似出現在了麥田群鴉裡。

在奧維爾,梵高的畫以深青色、藏青 色為主。他一生中對於社會的不理解所作的抗爭,對於真善美所作的追求,還有生存中的苦惱與歡樂,似乎都孕育在這天空的蔚藍裡。他寫給妹妹的信中說:“我畫 了村莊教堂的一幅大畫,從全體的效果言之,建築物是帶有紫色,跟深藍色的天空相對。玻璃窗戶塗上了深藍色,屋頂則夾雜著藍紫色與橘色。在教堂前的草地上開 滿了鮮花,同時還布滿了被陽光照射著的粉紅色(玫瑰色)的沙土。這和我在故鄉紐南所畫的古塔與古墓的習作相似,但不同的是這幅畫所用的色彩,看起來更富於 表現力、更為華麗。”

梵高由紐南的教堂開始,經過不同的時期,最後走到奧維爾教堂,完成了他生命和繪畫的旅程。 在梵高的許多作品中,顏料都塗得很厚實。像這種塗得厚厚的技法稱之為“厚塗法”(impasto),被許多印象派的畫家所採用。

《梵高在阿爾勒的家》

“1888年5月梵高在阿爾勒租了 一間旅館居住,因為它的外壁塗成了黃色,故被稱為“黃房子”。畫面上建築物的右側即是梵高的住所(正面的窗戶塗成綠色和黃色的部分)。梵高很早就向往“藝 術家的樂園”,因此希望這個家能成為南法的“未來畫室”,並且希望能夠盡快地接他的窮朋友高更來一起共同生活(高更於10月20日到達阿爾勒)。在這一張 畫上,由廣闊前景的土黃色地面,即向兩旁延伸的馬路,到小建築物正面的硫磺色與一大片天空的綠色,這些顏色之間相互呼應,構成了色調的轉移。”

梵高更多作品欣賞

-E N 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