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降壓,有這幾個小妙招

對於低危高血壓(收縮壓140~159mmHg和/或舒張壓90~99mmHg,且無其他危險因素)患者,除了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降壓外,還可以嘗試一下中醫降壓的妙招。

穴位按摩

穴位,又稱腧穴,刺激穴位有調理全身經絡臟腑的作用。高血壓在中醫屬眩暈範疇,通過按揉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降壓效果。每穴按揉1~2分鐘,每天1~2次。針對自己具體癥狀,相應穴位可重點按揉。

風池穴

風池位於頭額後面大筋兩旁與耳垂平行處,為足少陽膽經的穴位,對頭痛、眩暈有很好的治療作用,高血壓患者經常頭痛眩暈者可著重按揉此穴。

內關穴

內關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是心臟的保護穴,對舒張壓的降低有良效。內關不僅可以降壓,還能強心,實為降壓首選要穴。按揉時有酸脹感擴散,效果更好。

曲池穴

曲池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有調和氣血,疏經通絡的作用。按壓曲池穴使酸脹感向下擴散,有預防高血壓的作用,可有效降低收縮壓,遠期療效好。

太沖穴

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為降壓要穴,特別對情緒急躁的患者更佳。

足三裡穴

足三裡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是強壯保健要穴,提高人體整體機能、降血壓有輔助作用。

中藥代茶飲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很多中藥有很好的降壓作用,結合中醫理論,為大家推薦幾味安全有效的中藥代茶飲,服用方便,可作為防治高血壓病的常用方法。

玉米須

玉米須即玉米的須穗,雖然普通,卻有可靠的降壓作用,還能降低血脂和血糖,並有利尿消腫,清肝利膽的作用。

  • 用法:取乾玉米須30g或鮮玉米須50g,煮沸後代茶飲。

鉤藤

有清熱平肝、息風止痙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有可靠的降壓作用,特別對於肝火旺盛型的高血壓患者,多見頭痛眩暈、脾氣暴躁等證。但要注意,脾胃虛弱、體內有寒的患者不宜。

  • 用法:鉤藤30g,煎水代茶飲,不宜久煎,10分鐘即可。

決明子

有很好的降血壓、降血脂的作用,並有潤腸通便、清肝明目的功效。對高血壓兼有大便秘結、視物不清者更佳。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弱、腹瀉者不宜。

  • 用法:炒決明子15克,水煎或者沸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要持之以恆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特別是改善生活方式,更要終身堅持。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點擊下方愛心,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