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聯創互聯:一季報並表範圍成迷,2018年商譽減值超20億

聯創互聯(300343.SZ)近期的一系列事項,頗值得監管部門和投資者留心。

雖然公司於日前披露了營收淨利同向增長的一季報,然而有關合並報表的範圍,公司在一季報正文和投資者互動平台上卻給出了兩種不同的說法。

2015年以來,公司累計耗資約50億進行跨界收購,希望扭轉原主營不斷下滑的事實。但是,由於部分收購企業2018年業績不達預期,使得公司當年計提逾20億商譽減值,進而導致淨利潤由盈轉虧。

與此同時,公司重要股東的減持動作也頗為值得關注。

一季報並表範圍之謎:互動易回復內容與財報表述不同

根據一季報,公司一季度的營收與歸母淨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2.78%和28.97%,而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並購山東華安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司報表合並範圍較上年同期發生改變。

同時,在對具體的財務指標變動進行解釋時,公司也反覆提及“合並口徑發生改變,新增山東華安新材料數據導致”。

因收購並表引起的資產及業績變動在上市公司中原本並不少見,但令人困惑的是,在對一季報並表範圍的表述上,聯創互聯卻給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在4月27日公布的一季報中,公司多次明確表示華安新材被納入一季度合並報表範圍之內,且華安新材的並表正是公司報告期內業績增長的原因。然而4月29日,公司在深交所互動易(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互動平台)上回答投資者提出的關於華安新材並表時間相關問題時,卻不止一次表示“華安新材從2019年4月份開始財務並表”。

同一家公司,還是會對公司當期業績產生明顯影響的公司,其並表時間這種重要事項,為什麽會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公司的信息披露規範嗎?

體現公司信披質量的不只並表範圍這一項。一季報中,在“利潤表各項目分析”部分,其貨幣計量部門結合財報全文來看應為“萬元”,但財報上列示的部門為“元”。

此外,在2018年11月,公司就曾因信息披露不準確、不完整而被證監會山東監管局出具過警示函。

信披與合規無小事,種種跡象之下,投資者是否有理由質疑公司財務數據的可信度?

收購子公司業績下滑,公司計提20.71億商譽減值

除了信披質量與合規性存疑外,公司業績本身也值得探討。

2018年,聯創互聯營收同比增長約30.06%,至35.99億;但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625.89%,至虧損19.54億元。虧損的主要原因系此前收購的四家子公司出現減值跡象,公司對其合計計提了約20.71億的商譽減值。根據財報,公司計提的商譽減值情況如下:

四家子公司中,上海新合和上海激創兩家於2017年結束業績承諾,上海麟動及上海鏊投本期尚在承諾期內。

聯創互聯原主要從事聚氨酯硬泡組合聚醚的生產和銷售,2012年公司上市,之後開始業績下滑。上市當年公司歸母淨利潤約5441.69萬元,到了2014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僅約638.03萬元,同比下滑89.27%,不及上市前的1/5。進入2015年後,公司開始通過一系列的並購轉型進入數字行銷領域,同時,收購子公司的並表也使公司業績得到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收購多是借由資本市場完成,且收購標的普遍存在高溢價的現象。梳理聯創互聯近年主要收購情況如下:

自2015至2017年,公司先後收購了上海新合、上海激創和上海麟動三家公司100%股權以及上海鏊投51.1%股權,合計斥資超過37億。為此,公司從二級市場上合計募資總額約達33.94億。這一系列收購增厚了公司的業績,但由於收購標的的高溢價,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公司的账面商譽達到32.7億元,約佔公司總資產的53.87%,淨資產的73.86%。

根據資料,上述收購過程中,相關方均對收購標的做出了業績承諾。截止2017年末,4家被收購子公司經審計的扣非淨利潤皆達到承諾業績,同時,上海新合及上海激創的業績承諾到期。至此,公司商譽未計提過減值。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從業績完成情況來看,標的公司此前大多是“踩線”完成承諾。到了承諾期過後的2018年,數據顯示上海新合全年歸母淨利潤約2705.25萬元,同比下滑逾八成,上海激創全年歸母淨利潤約4759.13萬元,同比降幅近六成。另外,尚在承諾期內的上海麟動全年扣非淨利潤同比下滑7.04%,約至6252.3萬元,未達承諾。

令人不解的是,2018年報中,除了對上述三家業績下滑的子公司計提了商譽減值外,公司還對上海鏊投計提了約8131.59萬元的商譽減值。根據資料,上海鏊投2017及2018年扣非淨利潤分別約1.06億和1.25億,均達承諾。更重要的是,2018年12月公司才剛剛通過二級市場完成了對其剩餘49.1%股權的收購。既然如此,為何轉眼間就對其計提商譽減值?

儘管計提了逾20億的商譽減值,但公司並購的腳步並未停止。2019年一季度,公司又以6.9億元的現金對價完成了對華安新材100%股權的收購。根據一季報,截止2019年3月31日,公司账面商譽金額仍高達約12.66億,約佔公司總資產的24.94%,淨資產的53.69%。

重要股東長期減持公司股份

多年來,在公司不斷進行融資收購的同時,公司重要股東持續減持公司股份。

根據交易所及相關數據,自2015年11月開始,公司包括董監高在內的多位股東密集減持公司股份,至今(2019.05.20)已合計減持公司股份約1.06億股,減持參考金額合計超過19億元。以下是交易所記載的公司董監高股份變動情況截圖:

自2015年11月至今,在深交所公布的共計46條上市公司董監高及相關人員持股變動記錄中,對公司股份進行增持的記錄僅有1條,合計增持數量900股。但這次增持,實際也是公司董事在執行減持計劃期間,因操作失誤而形成的一筆買入。

2019年5月6日,公司再次發布關於高管減持計劃的預披露公告。根據公告,公司聯席總裁王憲東計劃在公告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約18.54萬股(總股本的0.03%)公司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董監高的減持中,部分是因強製平倉導致的被動減持。根據最新數據,截止2019年一季末,在公司前十大股東中,仍有包括實控人在內的九位股東處於股份質押狀態,九大股東合計持有約2.44億公司股份,合計質押公司股約2.2億股,股份質押比例超過90%。(GCH)

本文作者:麵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