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歲女孩果凍卡住氣管殞命,家長如果學會這個技能或許有救

揚子晚報網3月12日訊 (通訊員 孫鎮江 蔣斐 記者 張斌)2019年2月,當大家還沉浸在元宵節的喜樂氛圍時,女孩小可(化名)一家卻陷入沉痛的悲傷中,全家人的小寶貝永遠地離開了這個才生活了5年的世界。而釀成這一悲劇的竟然是一顆3cm的果凍!

3cm果凍卡在氣管

送達醫院急救已窒息40分鐘

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醫生回憶說,小可被120急救車送來醫院時候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因為誤嗆果凍,果凍進入氣管,在到達醫院時,小可已心跳呼吸停止40幾分鐘,兒科醫生立即予氣管插管,在聲門口吸出了罪魁禍首——一顆直徑約3cm的果凍,這種果凍,幾乎所有超市、小賣部均可隨意買到!就是它,堵住了小可的呼吸道!經過院內的心肺復甦、氣管插管、呼吸機、以及藥物等一系列搶救措施,小可恢復了心跳,但是由於窒息時間太長,造成小可嚴重的腦缺氧,多臟器功能衰竭,雖然兒科醫生用盡全力,但仍缺乏回天之術,幾天以後,帶著遺憾,小可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個事件是悲傷的,卻也是令人警醒的,因為氣管、支氣管異物是兒科的常見急危疾病之一,可以造成小兒的突然死亡,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嚴重性取決於異物的性質和造成氣道阻塞的程度,輕者可致肺部損害,重者可窒息死亡。

氣管支氣管異物意外傷害頻繁

1-3歲幼兒是主要受害群體

據流行病學調查,在我國,氣管支氣管異物佔0-14歲兒童意外傷害的7.9%-18.1%,約80%的患兒好發年齡在1-3歲。而食物性異物是最常見,堅果類、米粒、切成小塊的水果等,另外還有孩童小玩具,都是比較常見容易導致誤嗆的兇手。上文中導致小可悲劇的果凍,也是由於幼兒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還不完全,在進食果凍時容易出現果凍進入氣管或支氣管,形成氣管異物導致窒息。儘管大部分果凍包裝上一般都有「注意:幼兒老人不要大口吞食,以防噎喉」、「嬰兒勿食」等說明文字,但是很多家長和兒童都表示在進食果凍之前並沒有注意到這些說明。在最初,果凍包裝上是沒有這些說明文字的,後來發生了一些嬰幼兒吃果凍噎死的事故,果凍的包裝上才先後出現了這些說明文字。

在常州二院兒科醫生接診的異物嗆入患兒,也不在少數。但是能夠明確診斷,且在第一時間能得到有效治療的並不多見。有的患兒是家長主動提供病史,有的卻是經過反覆求醫問診,因為反覆喘息咳嗽,家長不能提供明確病史,還有些家長,因為自己的疏忽,導致患兒嗆入,會在醫生面前隱瞞病史,也給醫生診斷增加難度,可能到最後,通過檢查才能知曉,而一般的x線,有些小的異物不能被發現,需要進一步做肺CT加三維重建,才有可能發現,而這一檢查,也需要患兒配合,給醫生診斷髮現增加了難度。

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等

對救助堵塞氣管兒童很關鍵

常州二院兒科醫生提醒家長們:氣管支氣管異物病情的嚴重程度與異物的種類、異物的位置及氣道阻塞程度等有關。一旦家長髮現孩子有異物吸入或可疑異物吸入病史時建議立即醫院就診。然而因為部分異物阻塞在聲門、聲門下或大氣道後短時間內立即會出現氣道痙攣、呼吸困難、缺氧、窒息等嚴重危及生命的癥狀,氣管、支氣管異物是危及小兒生命的急症,疑有異物吸入應立即到醫院喉科就診以便及時取出。在送往醫院過程中,家長要保持鎮靜,哄好孩子不要哭鬧並減少活動,以避免因異物移動引起窒息。

除了等待急救,家長們還可以做些什麼急救處理呢?下面就介紹一種簡單易學且實用的徒手急救法。

1) 背部叩擊-胸部按壓法。適用於1歲以下意識清楚的小嬰兒,具體做法:施救者將患兒呈俯臥位放於膝上,頭低於軀乾,穩固地支撐頭部,在給予患兒5次背部叩擊後,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一起轉換至仰臥體位,給一次胸部按壓,如上循環直到異物取出。

2)腹部推壓法(海姆立克手法)。適用於1歲以上意識清楚的兒童,具體做法:施救者站立在患者背後,手臂直接從患者腋下環抱患者的軀乾,一手握拳,將拳頭的大拇指一側對準患者腹部中線,正好在劍突的尖端下和臍部稍上方,另一手包住拳頭,然後快速持續推壓。可重複5-10次,直至異物排出。當然操作時要避免用力過猛或操作不當導致繼發性的損傷。

當然,醫生更希望不會用到這些方法,而這些方法也只能可能適當急救。如果這些都是本該避免的事故,醫生更希望看到的是預防不幸的發生。比如可以教育孩子不要養成口內含物的習慣;而口含食物時,不要引逗孩子哭笑、跑跳玩耍,不要追著餵食,發生嘔吐時,應把頭偏向一側,避免誤吸。咽部有異物時設法誘導其吐出,不可用手指挖去。小於3歲兒童應盡量少吃豆類、堅果。家中的小件物品,包括小玩具應該放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年幼兒童需要在家長監護下玩耍。希望悲劇不要再發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