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華保險閃崩、保險股集體下跌!買保險股不“保險”了?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盧九安

最近新華保險的股民們要系好安全帶和準備速效救心丸了,股價過山車正式啟動嘍。

1月7日,新華保險開盤後一路走低,領跌保險股。市場分析認為,新華保險管理層變動的不確定性構成了影響新華保險基本面的重大因素。“新的人事安排、短期人事動蕩、未來的戰略方向,都可能給公司帶來不確定性”。

而這個備受關注的人事變動就是帶領新華保險轉型的董事長萬峰。有消息稱,萬峰的下一站將是新光海航人壽,目前各種程式都辦理的差不多了。針對這項人事變化,新華保險雖然發布公告稱,正在籌劃董事會換屆事宜,具體任免資訊將按程式發布。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保險業的老兵,萬峰的一言一行都備受關注,被行業視為明星人物,他的離開必然會帶來市場震動。

值得一提的是,除卻管理層的因素外,我們不得不正視保險業轉型的現狀。相較於前兩年,壽險業的銳氣早已磨光。相關數據顯示,1-11月,行業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5419.50億元,同比增長2.97%。其中,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4790.70億元,同比下降0.5%。或許正如萬峰所言,壽險行業的轉捩點已經出現。

換帥傳聞導致股價震蕩

1月7日,新華保險小幅高開後,快速跳水殺跌,午後持續走低,最大跌幅達9.99%報39.09元,觸及跌停板,成交26.05億元,股價創近兩年半新低。

有機構分析稱,新華保險此次股價異動或與近期管理層變動有關。公開資料顯示,萬峰出生於1958年,是具有三十多年保險從業經歷的“老將”。2003-2014年均在中國人壽任職,2014年10月加入新華保險,歷任新華保險總裁(首席運營官)以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等職務。

上任後,萬峰便提出了價值轉型的五年規劃:2016年~2017年為“轉型期”,即要以期貨和續期保費增量逐步替代躉交保費,初步建立期貨和續期拉動業務發展的模式;2018年~2020年為發展期,即完全形成續期拉動發展的模式,著重發展長期期貨業務,加大業務結構調整。

新華保險2017年年報顯示,新華保險大力限制整頓銀保躉交類業務,發展期貨業務。當年,期貨保費同比增長17.4%,健康險從14.2%的保費比例提升至35.1%,公司新業務價值率創新高至39.7%。據銀保監會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新華保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161.22億元(未經審計),同比增長11.73%,市場排名第6。這是兩年轉型過後新華保險保費業務首度實現兩位數增長,而且市場排名企穩回升,逐步縮小了與前幾名的差距。

從新華保險的業績可以看出,萬峰帶給新華保險的改變,市場對於萬峰任職高度關注也在情理之中了。

新華保險的管理層有11位成員,分別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萬峰、執行董事兼副總裁黎宗劍、楊征副總裁楊征、副總裁劉亦工、副總裁李源、副總裁龔興峰、副總裁於志剛、總裁助理嶽然、總裁助理苑超軍、總裁助理劉起彥、總裁助理王練文。

新華保險最新回應稱,本公司第六屆董事會即將屆滿,目前正在籌劃董事會換屆事宜。本公司將按相關法律法規、交易所監管規則和《公司章程》等規定,正常履行董事會換屆程式,並按要求及時披露相關資訊。目前,本公司經營管理一切正常。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末,新華保險持股前十的股東列表如下:

保險股已經跌落神壇

值得一提的是,1月7日當天下跌的還不止是新華保險。受新華保險暴跌影響,A股市場上多隻保險龍頭紛紛錄得下跌,成為7日為數不多的漲幅較少的概念板塊。其中,中國太保A股跌2.1%,中國人壽跌1.12%,中國平安跌0.16%。

保險股這般行情顯然跟2017年的行情有著明顯的不同。2017年受A股市場發展以及壽險行業整體向好的影響,保險股股價屢創新高。市場預期也一路水漲船高。彼時,有研報分析稱,保險板塊的基本面、政策面及交易結構都在支撐著板塊的表現。儘管有個別經濟指標的波動,但經濟企穩趨勢基本明朗,同時金融降杠杆使得利率環境有限度的穩步提升,巨集觀環境上利好保險公司投資端。

天風證券近期發研報稱,長端利率的走勢不確定性較大,但目前壽險股價過度反映利率端悲觀預期。但當前壽險股股價隱含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預期低於2.0%,而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0%的概率較低,壽險股估值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

壽險業務轉捩點已現

壽險業的問題不止是表現在股價上,在保費方面也有體現。2018年受到134號檔案和經濟下行風險的影響,年金險受到極大的衝擊,保險公司銷售策略紛紛轉型和主動被動調整,保費增速放緩。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末,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9664億元,同比下降4.8%。

而往年同期,壽險業都是以高歌猛進的態勢存在的。2015年11月末,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2437.64億元,同比增長20.99%;2016年11月末,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6556.68億元,同比增長33.12%;2017年11月末,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0644.14億元,同比增長24.69%。

2018年壽險公司1月份原保費五年來首現負增長。有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壽險行業負增長的源頭則是好采頭。原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份,壽險公司原保費收入5600.41億元,同比下降25.50%。而下降的原因則是跟134號文有關。東北證券認為,壽險公司受製於保監會在134號文政策的限制,“好采頭”產品形態也出現新的調整,過去“主險年金+附加萬能账戶”的快返年金模式受到挑戰,“好采頭”年全類產品銷售難度加大拖累整體壽險公司原保費收入的下降。

雖然隨後幾個月,壽險單月保費在環比上升,但都為填補好采頭帶來的影響,行業保費仍處於負增長狀態。在近日的2019慧保天下保險大會上,萬峰表示:“壽險業務發展轉捩點已現。”萬峰認為,從配置資產結構、資產回報率來看,行業轉捩點體現為產品發展轉捩點、繳費年期轉捩點、保費增長轉捩點。理財型產品佔比將逐漸下滑,健康險、養老年金佔比將呈上升趨勢。此外,躉交佔比將逐漸下降,短期、中期期貨業務將上升,期貨保費逐漸成為主流繳費方式。“現在各個企業已經認識到躉交保費和期貨保費對公司持續發展能力的影響,開始調整這種業務結構,未來幾年會逐漸取得明顯成效。”

萬峰預計,按壽險保費增長邏輯來看,首年保費2019年可能還是繼續負增長,原因主要為:其一,理財型產品還會繼續下降。2019年理財型產品業務預計會收縮,理財型產品總量將有所減少,原因主要在於當前市場流動性不足,銀行資金仍然偏緊張,儲蓄存款可能會繼續下降。其二,從行業來看,過去以理財型產品為主,在2019年(其實2018年已經體現出來了)競爭力會大幅度下降。其三,健康險2019年會大幅度增長,增幅有可能超過30%,但它的體量小,增長額度不足以彌補理財型產品下降造成的缺口。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